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靖海侯施琅的后代结局如何了,以及靖海侯施琅的后代结局如何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作为清朝康熙年间收复台湾的功臣,施琅在如今一直拥有着很特殊的地位。对他的评价,也两极分化,有的人斥之为汉奸,反复无常的小人;有的人则视之为民族英雄。
无论后人如何评价,“识时务”的施琅在清初混的自然是不差的,不但因战功被封为靖海侯,他的后代,也就是八个儿子混的也相当不错。
长子施世泽,后过继给了施琅的早逝哥哥。
次子施世纶,施世纶是施琅的儿子中成就*的一位,也是清朝*的清官。他曾被康熙称为“江南第一清官”,在民间也有“施青天”的称呼。*的清朝通俗小说《施公案》,讲的就是施世纶。施世伦最终官至漕运总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职。
三子施世骝,曾经荫授员外郎,但是23岁就英年早逝。
四子施世骥,清康熙二十一年时,曾随施琅征战,负责后勤,将后勤打理得井井有条。最终官至广东廉州知府。
五子施世騋,施世騋出身将门,却擅长诗歌文章。在17岁的时候,施世騋曾随施琅参与收复台湾澎湖列岛,也一直追在施琅身边。施世騋著有《东园诗集》。
六子施世骠,施世骠和他的父亲施琅一样,也是一名*的武将。施世骠不但参与了收复台湾之战,康熙三十五年时,也曾从军远征葛尔丹。施世骠曾担任广东陆路提督、福建水师提督等职。
施世骠*的功绩,是其在担任广东提督期间,绘制了南海、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的海图,并竖立的界牌,明确了中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国土。
七子施世骅,曾被授予润州郡佐,“吏才敏练”。
八子施世范,施世范并没有担任官职,不过在施琅去世后,继承了施琅的靖海侯爵位。
施琅家族在明末清初也是相当有名的,但身逢乱世,倒也经历了不少磨难。施琅的一生,经历了由抗清到降清的转变,还险些丢掉了性命,幸而得到了康熙重用,建立了丰功伟业,并得以恩泽子孙。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生于福建晋江龙湖的衙口镇。因自幼便生活在沿海地区,又曾随父亲航海经商,所以对海峡两岸的水文情况颇为熟悉。施琅喜好兵法,后追随名将邓芝龙。在邓芝龙降清后,施琅也一并归附了清朝。
不过,当时誓死与清朝对抗的郑成功,对此大为恼怒,故命人将施琅家人一并擒获,胁迫施琅率军对抗清军。因施琅不愿服从,故设计逃跑。可惜,自己的父亲和兄弟以及被扣押的亲人均被屠戮。
施琅逃脱后,被清朝重用。随着郑成功的病逝,继位的郑氏子孙虽有心进犯沿海地区,倒也始终未能有太大的收获。在此期间,施琅领兵抵抗有功,多次挫败了郑经的进攻,于康熙三年(1664)被封为靖海将军,开始筹划向海峡对岸进军。
经过多年筹划,施琅终于不负众望,帮助清朝平定了海患。在论功行赏时,施琅也获得了朝廷优渥的赏赐:
福建提督施琅以平定台湾功第一,诏封静海侯,世袭罔替。
关于施琅的后人,大家或许了解的相对较少。不过,因施琅平定海患、收降郑氏有功,也使得他的几个儿子受到了恩泽。施琅见于史书的儿子共有八人,下场基本都还不错,有的甚至还位居从一品高官:
长子施世泽
施世泽为施琅长子,又名施世鬃。不过,这个儿子被过继给了施琅的兄长施肇科。施世泽的下场比较凄惨,康熙十九年时,郑经派人登船擒获了施明良及施世泽等人,同时将一并在船上的七十二名眷属,一并扔进海中淹死。
次子施世纶
施琅的第二子施世纶,是清朝有名的清官,在任江宁知府时,便有清廉的美誉。因施世纶为官刚直,十分勤勉,故获得康熙盛赞,被称为"江南第一清官"。与武将出身的父亲施琅相比,施世纶这个文官,倒也十分耀眼。
