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德甲德比有哪些
澳洲财经见闻报道,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集团运载的一批铁矿石靠泊中国日照港。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中澳巨额铁矿石贸易有所区别,此次中澳铁矿石大宗商品贸易不仅采用了人民币结算,甚至还将结算机制改为到岸价现货交易。
此前,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进口,几乎占据了澳大利亚铁矿石市场份额的70%以上。但是我们都知道,澳大利亚是美国忠实的“小跟班”,澳大利亚的一些不恰当行为,使中澳经贸合作受到冲击。
澳媒称,虽然中澳经贸合作受到影响,但2020年中国贸易仍然占澳大利亚进出口总额的29%,并在2021年攀升至创纪录的水平,自此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市场,体量是美国的三倍。然而,由于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下跌,中国对其铁矿石的采购量减少了五成,澳大利亚经济连续损失1910亿。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形势多变,全球经济发展并不明朗。美国为了缓解国内的危机,大量印钞导致通胀高温不减,随后又不断加息,美国甚至还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全球。美元的不断走高,使得其吸引力逐渐下降。看到这样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美元失去信任,“去美元化”队伍不断壮大。
相比之下,人民币在全球的地位不断凸显出来:俄罗斯采用人民币结算与中国进行的石油、天然气贸易;伊拉克、叙利亚等中东国家与中国的石油贸易也是如此;如今连澳大利亚也“服软”,将美元抛在脑后,主动选择人民币进行贸易,可见全球“去美元化”的火热程度。
文|韦艳松 题|黄梓昕 审|李泽钚
德比大战,始终是足球世界中*魅力的恩怨对决。在德国足坛,自然不会缺少原汁原味的德比大战,例如持续百年火爆的鲁尔德比,以及普鲁士德比、北方德比乃至于“停赛”已久的慕尼黑德比,而近年来由拜仁与多特蒙德对抗所渐渐形成的“德国德比”无疑成为最受关注德甲赛事。北京时间明天凌晨,本赛季德甲首回合“德国德比”即将打响。在这场焦点战前,德甲官网评选出了近年来“德国德比”的五大经典战役:
(5)多特3-2拜仁,2018-19赛季德甲第11轮
这个赛季,多特在新帅法夫尔带领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开局。当拜仁在上半程踏上威斯特法伦球场时,多特距离队史开局不败纪录仅剩90分钟,而拜仁在经历此前一个月令人失望的表现后,此时已落后多特4分。来到比赛,拜仁上半场的高快节奏还是验证了实力底蕴,莱万的进球让拜仁半场领先。不过,年轻和朝气的多特展现强大后力。纵然罗伊斯点球扳平比分后再度遭遇莱万进球,但是场面大好的多特随即由罗伊斯再度扳平比分。
来到73分钟,桑乔后场右路抢断后策动反击,维特塞尔接球后未过中线便送出绝妙斜传,帕科中路反越位成功形成单刀,一路带到小禁区前右侧冷静晃倒诺伊尔后轻轻搓射入网!莱万最后时刻依然带领拜仁力拼,但是裁判的越位判罚让他与“帽子戏法”失之交臂。作为此前连续击溃多特的拜仁,此番不得不接受被击溃的结局,而多特则用这场胜利充分证明,足以叫板拜仁的新一代青年军正在崛起。
(4)多特1-0拜仁,2011-12赛季德甲第30轮
在功勋主帅克洛普富有魅力的“重金属足球”下,多特于10余年前成功搭建起一支强大战队,并在2010-11赛季力压拜仁赢得队史第四个德甲*。当2011-12赛季还剩五轮时,这支卫冕*再次在积分榜领先身后的拜仁3分。关键时刻,多特在主场迎来对决拜仁的*归属战,纵然拜仁在赛中成功掌控球权,但是立足反击的多特却创造更多机会。在上半场击中横梁后,莱万在77分钟脚后跟一蹭队友射来的皮球,为多特打破僵局。
