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保德信(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

2022-09-03 21:05:33 生活资讯 yemeh

复星保德信



本文目录一览:



请求出错,状态码:0内容:



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

一图读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指南(2022版)来了

天津教育




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1月20日消息 随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新规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执行,保险公司迎来增资潮。尤其是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更是如此。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注册资本变更公告,2021年共有23家保险公司拟增资296.7亿元,较2020年的196亿元增长约100亿元。

为提高偿付能力,连年亏损的复星保德信人寿发布了变更注册资本的公告,拟增资10亿元。不过,该计划尚未得到银保监会的批准。

根据复星保德信人寿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截至2021年9月末,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由2020年第四季度的204.93%降至180.04%,一年下滑24.8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该公司的净利润也在走下坡路。从2012年9月至2021年9月末,九年间亏损超14亿元。

偿付能力下滑欲增资10亿救急

1月17日,复星保德信人寿发布的注册资本变更公告显示,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增资议案,拟增资10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由33.621亿元增加至43.621亿元。其中,中方股东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增资5亿元,外方股东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增资5亿元。增资后,双方股东持股比例不变,均为50%。

这是复星保德信人寿自成立以来的第五次增资。根据官网发布的公告,该公司分别于2015年5月、2016年7月、2017年8月、2020年9月增资5亿元、3亿元、13.6亿元、7亿元。其注册资金也由最初的5亿元增长至33.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各大保险公司密集启动增资发债。对此,业内专家分析称,保险公司之所以急切寻求“补血”,或与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后部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面临下降压力有关。

2021年12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下称“规则Ⅱ”),标志着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根据*披露的监管规则,保险公司只有同时满足以下三项监管要求方能被称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而对于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险企,监管部门将限制其董监高薪酬水平和股东分红,责令停止部分或全部新业务以及限制业务和增设分支机构及投资等。

业内专家表示:“偿二代二期工程对资本的认定与要求更为严格,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会受到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将会下降,只是不同公司受到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在此背景下,对于那些现有偿付能力充足率不是很高的公司而言,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以应对偿二代二期工程实施带来的影响,增资或者发债来补充资本往往是险企最为有效的选择。今年,补充资本的保险公司数量与资本补充总规模应当将会有明显上升。”

复星保德信人寿披露的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数据相同,分别为198.02%、190.74%、180.04%,呈下滑趋势。而风险综合评级除第一季度为A外,其他两个季度均为B。

虽然,复星保德信人寿的数据均符合监管指标。然而,根据银保监会在偿付能力监管委员工作会议上通报的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2021年第三季度末,纳入会议审议的179家保险公司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7.3%,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0%。可见,复星保德信人寿的两项数据远低于平均值,增资计划迫在眉睫。

九年亏损14亿

天眼查显示,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是由复星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联合发起组建的合资寿险公司,经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12年9月正式成立,总部位于上海。公司注册资本金为33.621亿元,股东双方各持有合资公司50%的股份。

十年五次增资,增资金额近40亿元。大手笔的背后有着不差钱的股东。中方股东是2007年登陆港交所的复星国际,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达人民币7,157亿元(约合美元1,026亿元),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榜单第371位。外方股东则是有着140年历史的保德信金融集团,其下属的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也是美国*的人寿保险公司之一。

然而,纵使有两大股东为其“补血”,也无法提升复星保德信人寿的盈利能力。可见,“补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拥有长久且稳定的“造血”能力才是制胜之道。根据复星保德信人寿的年报,2013年至2020年,复星保德信人寿分别实现净利润-0.89亿元、-1.16亿元、-1.13亿元、-1.69亿元、-1.22亿元、-1.11亿元、-2.5亿元、-2.42亿元。截至2021年9月末,该公司累计亏损达14.3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其净利润持续亏损,但是其保费收入连年增长。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9年,复星保德信人寿的保费收入从0.16亿元增长至40.65亿元。不过,2020年其保费收入减少至25.86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21.88亿元。

为何复星保德信人寿的财务状况连续多年呈增收不增利的态势呢?这或许与其过于依赖银保渠道有关。根据2020年报,该公司保费前五的保险产品中,4款保险产品主要销售渠道都是银邮代理,且有3款为年金险或分红险。

业内专家认为:“银保渠道产品虽有能快速扩大保费规模的优势,但也存在产品价值较低、费用高的劣势。”

此外,相较于传统经代渠道,银保渠道维系成本高且销售的产品偏重投资属性,对偿付能力消耗快,这也是其为何频频增资的原因。

偿二代二期工程的出台对于九年间亏损14多亿的复星保德信而言犹如雪上加霜。增资后,其能否顺利通过考验?连年亏损的局面又将如何扭转?我们拭目以待!