三子施世骝
施琅的第三子施世骝,原本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人,早早的就"候授部郎",在官场上也有政绩,但可惜康熙二十二年时便英年早逝,着实可惜。
四子施世骥
在施琅的几个儿子中,老四施世骥是一个有军功的人。施世骥曾协助父亲筹措军备和粮草,并追随施琅东征,在攻打澎台的战役中立下战功,获得了朝廷奖赏。施世骥得以善终,后病死于任上。
五子施世騋
施琅的第五子,是个有名的文人,一直追随侍奉施琅左右,算是兄弟几个中国最尽孝道的一位。论才华而言,施世騋还是可圈可点的,曾著有《东园诗集》,大家有兴趣可以查询翻阅。
六子施世骠
施琅的六儿子施世骠,被誉为是与施琅最像的:
"娴将略,有父风"
史书评价其精通兵法,有施琅的风范。这个儿子曾随同父亲收复郑氏,并曾任参将。不过,后来在他54岁时,因暴雨来袭,在抢险救灾时淋雨染病,死在了任上。
七子施世骅
老七施世骅比较年轻,在施琅任福建水师提督时,也一同在父亲身边,他的官职较低,曾任润州(今镇江)郡佐,后来的情况不太清楚。
八子施世范
施琅的第八子并未做官,关于他的记载较少。
通过施琅及其八个儿子的情况来看,康熙对这个靖海侯还是十分优渥的。施琅虽然前期历经磨难,但他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还是为他自己和子孙换得了无上荣耀。
施琅这个人作战勇敢、胆识过人、他收复台湾,实现了祖国的统一。现在影视剧中施琅的形象都是高大全的爱国将领形象。因为很多人并不了解施琅的人生经历。客观上来讲,历史上的施琅名声并不好,因为他原本是郑成功的器重的大将,加上一生多次改换门庭,如同三姓家奴吕布一样。很多人都把施琅称为“叛将”,“汉奸”。
施琅从小的时候就在家里学文习武,17岁的时候就加入了郑芝龙的军队,担任了千夫长。郑芝龙就是国姓爷郑成功的父亲,他当时垄断了海上的贸易,商队遍布日本和南洋,富可敌国。据说郑芝龙拥有上万艘船只,相当于当时的“海贼王”。
作为郑芝龙手底下的小头目,施琅自然也参加了很多和海盗的作战。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施琅只干了三年,便回到家乡去了。在家里呆了三年以后,施琅又加入了郑芝龙的部队,因为战功被提拔为游击,后来更是一步步提拔为左先锋。之后,施琅跟随着黄道周北上抗清。
不过郑芝龙投降以后,施琅也跟着投降的清军。施琅在潮州的时候被李成栋的部将陷害,他突围而出,带着800多人,驻扎在黄岗。虽然父亲郑芝龙投降了,当时他的儿子郑成功还是坚持抗清,以金门和厦门为基地,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
在郑成功的邀请下,施琅又加入到郑成功的部队中。由于郑成功对施琅非常器重,很多军机大事都是和施琅商量的,此时的施琅也非常卖力的干活,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过好景不长,施琅有个亲兵跑到了郑成功那里,郑成功收留了那个人。施琅则派人强行抓回亲兵。郑成功让他别杀这个人,可是施琅还是杀了。双方矛盾彻底激化,闹到最后,施琅又一次投靠了清军,而郑成功则杀了施琅的父亲和弟弟。
在郑成功、郑经去世以后,施琅统率大家20000多人,战舰300多艘,一举收复台湾。从此,台湾正是纳入清朝的版图,实现了康熙皇帝和施琅“四海归一”,“天下一统”的愿望。这件事情,施琅的确干得非常漂亮。
晚年的时候施琅治理台湾是非常贪婪的,也是不近人情的。比如他收复台湾以后,南台湾开垦土地的一半都被他给占领了,这种情况一致延续到清末。同时他规定去台湾的人不许带家眷,这让老百姓无法在台湾扎根。更为匪夷所思的是他禁止内地与台湾的往来,首先是禁止广东人去台湾,后来对其他地区的人也严加限制。由于他禁止家眷来台湾,一度使得当时台湾的妇女奇缺。