来到最后时刻,罗本被多特门将魏登费勒扑倒而赢得点球,然而小飞侠主罚的点球被魏登费勒稳稳扑住,而多特中卫苏博蒂奇随即面向罗本怒吼的镜头至今都让无数球迷历历在目。此后,罗本还有机会扳平比分,但是苏博蒂奇头球解围击中自家横梁弹回场内后,罗本的门前补射一飞冲天。随即多特反击,莱万的搓射同样击中横梁。当然,这一切未改变多特胜局,并在几周后再度举起德甲奖盘。
(3)多特5-2拜仁,2011-12赛季德国杯决赛
如果多特赢得2011-12赛季*的表现尚未引发外界对“红黄大战”的深度关注,那么2012年德国杯决赛则将两者对决带向了*高度。开场仅3分钟,古斯塔沃的后场犯错便让香川真司打破僵局。此后,罗本借助点球机会为拜仁扳平比分,但是博阿滕接过了“失误”重担,先是在禁区内放倒库巴,让胡梅尔斯借助点球机会力助多特再度领先;后在防守莱万时冒顶,让后者在禁区右侧推射破门。
中场休息后,莱万延续进球表现。在第58分钟,他再度于禁区内射门得分,哪怕此后里贝里借助个人能力缩小了比分,但是莱万在最后时刻借助诺伊尔的扑球脱手,接皮什切克传中后在远门柱跃起头球破网而完成了“帽子戏法”。最终,多特在完成这场大胜后以“双冠王”统治了国内赛场,而拜仁则在输掉欧冠决赛后遭遇了“三亚王”耻辱。
(2)拜仁2-1多特蒙德,2012-13欧冠决赛
经过两年的黑黄统治,海因克斯教练麾下的拜仁完成升华,并上演了足坛历史上最伟大的“雪耻”表现。2012-13赛季,他们先在德甲联赛以碾压式表现举起德甲奖盘,还在德国杯1/4决赛淘汰了大黄蜂。最终,拜仁又和多特在伦敦温布利球场的欧冠决赛相遇——两队此前淘汰了皇马和巴萨,这让历史上首度出现了两支德国球队进入欧冠决赛的情景。于是不同于此前决赛的枯燥乏味,这场欧冠决赛自开始便充满了激情和对抗。
在曼祖基奇于第60分钟打破僵局前,强势的双方几乎在球场上寸步不让,故而仅过了8分钟,同样彰显进攻威胁的多特通过点球机会扳平了比分。当罗本最后时刻接里贝里禁区弧顶的轻轻一磕,迅速前插趟过胡梅尔斯和苏博蒂奇并在门前轻巧推射破门,不仅成功证明了自己,更让拜仁自此完成了“三亚王”向“三冠王”的*救赎。
(1)拜仁1-0多特蒙德,2019-20赛季德甲第28轮
拜仁在2012-13赛季的“三冠王”预示着南部之星开启了新辉煌,从那时起拜仁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德甲八连冠。特别是在历史上的*空场“德国德比”中战胜多特蒙德,标志着拜仁迈出了2019-20赛季辉煌的决定性一步。比赛中,博阿滕两度成功拒绝了哈兰德首个德比进球,而基米希在比赛第43分钟的精彩进球带来了热血沸腾的一幕。
这场胜利让拜仁在联赛还剩六轮的情况下已经在积分榜取得了7分优势。回顾弗里克执教拜仁的首场德甲联赛,就是带队在上半程4-0大胜多特蒙德,拜仁正是通过这两场胜利巩固了联赛*,此后又将德国杯和和欧冠奖杯收入囊中。多特蒙德最终在联赛积分榜落后13分,不得不接受连续第二年的亚军成绩。
补壹刀
当澳大利亚为中方可能取消对澳煤炭进口禁令,直言传出“好消息”时;当首批用人民币结算的铁矿抵达中国,澳企业界对这一变化非常欢迎时,一个相反的信号也在传来。
澳大利亚防长马尔斯日前访问美国,开启了四天的访问。
在这场访问中,马尔斯频频发出澳大利亚新政府上任后,澳官方“对华罕见强硬”信息。
马尔斯一边承诺“增强澳大利亚的军事力量”,以避免在印太地区出现 “灾难性的威慑失败”。
一边还呼吁美国扩大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渲染“合力遏制中国”。
尤其是在马尔斯与美国防长奥斯汀的“闭门会谈”中,据称双方达成了一项战略文件,其中6次提及中国,称“中国给美澳带来重大挑战”。而为了与美国形成更深的军事捆绑,澳大利亚可能与美国达成了某些“私下承诺”。
有澳大利亚前官员质疑,澳大利亚交出主权,将其最关键的国家责任——独立的战争决策交给美国。
01
澳大利亚人快吃不起生菜了。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澳大利亚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增幅创2001年以来新高。