复星保德信人寿

文|《财经天下》周刊 史思同

编|孙月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复星保德信人寿拟增加注册资本金10亿元。而在此之前,复星保德信人寿新董事长赖军刚刚正式上任。

事实上,在此次增资之前,成立以来复星保德信人寿已经先后进行了4次增资,同时其高管团队也随之进行了频繁的更迭变动。

然而遗憾的是,经营近十年之久的复星保德信,即便拥有着接连不断的大手笔增资和连年增长的业绩,但却始终仍未能实现盈利,成立至今已亏损近14亿元。

而这段时间的换帅、增资动作,能否将复星保德信人寿拉出亏损泥潭、实现扭亏为盈?

增资自救,偿付能力接连下滑

1月17日,复星保德信人寿发布注册资本变更公告,拟将注册资本由33.621亿元增至43.621亿元。

具体来看,其中方股东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现金增资5亿元,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以现金增资等值为人民币5亿元外币或人民币5亿元。增资后,双方股东持股比例不变,均为50%。

目前,复星保德信人寿董事会已一致表决通过这一增资议案,而该注册资本变更事项尚待银保监会批准。

对于复星保德信人寿此次增资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多是为满足监管要求。据了解,无论是此前推出的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还是最近落地的偿二代二期工程,无一不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其偿付能力报告,2021年三季度末,复星保德信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0.04%,较上季度末下滑10.7个百分点。

然而,这已是复星保德信偿付能力充足率连续下滑的第4个季度。自2020年完成上一轮增资后,其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便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一路从2020年三季度末219.25%下滑至2021年三季度的180.04%。

相较之下,这一数据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21第三季度末,纳入会议审议的179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0%,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7.3%。

事实上,在此次增资之前,复星保德信人寿已经先后完成了4轮增资。具体来看,在2015至2017年三年中,每年皆进行了一轮增资,分别增资5亿元、3亿元、13.6亿元。第四次是在2020年9月份,增资7亿元。

也正是这轮增资,将复星保德信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从161.16%拉回到了219.25%。但随后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便开始陷入下滑的局面。

随着其数次增资,复星保德信人寿注册资本金已经从5亿元增加到了33.6亿元。本次拟增资10亿元,也是复星保德信人寿的第五次增资计划。

十年未曾盈利,高管频繁生变

公开资料显示,复星保德信人寿成立于2012年9月,由复星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联合发起组建,总部位于上海,注册资本金为33.621亿元,中外双方股东各持股50%。

即便拥有着实力雄厚的股东背景,复星保德信人寿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甚至自2012年成立至今近十年的时间,始终未摆脱亏损困境。

成立以来,复星保德信人寿保费收入基本保持增长趋势。据其年报,2013-2019年间,复星保德信人寿保费一路上涨,分别实现保费收入0.16亿元、0.42亿元、0.57亿元、1.16亿元、6.62亿元、12.6亿元、40.65亿元。

受疫情等方面影响,2020年其保费收入减少至25.86亿元。随后2021年前三季度,复星保德信人寿实现保费收入21.88亿元。

看似业绩不断增长的背后,其盈利能力却不甚理想,利润缺口呈逐渐扩大之势。2013年-2020年,复星保德信人寿分别实现净利润-0.89亿元、-1.16亿元、-1.13亿元、-1.69亿元、-1.22亿元、-1.11亿元、-2.5亿元、-2.42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其净亏损约为8658万元。

自2012年成立至今,复星保德信人寿始终未能实现扭亏转盈。加上成立当年0.68亿元及2021年前三季度0.87亿元的亏损,其成立以来的亏损累计已有13.66亿元。

对于这一现象,业内认为,或许与复星保德信人寿过于依赖银保渠道有关。业内人士指出,银保渠道高昂的维系成本加上低价值率的产品,并没有太多盈利空间,同时也更加消耗偿付能力,而对中小险企来说,更多的是保费规模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在复星保德信人寿此次增资不久前,2021 年 9 月,保险业老将赖军出任复星保德信人寿董事长,也是复星保德信第四任董事长。

事实上,在这些年不断的增资过程中,复星保德信人寿人事变动也更加频繁。成立至今复星保德信人寿共4次更换总经理、3次变更董事长,其中任期长不过三年,短则不满一年。

2013年4月份,复星保德信人寿宣布总经理变更为杨永彪,仅8个月后又换成孙建军,随后2016年储良接任,2019年再度变更为陈国平。另外,复星保德信人寿董事长一职也陆续经历了康岚、李涛等人,直到数月前赖军上场。

业内人士指出,董事长总经理的变动,或是其中外双方股东经营理念分歧所致,而高管团队的频繁变更,无疑会对其自身经营管理及发展产生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赖军已有约20年的保险从业经验,曾在招商信诺人寿、华泰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任职,现任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中国区总裁,主要负责保德信中国区保险业务。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分享出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复星保德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复星保德信、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