至于题目中问施琅的后代结局如何,结局自然非常好。就说他的靖海侯的爵位吧,一直传到了第十三代,直到大清灭亡。那是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6年以后大清就亡了。目前,据说施琅的后裔共有十几万人之多。
施琅一共有八个儿子。
长子施世泽过继给了亡兄施肇科。三藩之乱的时候,他被郑经的军队所俘虏。郑经想招降他,给他官职,他坚决不从。后来施世泽趁机逃离,并向清军报告了郑经部队的状况。同时,他还赶回家乡召集了施氏族人上千人,趁着黑夜袭击郑经的部队,杀害了郑经的部将郭左镇。因为这件事情,他被提拔为了副将。
在后来的战斗中,他又被郑经所俘获,不过郑经并未杀他,而是给他一个闲职。不过这个人又作死,他想趁乱活捉郑经。最后郑经发现了他的阴谋,于是把施世泽等人立即斩杀。
二儿子施世纶据说是清朝有名的清官,有“施青天”之誉,被康熙称为“江南第一清官”。
三儿子施世骝,22岁就死了,据说“有政声”。
四儿子施世骥,跟着施琅收复台湾,后来在广东廉州做知府。据说这个人做官名声不错。
五儿子施世騋,他一直陪着施琅,直到施琅去世。
六儿子施世骠,他也和他爹一样,非常会打仗,做过福建水师的都督。同时他生了七个儿子,这一点也和他爹很像。不知道是不是不想超过他爹,所以他才只生了七个儿子。
七儿子施世骅,授润州郡佐。
八儿子施世范,后来继承了他爹的爵位。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施琅的形象非常复杂,一般来讲他是收复台湾,促成国家统一的英雄。但也有人站在民族角度的立场,说他是背主求荣,投靠满清的“大汉奸”,和吴三桂等人有的一拼。
施琅是福建晋江人,少年弃文学武,17岁就跟随郑芝龙。郑芝龙投降清朝后,施琅成为郑成功的左膀右臂,几乎所有的军政事务郑成功都会找他商议,其在郑成功军中的地位非常高。
不过施琅的得宠也受到了同僚的嫉妒,他们纷纷在郑成功进献谗言。再加上施琅个人也确实有点狂傲,于是郑成功借机夺取了他的兵权,把他晾在了一边。
这时,施琅手下一个叫曾德的将领见施琅被冷落,于是逃到了郑成功那里寻求出头之日。施琅得知大为震怒,派人将曾德抓回。郑成功没有阻拦,只是让施琅不要杀他。不过正在气头上的施琅还是不顾郑成功的命令,杀掉了曾德。
这件事标志着两人的彻底决裂,郑成功派人捉拿了施琅全家,但施琅却在亲信的帮助下出逃内地。郑成功认为施琅铁心投靠清朝,于是杀了施琅全家。
事态发展到这里施琅已经走投无路,他只能投靠清朝,并决意为全家报仇,与郑成功为敌。1683年6月,施琅趁郑氏集团内乱时率领清军攻占澎湖,击毙郑军1.2万余人,基本摧毁了郑氏集团的有生力量。
不过施琅并没有趁势进攻台湾岛,而是陈兵澎湖,招降郑克塽。此时郑氏集团内外交困,面对巨大的压力,郑克塽在两个月后投降清朝。
施琅这种“先武力、后和平”的方式,为统一台湾提供了先例,现在台湾*的评论家邱毅先生就非常支持这种方式。
收复台湾后,康熙在施琅的建议下在台湾设立府县,并屯兵驻守。而施琅则成为台湾的土皇帝,其家族贪得无厌,豪取巧夺。1696年施琅去世,赠太子少保。
施琅一共有8个儿子,因施琅的功绩混的都不错。
长子施世泽,过继给亡兄为后。三藩之乱时被郑经俘虏,全家被郑经所杀。
次子施世纶,是清朝有名的清官,曾任漕运总督,是从一品的高官。
三子施世骝,有一定政绩,但事迹不详。
四子施世骥,随父施琅出征澎台立有战功。后授广东廉州府知府。
五子施世騋,随父施琅出征澎台立有战功,授内阁中书候补同知、奉政大夫。
六子施世骠,随父施琅出征澎台立有战功,后担任福建水师提督。
七子施世骅,在福建水师任职。
八子施世范,继承了施琅靖海侯的爵位,但没有被授予官职。