据预测,澳大利亚第二季度的核心通胀率切尾均值可能会录得30多年来的最快升速。今年年底前澳大利亚通胀率可能将至7%。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传来了一些对澳大利亚经济而言的好消息。
17日澳大利亚财长查尔默斯称,中方对澳的煤炭禁令有可能取消,这对澳洲出口商来说是个好消息。
查尔默斯还说,希望这种松动能放宽到其他产品。
此前,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集团发了一份声明,从西澳赫兰港装载铁矿石的维多利亚号货轮启程两周后,近日抵达中国主要的铁矿石贸易港口日照港。
在这批*的铁矿石运至中国港口之后,必和必拓的上海分公司也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这家百年巨头要扩大在中国的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首批用人民币结算的铁矿。专家表示,人民币铁矿石贸易的推出标志着作为全球矿业的巨头公司向中国市场靠拢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澳经贸关系回温,对于深受通胀之苦的澳大利亚来说无疑是积极的,澳企业界对这种变动非常欢迎,甚至有些澳大利亚媒体提出,澳大利亚应该取消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贸易制裁的申诉。
中国是澳大利亚*的贸易伙伴。数据显示,2021年双边贸易额高达2312亿美元,同比增长35.1%,中国从澳进口同比上升了40.6%,达到1648亿美元。
今年5月,澳大利亚举行联邦大选,工党政府上台后着手对华接触,双边关系从深度冻结,到得见微光,出现了一些解冻回暖的迹象:
阿尔巴内塞胜选后,中方领导人向其致贺电,阿亦复信表示感谢,这被视为两国关系“转暖”的前兆;
6月12日,中澳国防部长在参加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进行一对一会谈,打破了自2020年1月以来两国高层“零接触”的纪录,澳防长马尔斯表示,双方进行了“充分又坦诚的交流”,称会面为“关键的第一步”,改善中澳关系的“大门已经敞开”;
6月30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会见澳驻华大使傅关汉,双方就中澳关系深入交换意见,澳媒评论称其为一个“充满希望的信号”,是“工党经营复杂外交关系迈出的又一步”;
7月8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在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期间进行会见,黄英贤表示,中澳“确有不同”、双边关系“存在挑战”,但澳大利亚正努力通过冷静的方式处理双边关系,“接触”是稳定中澳关系的必由之路。
但与此同时,也有媒体形容澳大利亚似乎在对华关系上采取“退一步、进两步”的修复策略。
阿尔巴内塞6月28日接受采访时提及台海问题,称若北京以武力犯台,可能会遭受与俄罗斯一样相同的失败。
7月11日,阿尔巴内塞表示,对于澳中外长近日会晤后中国对澳大利亚提出的所谓修复关系的四项要求,不会回应,强调只对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做出回应。
7月14日,阿尔巴内塞接受当地电视台访问时表示,尽管所罗门群岛与中国早前签订令外界忧虑的安全协议,但他“非常有信心”,所罗门群岛不会出现中国的军事基地。
02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尔斯不久前在访问美国时,说的一些话,可能是新政府上任后,澳大利亚官方对华发出的“罕见强硬信号”。
这是马尔斯自上任以来*飞往美国。在7月11日早些时候,马尔斯访美的首个活动是前往弗吉尼亚州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敬献花圈,这也拉开了他为期四天访问的序幕。
