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撒个小谜题:火箭军,名字听起来像是飞天的火箭,但你猜,它里面有没有“陆战队”那样的地面战斗部队?这是最近网上挺火的话题,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火箭军到底有没有自己的“陆战队”,或者说,能不能像海军陆战队那样上演一出“地面霸王花”的戏码。
那么,火箭军“小伙伴”里有没有战地小弟,像陆战队那样干地面战斗?答案可以说是:没有那种传统意义上的“陆战队”。火箭军的主要作战方式是发射导弹,所谓“打击”更多是精准迅猛的远程打击,而不是派出一支部队去和敌人“挨个干”。
说到陆战队,大家脑袋里直接浮现的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钢铁洪流”——那种拿着步枪冲在海滩上的硬汉子,或者电影里特种兵那样的狠角色,专门干地面突击和登陆作战,跑得快、打得狠、流得多的那种。陆战队讲究机动作战,面对面“较真”的节奏十足,活脱脱一场“地面混战”的主角。
而火箭军可不带这个节奏。它的“舞台”是远离战壕的天空和深海之上,靠的是精准导弹,而不是靠地面徒步冲锋。更形象地说,你能把火箭军比作“狙击手”,他们说一声:“目标锁定,开火!”敌人就被远程“安利”一波不留活口,而不是让你掏出钢枪把敌人逐个挑战成单挑状况。
这意味着,火箭军不需要传统陆战队那样的部队。他们怕的是“被偷袭”,于是自身防御体系就像“钢铁盾牌”,有专门的防空、反导装备,还有技术人员和战术支援单位,但这些东西和陆战队那种直接参与地面战斗的“肉搏队”性质完全不同。更准确来说,火箭军的“陆战”主要体现在导弹阵地的坚守和机动转移,而不是搓拳头拉弓箭那样的行动。
不过,这不表示火箭军就完全没有接地气的“脚场兵”成员。火箭军内部有不少专业的“战术保障兵”,包括工程兵、防护兵、通信和侦察岗,但这些都是为火箭军导弹发射任务服务的,更多是“幕后技术流”,干着保障和辅助的事儿,不是像传统陆战队那般冲锋陷阵。
辣眼睛一点说,火箭军如果让你穿上“陆战队”那套装备,跟你说“走,去登陆作战!”这简直和让大象跳芭蕾舞一样不搭边——绝对是违背专业分工的典型失败操作。火箭军最活跃的战场是导弹阵地、指挥中心和雷达站那种“高大上”的科技领域,跟那种喊着“冲啊”冲进敌人地堡的哥们儿节奏完全不一样。
那么有网友会问了,海军、空军都有自己的陆战队,火箭军也该安排一个陆战队吧?其实,大家别忘了海军陆战队的存在根本是海陆结合需求产生的,必须有支队伍能登陆作战、夺占岸上阵地,这才叫陆战队应世而生。空军陆战队的概念虽然不多,但也多以防御空军基地和机动机坪为主。而火箭军呢?它就是一只“专业军种”,擅长的是火力杀伤,任何“传统陆战”元素都可能成了他们的短板。
所以,要是火箭军真有自己的“陆战队”,估计整支队伍首先得改名字——变成“火箭陆战军”什么的,这才符合逻辑嘛!但目前来看,官方既没这么说,也没铺排相关部队,火箭军的“陆战”概念依然停留在“阵地防护、战术机动”层面。
讲真,火箭军的角色更像“冷面杀手”,用精准致命的导弹吓退敌人,而不是用钢枪冲锋陷阵的“硬核战士”。大家以后提起火箭军,记住,他们是“不落地的炮兵”,把地面战斗留给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自己玩的是“远程打击”+“隐形保命”的高科技游戏。
好啦,今天咱们就聊到这。火箭军要是也发来个“邀请函”,叫你去试试他们的陆战队,那可能是“火箭”穿越到“阿凡达”片场去了,毕竟现实中,他们的“陆战队”就是导弹发射架的坚守者,无需和敌人面对面掰腕子。你怎么看,这样的火箭军,是不是有点像超级英雄里的“发射专员”,专门负责把火箭送上天,却没时间地上逛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