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NBA选秀,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那些闪耀球星的华丽起步,但火箭队2013年的选秀,绝对是一场剧情反转剧才对。跟我一起扒一扒吧,顺便看看那些名字背后的故事,保证让你笑着点头,感叹“NBA这锅真是炖得够久又有料”。
说到卡佩拉,就不得不提那个满血复活的屡战屡败之路。17-18赛季,卡佩拉开始发光发热,成为哈登和保罗联手攻城略地的重要棋子。话说回来,这哥们儿在选秀当天内心可能是忐忑到极点,毕竟第16顺位听上去不是MVP的预言,可结果告诉我们,再没比卡佩拉更可靠的“中锋急先锋”了。
除了首轮卡佩拉,火箭在2013年选秀夜还有些“隐藏技能”。第二轮他们第57顺位扣下了特伦斯·琼斯(Terrence Jones)。琼斯那年表现挺“喜感”,时不时就来个炸裂扣篮,充满街头篮球的味道,不过伤病和心态波动让他没能成为火箭的“终极助攻”。
有意思的是,这届选秀不仅是火箭搬砖集结,更是后续交易的一颗关键棋子。琼斯和卡佩拉的表现让火箭的阵容逐渐丰富,对抗西部强队时有了更坚实的底盘。11年后的今天,回头看看,那些细节好像藏着爱与遗憾交织的故事。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火箭队是不是只挑戴眼镜的理工男?”不不不(甩头),卡佩拉那身高加默默积累的爆发力早就证明了实力说话,2013年的选手们都像开了外挂一样,尤其在身体素质和技术上都跟以前的“板砖时代”有天壤之别。
这届选秀的另一个爆点是,原本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真正“巨星候选人”——亚历克斯·伦(Alex Len),他在第5顺位被黄蜂选走,火箭没机会了。所以2013年火箭的选秀其实折射出一个“苦逼选秀哲学”:先拿下靠谱的潜力股,再用交易打造王牌阵容。
那么,火箭为何没抓住更高顺位的机会?看似遗憾,但也许是“躲过一劫”——2013年大批新秀里不乏天赋妖怪,可也有不少“头重脚轻”的坑爹货。火箭这一波选秀,某种程度上算是“稳扎稳打”,走的是务实路,毕竟打仗不全靠爆点,战略够坚实才靠谱。
细扒这届选秀,离奇的是,很多被低估的球员后来逆袭成球队基石,卡佩拉就是典型代表。而且火箭队选秀过程体现出的耐心和细致,让队伍变得更加“猛虎细嗅蔷薇”,猛到让对手闻风丧胆,细到调整阵容时见微知著。
在这里,必须安利一个冷知识:卡佩拉其实曾经历过交通事故,差点告别篮球生涯,这段经历成就了他的铁血意志。拿这个和火箭队的2013年选秀形象对比,简直就是“血与火的洗礼”+“凤凰涅槃”的完美名场面。
那么到了这里,你是不是想问了:“这届选秀到底还有哪些幕后小秘密”?比如教练和管理层神秘的挑人标准,是靠眼光还是技术分析?火箭管理层当时明显追求的是团队篮球和长线价值,不单单看花里胡哨的数据,更多是“能打能拼”的硬朗气质。说白了就是,炫技艺术家多,能把球打进篮筐的靠谱哥更吃香。
细想又有趣,回头看这三千字选秀梳理,才发现火箭2013年选秀是“老实人玩家”的奋斗篇章,没人猛虎出笼,更多是默默成长的“钢铁战士”,谁说NBA就只能高大上?实力派稳稳地扛现场,才是王道。
最后,给正在关注NBA的小伙伴一个梗:你知道吗,火箭当年这届选秀还像拼乐高一样,材料看似普通,结果拼出来的模型惊艳四方!那今儿休息下,明天再聊更爆的选秀内幕,够味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