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马尔斯在华盛顿发表的*演讲中说:“当今,对澳大利亚来说,没有比美国更重要的伙伴了。美澳联盟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基石。”
看看这“抱大腿”,也太公开、太肉麻了吧。
马尔斯还承认,与美国的联盟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无法靠自己获得或开发的能力、技术及情报优势。他还警告说,“战略环境将变得更加严峻。在不断变化的战略环境中,这种持久伙伴关系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而这个“变得更加严峻”的原因,指的是所谓“中国军事威胁在亚太扩大”。
马尔斯也作出了一个重要表态,那就是承诺“增强澳大利亚的军事力量”,以避免在印太地区出现 “灾难性的威慑失败”。并向美国保证,工党新政府将完全致力于与华盛顿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
“灾难性的威慑失败”,这里是指威慑谁而失败呢?显然,还是指向中国。
而马尔斯说工党新政府要跟美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明摆着是在向“大哥”表忠心。希望美国一如既往地相信澳大利亚,新政府与之前莫里森政府在对美立场上没有差别。
《澳大利亚人报》也注意到,马尔斯承诺将在“击退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原因是“中国在太平洋地区一直寻求发展与岛屿国家的经济和安全联盟”。
从马尔斯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演讲中可以看到,其传递的核心信息是呼吁美国扩大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渲染“合力遏制中国”。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澳方认为必须打造更加有效的军事力量,能对中国形成威慑。
堪培拉也在考虑,其新的核动力潜艇究竟选择英国的设计方案还是美国的——这是上届莫里森政府签署的美英澳“奥库斯”三边安全协定形成的结果。马尔斯全力支持这个防务同盟,而且还认为,“威慑的核心就是水下能力”。
马尔斯还把中国的军事发展描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我们见到的……*规模”。并称,由于“大国之间的竞争加剧”,在印太地区出现的军事集结“为二战以来前所未见”。
马尔斯访美的重头戏是与美国防长奥斯汀会谈。据称, 这场会谈是闭门性质的,双方在会后发布了公开声明。但是,这一会谈的神秘色彩也引起很多猜测。
奥斯汀和马尔斯在会后都宣称,美澳联盟“牢不可破”。他们不仅将双方达成的战略文件视为一项“印太协定”,而且是“一项旨在积极维护美国和澳大利亚利益的重要伙伴关系”。这份文件针对性、指向性很明显。
有媒体透露,这次美澳防长在五角大楼会晤,也公布了美澳接下来的战略目标,非常值得关注。这份战略文件内容不多,但是6次提到中国。按理说,美澳的战略目标不应与中国有关,但事实上多次指向中俄,认为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对美澳构成两个重大挑战。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可持续发展与环保部前副部长、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前首席幕僚、顾问迈克•斯克拉夫顿撰文质疑称,美澳这次强调 “互换性”,对于澳大利亚军事力量的独立指挥和控制意味着什么?在发生危机时,美国人对澳大利亚军队的“可用性”有什么期望?民选政府决定战争的自由是否受到损害?
