本文目录一览:
亚历山大大帝是马其顿王国的第三位国王,也是西方历史上四大军事统帅之首(其他三位是汉尼拔·巴卡,恺撒大帝,拿破仑),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欧洲君主。
统一希腊,横扫中东,消灭波斯帝国,并占领埃及全境,四大文明古国被其灭掉三个,此等丰功伟绩,都是亚历山大所率领的部队完成的。
能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他所向披靡的马其顿方阵,这种以长矛步兵为主的方阵在当时的战场上未逢敌手,为亚历山大赢下了一场又一场战争。
亚历山大的征战足迹最远处达到了印度河流域,这里距离古老的中国仅仅隔着一个帕米尔高原,如果亚历山大继续东进,当时的中国能抵挡所向披靡的马其顿方阵吗?
按照亚历山大在印度河击败印度国王波拉斯的时间推算,如果他一切顺利,就会在大约公元前325年前后进入秦国的西部边境,遇到秦惠文王嬴驷。
嬴驷是秦孝公之子,此时的嬴驷为继承秦孝公遗志发兵攻打魏国,在秦国的猛烈攻势下,魏国节节败退,被迫割让了黄河以西的地盘。
亚历山大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秦国。
当然,亚历山大可能并不畏惧嬴驷,毕竟他也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士兵也是勇猛至极,并且,他还有所向披靡的马其顿方阵。
在统一希腊、消灭波斯的过程中,亚历山大正是靠着马其顿方阵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失败对他来说已经是非常陌生遥远的事情。因此,在来到古老的东方后,他还是很有信心再次上演不败的神话。
那么,这个让亚历山大信心满满的马其顿方阵,究竟是什么呢?
所谓马其顿方阵,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步兵和骑兵配合的战法,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由手持6米长矛的16人纵队构成,大量的纵队组成了一个大型方阵。
战斗时,方阵的第一排士兵采用半蹲姿势,将长矛对准正前方,而第二排的士兵则将长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膀上,以此类推,越往后,长矛举得越高。
一旦在对敌时,第一排士兵倒下,那么第二排士兵就会马上补上空缺,这种方阵的精髓,就在于所有人都要齐头并进,同心协力,才能顶住敌军的冲击。
并且,在步兵前进的同时,还有少量的骑兵以及轻步兵会在侧面进行配合和掩护,从而让主力步兵不受干扰地投入战斗。
靠着这种方阵,亚历山大横扫了中东、波斯以及印度,毕竟这种整齐划一的方阵作战在对上普遍采用一窝蜂的打法的军队时是具有碾压性优势的。拥有严格并且行动一致的方阵非常轻易地就能够击败数量上占优势但却杂乱无章的敌人。
因此,在正面攻击时,马其顿方阵威力相当巨大,并且,当时的马其顿人纪律性很强,一旦发动攻击就没有退后的道理,因此才会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但马其顿方阵也不是没有弱点。
首先,它的机动性很差,手持长矛的重装步兵让整个方阵移动非常缓慢;
其次,它的侧翼是很大的缺陷,长矛制约了步兵不可能兼顾侧翼,因此全依仗骑兵的保护;
最后,就是它受地形限制,只能在开阔的平原上才会完美地发挥方阵的作用,如果换成崎岖的山路,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最致命的一点,马其顿方阵在防御密集的远程打击上相当弱,除了硬抗之外别无他法。
而当时的秦国,在面对马其顿方阵时,会用什么兵种来应对呢?