施琅所在的福建晋江浔海施氏是福建望族,有《浔海施氏大宗族谱》,是谱于康熙二十二年始修,施琅次子施世纶等于康熙年间不断补辑,最终修成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故其仅述及康熙年间,1993年,由台湾龙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据族谱记载,浔海施氏祖派不详,入闽始祖为施炳,南宋绍兴年间进士,仕至大理寺评事,于宋隆兴元年(1163)自河南光州(现今河南信阳潢川等地)入闽,有三子。长子秀居高楼,次子英、三子茂迁晋江南浔,即浔海施氏开基祖。施炳四传至宣义,生六子,其中长子、六子外出,次子早逝,故以三子美为长房、四子均为次房、五子济民(万安)为三房,其中以三房人丁为最,施琅即出自三房。浔海施氏在清初还有迁往台湾者,清中叶,浔海施氏亦有族人南下东南亚,其中以菲律宾最多。迁居菲律宾的族裔还与迁居台湾,以及居住在泉州的钱江派施氏共同修建祠堂。清代施琅父子均参与族谱的修订。
施琅家族字派
六世济民(万安)生九子,次子安同(永亨),安同五子,长子凯(茂功),茂功长子廷昭,廷昭一子德良(敦古)。至十六世达一有三子,长子肇科,即施琅长兄,次子即施琅,三子显。
施琅像
施琅具体事迹不多说,其有一妻五妾,生八子。夫人王氏,生第三子世骝,以夫诰赠一品夫人;副室黄氏,生长子世泽、次子世纶、四子世骥,以四子诰封一品夫人;副室王氏,生第五子世騋,以子诰赠宜人、以夫貤封正一品夫人;副室张氏,生子第六子世骠、第八子世范,以子累赠正一品夫人;副室林氏,生第七子世骅,以子诰赠宜人;副室连氏,第五子世騋慈母(类似养母)。其八子情况如下,均系截至清康熙五十四年修谱时情况:
长子世泽,出继其长兄肇科为嗣,因功授副将,殉节。有六子,四孙、一曾孙。长子士登为晋江县学贡生,次子为广东顺德营把总,三子为广东提标中军把总,四子、六子太学生,五子恩贡生。
次子世纶,截至修谱时,官总督淮扬等处漕运、加二级。有十子、八孙。长子、五子现任御前侍卫,次子、三子现为岁贡生。
三子世骝,施琅嫡子,以父职荫员外郎。有三子、五孙。次子为儒学生员,三子外委都司。
四子世骥,现任广东廉州府知府。有八子、十二孙(信息不全)。长子、次子、三子、七子均为国学生,五子恩授广东新会贡生,出继世骥母黄夫人侄黄存谊。其六子、八子族谱缺。
五子世騋,内阁中书,候补同知,诰封奉政大夫,奉旨留闽主持宗祧特祠圣庙,意即主祀宗庙。有十子、十七孙。长子、八子、十子国学生,次子士常乙酉科中式武举人第二十名,三子、四子、六子、七子岁贡生。
六子世骠,现任提督福建全省提督水师军务,统辖澎台水陆官兵左都督,前提督广东全省军务。有七子、二孙。长子现任江西南昌府同知,次子现任乾清门三等侍卫,三子、四子均为国学生,五子候恩荫生、补员外郎。
七子世骅,现任江南镇江府同知。有八子、一孙。
八子世范,现袭靖海侯,代管佐领。有一子。靖海侯爵位一直承袭十三任。
所以,施琅后代人丁兴盛,其八子多有建树。截至到清康熙五十四年,施琅已有八子、五十三孙、四十九曾孙、一玄孙,其时,施琅次子世纶、四子世骥、六子世骠、七子世骅、八子世范均健在。
今天关于《靖海侯施琅的后代结局如何》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女排世锦赛比赛时间表2022年女排世锦赛比赛时间表:9月28...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竞走*王丽萍教跑步王丽萍教练组处理结果...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18年辽宁男篮夺冠新闻发布会81岁蒋兴权...
战天狼都谁牺牲了《战天狼》牺牲的角色如下:温涛、张新奎:...
亚运会历届奖牌榜第7届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中国仅次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