迈克•斯克拉夫顿认为,在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里,很可能马尔斯主张澳大利亚交出主权,将其最关键的国家责任——独立的战争决策——交给一个大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军事力量之间的区别正在消失,因为澳大利亚国防军变成了美国的“外挂”,澳大利亚成为了美国军队的一个武装基地。
03
一位军事专家告诉“补壹刀”,在与美国加强军事合作遏制中国这个问题上,现在马尔斯和阿尔巴内塞政府的态度,与达顿和莫里森政府相比只是有小区别,总体上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因为,这跟澳大利亚目前的国民对华态度,以及亚太大的格局有关。澳大利亚政治精英、防务精英,乃至社会的主体人群,就是西方人,大部分祖上是从英国过去的,有的是后来父母来澳大利亚发展。所以,在政治运作、防务体系搭建都是西方那套。
而且,澳大利亚跟美国关系密切,并非只是因为利益的结合,而是他们本身之间本能地就会想到一起,心照不宣。这背后是两个国家的基本文化、价值观一致造成的,而且澳大利亚对当前亚太的格局判断跟美国也是一体的。
尤其是随着中国在南太平洋加强合作,最近一两年澳大利亚在对华的态度上更加激进,它认为亚太形成了新的态势,澳大利亚要避免自己的后院被中国染指,只能跟着美国。因此我们看到在美国在亚太围堵中国时,主要的马前卒就是澳大利亚和日本。而且澳大利亚更甚,比日本更激进,更公开。
此外,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769万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只有2600万左右。这说明澳大利亚的人口比较分散。而澳大利亚的现役军队大概是5、6万人。这样一来,确实美国可以将澳大利亚一些地方用于军事基地。当然这需要澳大利亚政府通过,议会批准等等程序性的东西。但理论上是有这个可能的。
这位专家表示,澳大利亚资源也非常丰富,但它的军工企业就是起不来,它的水平与美国和英国相比差距都很大。但澳大利亚的想法是,我们没必要投入那么大力量来搞自己的分享性的研究,只要靠着美国或英国就行了。
澳大利亚的国防工业就是帮美英那些军工大公司打下手的。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就相当于澳大利亚这些防务企业是美英大军工企业的子公司,研发团队的一部分。这样靠着美英的带动,澳大利亚也在进步。比如“奥库斯”同盟,由美英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就是美英在扶持澳大利亚,形成了一种深度的捆绑。
如果真的有必要,澳大利亚可以给美国提供基地,包括海军陆战队和空军基地,那么美国的两栖作战部队和F-35战斗机,乃至一些轰炸机都可以加大在太平洋的部署,说白了相当于美国的一个前沿基地。从美澳防务协议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另外,澳大利亚与美国的情报合作也是非常深入的,已经连成一体。而且,基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也可以为美国提供太空设施运行的监测基地,加强美国的太空感知能力。
在台海和南海问题上,阿尔巴内塞政府和莫里森政府不会有什么本质性的变化。主要这是澳大利亚军队负责的事情,他们跟美国的印太司令部有着深度协调,尤其是在应对台海和南海突发局势上。
所以,差别就是说和不说的问题,或者说多说少的问题。未来澳大利亚对台海和南海的卷入程度,取决于美国怎么介入。如果中美真的爆发深度对抗,美国在亚太的重要设施遭遇打击,那么澳大利亚肯定会进行后方支援、情报支援、基地支援等等。派不派兵,取决于最后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协商。
另一位澳大利亚问题专家告诉“补壹刀”,澳大利亚的对华思维,就不能单看国防部长怎么表态,也不能聚焦在两任国防部长都如此激进上,而是要意识到澳大利亚如今的对华认知是全政府的。
不仅国防部长如此,总理、外交部长等多个主要政治人物都是这样。当然,如今澳大利亚新政府上台2个月都不到,整体的战略、政策还没有完全形成。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清楚地看到,他们正沿着前任政府的轨迹,在把自己跟美国的“印太战略”捆绑。
从国防部长本人的行动轨迹就能看出,他上台之后,先是去了香会,紧接着韩国、印度、北约峰会,最近又跑到美国,这说明澳大利亚是完全按照美国对它的期待,来进行战略部署。