第一个大杀器,就是战车兵。
这是一种采用一乘战车和附属的士兵来作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的作战方式。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车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成熟的作战方式。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战车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各个诸侯国拥有的战车数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比如楚国,就拥有战车高达五千多辆。
不过,由于战车数量太多,加上战车过于依赖地势,也让其在作战中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到了秦惠文王嬴驷时期,战车正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虽说战车在灵活性上有一定的不足,但如果对上更不灵活的马其顿方阵还是绰绰有余的,并且好巧不巧的是,秦国也有部队配备有大量的长矛兵,只不过与马其顿方阵不同额是,秦国的长矛兵是站在战车上的。
在开阔地带,战车开始冲锋,高速撞击下,加上战车上的长矛兵左刺右突,马其顿方阵根本就来不及反应,就会被冲散。
第二个大杀器,就是弓弩。
弓弩就不用细说了,这是一种远程攻击的方式,作为古代战争的重要武装力量,秦国自然也配备了大量的弓弩兵,同时还配备有数量不等的骑弩兵。
根据兵马俑坑中出土的秦弩部件,经过专家复原和测算,秦国的弓弩可以达到45公斤,也就是接近100磅的拉力,这个拉力足足可以射出120到150米之远。
秦国的弓弩手分为轻装弩手和重装弩手,两者均在上阵前携带百余支箭镞。一声令下,一排排的弩手就会不断的分批拉弦、上箭、射击,组成了漫天箭雨。
这种全覆盖、无偏差的密集打击方式正是马其顿方阵最害怕的地方,如果正面硬刚,它还有可能会靠着长矛挺近,但如果有弓弩加入,就是马其顿方阵的噩梦。每前进一步,士兵都会迎接漫天的箭雨,从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还有一个大杀器,就是秦军的铁骑。
秦国的铁骑素来闻名于天下,在无数场的兼并战中,也是秦国的铁骑立下了赫赫战功。
根据史料记载,秦国在选择骑兵上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包括年龄、身高以及胆色等,均有具体的要求。
精挑细选出来的骑兵,再配合秦国优良的战马,就组成了所向*的秦国铁骑。同时,秦国的骑兵随身不仅佩戴有近战武器,还配备有弓箭这样的中远程武器,以方便对敌军形成袭扰。
行动缓慢的马其顿方阵在高速机动的骑兵冲击下就是一个活靶子,长矛再长,也够不着打一下就走的骑兵,一旦从侧翼打开一个缺口,那么骑兵来回几个冲锋,方阵很快就会乱掉。
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亚历山大的兵力和秦国的兵力对等的情况下,实际上,兵力对等也不可能存在,根据亚历山大东征的作战记录来看,他能够动用的兵力保持在4-5万之间,这其中骑兵大约有五千,剩余的均是步兵。
而他将面对的秦国兵力可能远远高于他以往的战争中的敌手,秦惠文王时期,秦国的兵力大约在30-40万之间,这种数量上的悬殊决定了战局的情况。
还有一点,亚历山大如果想和秦国作战,那么他必须是在解决了长城以西的游牧民族之后,才会和秦国碰面。这里面有出产汗血宝马的大宛、骑兵十分强悍的大月氏,还有神秘的楼兰等等西域国家,每一个都不是吃素的。
这一路,可是相当不太平啊。
综上所述,如果亚历山大当年没有走错路,并且成功的击败了沿途的西域各国,并进入中国,在面对秦惠文王嬴驷以及大秦部队时,他想要继续上演不败神话的梦想就会破灭。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是德国。2014年巴西世界杯,德国队在勒夫的率领下本土夺冠,决赛中球队1-0小胜阿根廷,德国队拿到了第四座世界杯*奖杯。那一届大赛中7-1大胜巴西的比赛令人印象深刻,当时在德国踢球的巴西后丹特因为那场惨败被称为“惨案型后卫”,东道主成为了德国夺冠的背景板。
14年世界杯*:德国队
经历了本土错失决赛名额以及2010年的阵痛之后,德国队在2014年的巴西达到了*。他们势如破竹一路从小组赛杀入到决赛,比赛中充分显示了德国足球多年来耕耘的成果。勒夫的球队兼备个人技术和整体作战能力,比赛不仅仅成绩十分优异,场面也非常赏心悦目。
德国队1998年夺冠历程
当时德国队与葡萄牙,美国和加纳共同分在G组,球队以3战2胜1平,5个净胜球的优异战绩出线。他们分别以1-0,4-0的战绩未失一球击败了美国和葡萄牙,此外2-2战平了丹麦。
淘汰赛首轮法国遭遇了北非球队阿尔及利亚的顽强抵抗,但是通过加时赛中的进球,德国队2-1小胜对手出线。
第二轮淘汰赛德国踢得更加艰难,他们遭遇了老对手法国,最终依靠胡梅尔斯的进球德国1-0小胜对手晋级。
半决赛他们与东道主相遇,最终诞生了那场令巴西无数球迷为之遗憾的1-7惨案。德国队在巴西人的底盘上宣告了自己是决赛队伍。
决赛中,德国队加时赛1-0击败阿根廷夺冠。
2014年德国队*队网友分享阵容(参考决赛网友分享排阵)
门将: 诺伊尔
后卫: 赫韦德斯,胡梅尔斯,拉姆,博阿滕