实际上,不久前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向澳方提出四项要求,就包括拒绝 “第三方操纵”。这对恢复中澳关系来说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当澳大利亚为中方可能取消对澳煤炭进口禁令,直言传出“好消息”时;当首批用人民币结算的铁矿抵达中国,澳企业界对这一变化非常欢迎时,一个相反的信号也在传来。
澳大利亚防长马尔斯日前访问美国,开启了四天的访问。
在这场访问中,马尔斯频频发出澳大利亚新政府上任后,澳官方“对华罕见强硬”信息。
马尔斯一边承诺“增强澳大利亚的军事力量”,以避免在印太地区出现 “灾难性的威慑失败”。
尤其是在马尔斯与美国防长奥斯汀的“闭门会谈”中,据称双方达成了一项战略文件,其中6次提及中国,称“中国给美澳带来重大挑战”。而为了与美国形成更深的军事捆绑,澳大利亚可能与美国达成了某些“私下承诺”。
有澳大利亚前官员质疑,澳大利亚交出主权,将其最关键的国家责任——独立的战争决策交给美国。
01
澳大利亚人快吃不起生菜了。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澳大利亚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增幅创2001年以来新高。
据预测,澳大利亚第二季度的核心通胀率切尾均值可能会录得30多年来的最快升速。今年年底前澳大利亚通胀率可能将至7%。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传来了一些对澳大利亚经济而言的好消息。
17日澳大利亚财长查尔默斯称,中方对澳的煤炭禁令有可能取消,这对澳洲出口商来说是个好消息。
查尔默斯还说,希望这种松动能放宽到其他产品。
此前,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集团发了一份声明,从西澳赫兰港装载铁矿石的维多利亚号货轮启程两周后,近日抵达中国主要的铁矿石贸易港口日照港。
在这批*的铁矿石运至中国港口之后,必和必拓的上海分公司也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这家百年巨头要扩大在中国的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首批用人民币结算的铁矿。专家表示,人民币铁矿石贸易的推出标志着作为全球矿业的巨头公司向中国市场靠拢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澳经贸关系回温,对于深受通胀之苦的澳大利亚来说无疑是积极的,澳企业界对这种变动非常欢迎,甚至有些澳大利亚媒体提出,澳大利亚应该取消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贸易制裁的申诉。
中国是澳大利亚*的贸易伙伴。数据显示,2021年双边贸易额高达2312亿美元,同比增长35.1%,中国从澳进口同比上升了40.6%,达到1648亿美元。
今年5月,澳大利亚举行联邦大选,工党政府上台后着手对华接触,双边关系从深度冻结,到得见微光,出现了一些解冻回暖的迹象:
阿尔巴内塞胜选后,中方领导人向其致贺电,阿亦复信表示感谢,这被视为两国关系“转暖”的前兆;
6月12日,中澳国防部长在参加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进行一对一会谈,打破了自2020年1月以来两国高层“零接触”的纪录,澳防长马尔斯表示,双方进行了“充分又坦诚的交流”,称会面为“关键的第一步”,改善中澳关系的“大门已经敞开”;
6月30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会见澳驻华大使傅关汉,双方就中澳关系深入交换意见,澳媒评论称其为一个“充满希望的信号”,是“工党经营复杂外交关系迈出的又一步”;
7月8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在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期间进行会见,黄英贤表示,中澳“确有不同”、双边关系“存在挑战”,但澳大利亚正努力通过冷静的方式处理双边关系,“接触”是稳定中澳关系的必由之路。
但与此同时,也有媒体形容澳大利亚似乎在对华关系上采取“退一步、进两步”的修复策略。
阿尔巴内塞6月28日接受采访时提及台海问题,称若北京以武力犯台,可能会遭受与俄罗斯一样相同的失败。
7月11日,阿尔巴内塞表示,对于澳中外长近日会晤后中国对澳大利亚提出的所谓修复关系的四项要求,不会回应,强调只对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做出回应。