中场: 施魏因施泰格,克拉默,克罗斯,穆勒,厄齐尔
前锋: 克洛泽
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作为二战的主要战胜国之一,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拥有“一票否决权”。中国并不乱用手中的权力,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总共用过9次“一票否决”。1999年的那次,至今让很多国人记忆犹新。事情还要从1997年说起。
马其顿是欧洲有名的穷国,1991年从南斯拉夫独立出来之后,在国际上的地位一直很低,没有什么存在感。国土面积仅仅2万平方公里,连重庆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国内经济发展缓慢,一度靠着中国的援助才能勉强维持下去。
时至今日,马其顿在国际上也没有任何地位可言,而中国就是援助其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曾为了10亿美元出卖中国,严重损害中国的利益。
1997年左右,本就“揭不开锅”的马其顿雪上加霜,在选举换届过程中,国内时局动荡,一年之后选举终于结束,最终“选举”出来的新的领导班子却做出了一件极其鲁莽和愚蠢的事情。
中国台省此时“援助”了马其顿10亿美元,想借此在“国际”上捞点好名声。就是为了这10亿美元,马其顿不顾中方的反对,和中国台省建立了所谓的“外交关系”。此背信弃义的行为让马其顿国家威信尽失,马其顿政府发布“建交公报”的第二天,中国果断和其断交。
马其顿政府成立后并没有什么作为。新政府成立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其国内的GDP只有36亿美元,连中国的一个普通城市都不如。在外马其顿威信、地位尽失;在内,马其顿新政府把国内经济搞得一团糟。
和中国断交时,曾经大放厥词,但是最终让自己的人民饭都吃不起,国内的游行示威不断,军队也开始插手政治。马其顿国家分裂、国家内战一触即发。马其顿不得不求助联合国。
1999年,马其顿在联合国提交了“申请延长联合国维和部队驻守马其顿的时间”的草案,以此来解决国内的叛变问题。安理会进行表决时,遭到“五常”之一的中国一票否决在面对领土完整、国家尊严的问题上,中国没有,也不可能退让一步!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马其顿国内局势持续紧张,国家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在国际上,联合国不承认“马其顿共和国”这个名字,要求其“更改国家名称”,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真是莫大的侮辱。
2001年,马其顿新政府和中国台省断绝了“外交关系”,并极力表达了想和中国恢复正常的邦交关系。在确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之上,我国正式恢复与了马其顿方面的外交关系。
大国就应该有大国的姿态,这一点上,中国做到了。在主权完整、国家尊严面前,中国态度坚决,没有退后一步。而在人道主义上,中国也尽到了一个大国应有的职责。
在和马其顿恢复外交关系后,我国多次援助经济落后的马其顿,帮助其发展经济。2003年中国援助了其价值5000万的电脑设备;11年援助其23辆价值百万的校车。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乐小鱼
字数:2266,阅读时间:约4分钟
编者按:许多历史爱好者们都赞同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古代拥有极其辉煌的军事成就,这种成就不仅限于在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还包括在战略、战役、战术思想上的先进性。但为何中国的阵法逐渐谣传为一种玄学的法阵,阵法到底是什么,中国的战术体系又是怎么样的?
如果我们观看史书,就不难发现中国史官对于战役的记载十分简略,一般就是“我方某军与敌方某军若干人,于某地发生战斗,斩杀多少、胜负与否”,但是很少涉及具体战役中,战法、战术使用的记载,而将更多的笔墨放在当时的宏观政治背景与战略规划之上。除了兵书以及各部史《兵志》卷以外,其他史料对于战斗的记载都比较少。
▲这种景点布局的“八卦阵”,不如说是《仙剑》系列的迷宫
那么中国的阵法,真的只存在于传说中吗?事实并非如此。中国最早的兵种配合与阵型排列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阵法、阵型早已融入到了战术之中。但阵法、阵型并没有小说、演义中那么玄学,它是一种把军中各兵种、各作战单位协调在一起的指挥系统。如宋代官修兵书《武经总要》的阵法总纲便称:“大阵,即中军阵也。布阵之法,大约指画分明,进退有节。”