7月14日,阿尔巴内塞接受当地电视台访问时表示,尽管所罗门群岛与中国早前签订令外界忧虑的安全协议,但他“非常有信心”,所罗门群岛不会出现中国的军事基地。
02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尔斯不久前在访问美国时,说的一些话,可能是新政府上任后,澳大利亚官方对华发出的“罕见强硬信号”。
这是马尔斯自上任以来*飞往美国。在7月11日早些时候,马尔斯访美的首个活动是前往弗吉尼亚州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敬献花圈,这也拉开了他为期四天访问的序幕。
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马尔斯在华盛顿发表的*演讲中说:“当今,对澳大利亚来说,没有比美国更重要的伙伴了。美澳联盟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基石。”
看看这“抱大腿”,也太公开、太肉麻了吧。
马尔斯还承认,与美国的联盟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无法靠自己获得或开发的能力、技术及情报优势。他还警告说,“战略环境将变得更加严峻。在不断变化的战略环境中,这种持久伙伴关系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而这个“变得更加严峻”的原因,指的是所谓“中国军事威胁在亚太扩大”。
马尔斯也作出了一个重要表态,那就是承诺“增强澳大利亚的军事力量”,以避免在印太地区出现 “灾难性的威慑失败”。并向美国保证,工党新政府将完全致力于与华盛顿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
“灾难性的威慑失败”,这里是指威慑谁而失败呢?显然,还是指向中国。
而马尔斯说工党新政府要跟美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明摆着是在向“大哥”表忠心。希望美国一如既往地相信澳大利亚,新政府与之前莫里森政府在对美立场上没有差别。
《澳大利亚人报》也注意到,马尔斯承诺将在“击退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原因是“中国在太平洋地区一直寻求发展与岛屿国家的经济和安全联盟”。
从马尔斯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演讲中可以看到,其传递的核心信息是呼吁美国扩大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渲染“合力遏制中国”。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澳方认为必须打造更加有效的军事力量,能对中国形成威慑。
堪培拉也在考虑,其新的核动力潜艇究竟选择英国的设计方案还是美国的——这是上届莫里森政府签署的美英澳“奥库斯”三边安全协定形成的结果。马尔斯全力支持这个防务同盟,而且还认为,“威慑的核心就是水下能力”。
马尔斯还把中国的军事发展描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我们见到的……*规模”。并称,由于“大国之间的竞争加剧”,在印太地区出现的军事集结“为二战以来前所未见”。
马尔斯访美的重头戏是与美国防长奥斯汀会谈。据称, 这场会谈是闭门性质的,双方在会后发布了公开声明。但是,这一会谈的神秘色彩也引起很多猜测。
奥斯汀和马尔斯在会后都宣称,美澳联盟“牢不可破”。他们不仅将双方达成的战略文件视为一项“印太协定”,而且是“一项旨在积极维护美国和澳大利亚利益的重要伙伴关系”。这份文件针对性、指向性很明显。
有媒体透露,这次美澳防长在五角大楼会晤,也公布了美澳接下来的战略目标,非常值得关注。这份战略文件内容不多,但是6次提到中国。按理说,美澳的战略目标不应与中国有关,但事实上多次指向中俄,认为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对美澳构成两个重大挑战。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可持续发展与环保部前副部长、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前首席幕僚、顾问迈克•斯克拉夫顿撰文质疑称,美澳这次强调 “互换性”,对于澳大利亚军事力量的独立指挥和控制意味着什么?在发生危机时,美国人对澳大利亚军队的“可用性”有什么期望?民选政府决定战争的自由是否受到损害?