在一般情况下,军队在结成阵势以后会形成巨大的合力。如在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之中,雅典便将1.1万重装步兵组成纵深8列的密集方阵,以仅仅阵亡192名重步兵的代价,歼灭了波斯军队6400人。毫无疑问,阵法这种指挥系统,其形成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阵法又是如何组成的呢?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为了针对不同的地形、地势灵活地调整阵势,指挥官们需要划分各级指挥单位。如宋代作战单元由下至上分别为:都—营—军—厢四级,其基本单位为百人队“都”。大致每一个阵型,都由复数个基本作战单元,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组成(如阵图以及指挥官的临阵构想)。
中国在秦代前后以50人的“什伍”作为基本作战单元,而到了宋代则为“都”;罗马三列式军团则划分为“百人队”或“中队”。在中国一些十万人规模的庞大阵型中,则可能由多个小阵共同组成。这种由基本作战单元复合而成的阵型,是集团作战以及兵种配合的基础。如《武经总要》中列举的阵型有六个,分别为牝阵、牡阵、冲方阵、车轮阵、罘罝阵[fú sī] ,并且绘制了详细的阵图。
▲根据宋代官修兵书《武经总要·前集·卷七》中的《车轮阵图》对照绘制而成
我们以车轮阵为例,从这张阵图来看,车轮阵的总体结构拥有很强的对称性,仿如一辆车的俯视图。无论是与罗马相比还是与马其顿相比,这种非常规的结构都显得更为复杂。其阵中的作战单元有二百余个,依照每个作战单元为最基础的50人队来算,本阵总人数也在万人以上。
车轮阵的两侧备有8组弓弩驻队作为“车轮”,而“车体”则由骑兵与步兵交错而成。整个车轮阵大体由四层结构组成:最外围是负责远程攻势的弓弩驻队,第二层则是由步兵组成的战队、战锋队,第三个层次则是骑兵,包裹着由奇兵以及步兵组成的中部。
当然,很多的弓弩手都会携带近身兵器,或者说一些负责近战的士兵也要携带一柄远程兵器。据出土的居延汉简记载,汉军的边防据点日常所储备的兵器之中,弓弩占据六成,而其他近战武器仅占四成。可以说,在中国的军事习惯中,远程兵种与近战兵种并没有像欧洲那样完全分家,只是更侧重于某个方面。
据《武经总要》记载,这些阵型在战斗时,“马步迭用,更战更息,循环无穷。战锋队出,则为锐阵,状如鼎足,左右战队各分为两列,如雁行翼之。”可见在作战思路上,这种套娃的结构可以利用步兵与骑兵之间的机动性差距,对敌人形成叠浪式的攻势。骑兵在抽出之后,还可以再度发动冲击战术;步兵在抽出之后,则可以进行短程修整调整阵型,弩手也可以再度上弩。
事实上,中国的阵型,基本都存在利用骑兵、步兵机动性差距构建叠浪式攻势的情况。而不同的阵型,其基本作战单元的排列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车轮战主要用于平原地形,骑兵可以在战斗中迅速展开;但在沼泽地带就需要选择强调远程火力覆盖的罘置阵,两翼骑兵也可以随时从阵列的通道中奔袭而出,不会受到局限。
▲根据《武经总要·前集·卷七》绘制的罘置阵图
从罘置阵以及车轮阵的构成,我们很容易看出来,中国的阵法阵型很强调兵种的配合,所以阵型较为复杂、体量庞大,而这就给阵型的复原带来了困难。现代西方的各类阵型,如罗马方阵、古希腊方阵,结构来讲其实都非常简单,因此也易于还原。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军事爱好者还原西方的各种方阵,但中国阵型却不能如此。即使我们把人数缩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其阵型构成也需要千人以上,更何况各部之间分工不同,排列与指挥也更加困难,还原的成本、难度都相当高。流传下来的也都是比如鸳鸯阵这种十几个人的战斗小队阵型。而戚继光在北方戍边所练的车营骑营却鲜为人知。
鉴于中国古阵法的复杂性,中国的军事爱好者很难组织起这样的还原,而剧组出于成本考虑,也很少费时费力做这些工作,因为它不像西方的影视剧那样用几组人复制粘贴就可以完成。这也就导致了历史上的阵法从没有真正被影视与图片视觉化。别说是视觉化了,就连当时的史官都嫌对具体的军阵调动记载过于繁琐,史书中基本只能看见战役层面的记载,对于更为具体的战术层面,记载可谓是寥寥无几。也因为这些原因,中国的阵法“惨遭玄学化”,甚至更常见于各类游戏与仙侠小说之中。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分享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乐小鱼,任何媒体或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 马其顿》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 马其顿、2010年世界杯*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女排世锦赛比赛时间表2022年女排世锦赛比赛时间表:9月28...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竞走*王丽萍教跑步王丽萍教练组处理结果...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18年辽宁男篮夺冠新闻发布会81岁蒋兴权...
战天狼都谁牺牲了《战天狼》牺牲的角色如下:温涛、张新奎:...
亚运会历届奖牌榜第7届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中国仅次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