迈克•斯克拉夫顿认为,在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里,很可能马尔斯主张澳大利亚交出主权,将其最关键的国家责任——独立的战争决策——交给一个大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军事力量之间的区别正在消失,因为澳大利亚国防军变成了美国的“外挂”,澳大利亚成为了美国军队的一个武装基地。
03
一位军事专家告诉“补壹刀”,在与美国加强军事合作遏制中国这个问题上,现在马尔斯和阿尔巴内塞政府的态度,与达顿和莫里森政府相比只是有小区别,总体上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因为,这跟澳大利亚目前的国民对华态度,以及亚太大的格局有关。澳大利亚政治精英、防务精英,乃至社会的主体人群,就是西方人,大部分祖上是从英国过去的,有的是后来父母来澳大利亚发展。所以,在政治运作、防务体系搭建都是西方那套。
而且,澳大利亚跟美国关系密切,并非只是因为利益的结合,而是他们本身之间本能地就会想到一起,心照不宣。这背后是两个国家的基本文化、价值观一致造成的,而且澳大利亚对当前亚太的格局判断跟美国也是一体的。
尤其是随着中国在南太平洋加强合作,最近一两年澳大利亚在对华的态度上更加激进,它认为亚太形成了新的态势,澳大利亚要避免自己的后院被中国染指,只能跟着美国。因此我们看到在美国在亚太围堵中国时,主要的马前卒就是澳大利亚和日本。而且澳大利亚更甚,比日本更激进,更公开。
此外,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769万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只有2600万左右。这说明澳大利亚的人口比较分散。而澳大利亚的现役军队大概是5、6万人。这样一来,确实美国可以将澳大利亚一些地方用于军事基地。当然这需要澳大利亚政府通过,议会批准等等程序性的东西。但理论上是有这个可能的。
这位专家表示,澳大利亚资源也非常丰富,但它的军工企业就是起不来,它的水平与美国和英国相比差距都很大。但澳大利亚的想法是,我们没必要投入那么大力量来搞自己的分享性的研究,只要靠着美国或英国就行了。
澳大利亚的国防工业就是帮美英那些军工大公司打下手的。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就相当于澳大利亚这些防务企业是美英大军工企业的子公司,研发团队的一部分。这样靠着美英的带动,澳大利亚也在进步。比如“奥库斯”同盟,由美英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就是美英在扶持澳大利亚,形成了一种深度的捆绑。
如果真的有必要,澳大利亚可以给美国提供基地,包括海军陆战队和空军基地,那么美国的两栖作战部队和F-35战斗机,乃至一些轰炸机都可以加大在太平洋的部署,说白了相当于美国的一个前沿基地。从美澳防务协议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另外,澳大利亚与美国的情报合作也是非常深入的,已经连成一体。而且,基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也可以为美国提供太空设施运行的监测基地,加强美国的太空感知能力。
在台海和南海问题上,阿尔巴内塞政府和莫里森政府不会有什么本质性的变化。主要这是澳大利亚军队负责的事情,他们跟美国的印太司令部有着深度协调,尤其是在应对台海和南海突发局势上。
所以,差别就是说和不说的问题,或者说多说少的问题。未来澳大利亚对台海和南海的卷入程度,取决于美国怎么介入。如果中美真的爆发深度对抗,美国在亚太的重要设施遭遇打击,那么澳大利亚肯定会进行后方支援、情报支援、基地支援等等。派不派兵,取决于最后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协商。
另一位澳大利亚问题专家告诉“补壹刀”,澳大利亚的对华思维,就不能单看国防部长怎么表态,也不能聚焦在两任国防部长都如此激进上,而是要意识到澳大利亚如今的对华认知是全政府的。
不仅国防部长如此,总理、外交部长等多个主要政治人物都是这样。当然,如今澳大利亚新政府上台2个月都不到,整体的战略、政策还没有完全形成。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清楚地看到,他们正沿着前任政府的轨迹,在把自己跟美国的“印太战略”捆绑。
从国防部长本人的行动轨迹就能看出,他上台之后,先是去了香会,紧接着韩国、印度、北约峰会,最近又跑到美国,这说明澳大利亚是完全按照美国对它的期待,来进行战略部署。
实际上,不久前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向澳方提出四项要求,就包括拒绝 “第三方操纵”。这对恢复中澳关系来说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澳洲和澳大利亚的区别》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澳洲和澳大利亚的区别、德甲德比有哪些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女排世锦赛比赛时间表2022年女排世锦赛比赛时间表:9月28...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竞走*王丽萍教跑步王丽萍教练组处理结果...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18年辽宁男篮夺冠新闻发布会81岁蒋兴权...
战天狼都谁牺牲了《战天狼》牺牲的角色如下:温涛、张新奎:...
亚运会历届奖牌榜第7届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中国仅次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