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买入,融资买入额增加意味着什么

2022-08-29 12:01:00 生活资讯 yemeh

融资买入



本文目录一览:



两市融资余额至上周五约为9591亿元,较前周五净流入约71亿元。融资盘持续流入,个股全面普涨。人气活跃,逐步升温。TMT品种融资盘流入居前。大盘震荡难免,资金继续呈流入态势,上升行情具备持续性,投资者可继续加大参与力度。

一、融资盘持续流入,个股全面普涨

上周沪指涨1.9%,创业板涨1.66%,两融股票加权价格指数涨1.7%,日均成交金额较前周增加28%。两市融资余额至上周五约为9678亿元,较前周五净流入约87亿元,增幅约为0.9%。沪市融资盘净流入15亿元,深市净流入约72亿元。周一、周二合计净流入59亿元,周三、周四合计净流入33亿元,周五净流出约4亿元。

上周一本栏提到:“创业板指数再度挑战下半年以来的新高,与年内新高也仅有不到4%的距离,是当前最强的分类指数,指示着未来的市场投资方向。科技股在当下已成主流,细分行业龙头保持活跃,春节行情有可能提前展开,投资者可加大参与力度。”

上周科技股保持活跃,创业板指数已创出六月份以来新高,与年内高位仅一步之遥。市场风险偏好大幅提升,科创板和钢铁板块个股全面反弹。机械、水泥等景气行业龙头个股也延续上升趋势,市场呈现较多的操作机会,人气活跃。成交量在下半周也出现明显增长,但并不过份,人气活跃而未进入过热阶段,行情仍有较好的持续性。本轮行情围绕年报业绩增长,科技类股票业绩弹性较大,股价活跃性也更高一些。当前沪指大盘处于9月密集区附近,中小创处于前期高位附近 ,后期震荡实属必然,回调仍然是较好的调仓换股之机。

12月融资已净流入158亿元。从8月9日的相对低点来计算,两市融资盘合计净流入870亿元,其中沪市净流入132亿元,深市净流入738亿元。以成长股为代表的中小创行情持续获得场内融资盘加码。观察另一个资金数据,北上资金8月初以来,沪股通净流入872亿元,深股通净流入1239亿元,12月以来,沪股通净流入208亿元,深股通净流入202亿元。过去四个多月的资金流向显示,成长股或中小创为代表的深圳市场正越来越获得场内资金和北上资金的认同,资金流向形成趋势后,不会短期改变,有较大机会延续到春节行情后。

上周的平均维持担保比例均值为267%,与前周的263%持续上升,周五回升到269%附近。总体处相对安全线之上。从过往数据看,超过270%后,市场震荡会加大,甚至会折返,但如果能企稳,后期会有一波增量行情。

二、人气活跃,逐步升温

上周融资买入额为2244亿元,日均值为449亿元,较前周日均值增加33%。融资买入占成交比为9.3%,与前周的9%有所上升。融资买入额占融资余额比为4.7%,较前周的3.5%有所上升。上周中小创为主的科技品种大幅活跃,周期类品种也有表现机会,市场获利机会增加,融资盘开仓力度明显上升。

上周偿还额为2157亿元,日均值为431亿元,较前周日均值增加33.4%,与开仓增幅持平,热门个股快进快出,但总体持仓增仓为主。

上周融资买入与偿还额合计约为4401亿元,日均值较前周增加33%,增幅大于大盘成交28%的增幅。板块机会增加,融资交易频率上升。

与前周五的融资余额9591亿元比较,周换手率为46%,较前周的35%明显上升,人气活跃,逐步升温。

与两市的周成交金额24083亿元相比,上周融资交易占比为18.3%,较前周的17.6%明显回升,目前处良性区间,还未进入全面过热阶段。

上周五融券余额约为134亿元,较前周增加约2亿元。

三、TMT品种融资盘流入居前

上周融资盘净流入居前的是:电子31.32亿元,通信设备14.33亿元,芯片11.11亿元,软件服务9.69亿元,证券类7.07亿元,医药化学4.44亿元,农业3.9亿元,传媒2.87亿元,锂电池2.51亿元,电商互联网2.43亿元,电气设备1.7亿元。

上周个股融资盘净流入居前的是:同方股份5.97亿元,水晶光电4.13亿元,中兴通讯3.42亿元,联创电子2.55亿元,万科2.51亿元,晶方科技2.23亿元,牧原股份2.17亿元,兆易创新2.07亿元,中国长城1.95亿元,通富微电1.56亿元,药明康德1.54亿元,中信建投1.52亿元,任子行1.49亿元,华北制药1.46亿元,国星光电1.42亿元,有研新材1.24亿元。

四、后市研判

大盘震荡难免,资金继续呈流入态势,上升行情具备持续性,投资者可继续加大参与。




1万亿特别国债

文丨明明 章立聪 余经纬

特别国债具有专款专用、用途灵活、不列入财政赤字等的特点,考虑到今年共计约9500亿元国债到期,且在稳增长背景下发行特别国债用于基建补短板等可以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在“减税降费”的同时为财政开源,还可以减少疫情对经济的扰动,我们认为2022年存在发行特别国债的可能。

▍特别国债是为特定目标发行的、具有明确用途的国债,具有专款专用、用途灵活、不列入财政赤字、即收即支的特点。

我国共发行过三次特别国债。第一次为1998年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当时国内商业银行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银行资产质量恶化,资本充足率较低。为了补充四大行的资本金,财政部定向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第二次为2007年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财政部成立一家专门的机构经营管理部分外汇储备,并设计了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借道”商业银行完成外汇储备的“转移”。第三次特别国债为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

▍2022年可能发行特别国债的四大理由:

一是2022年共计约9500亿元国债到期,参考2017年滚动发行特别国债,财政部很可能进行续发。

二是目前政策聚焦“稳增长”,发行特别国债用于基建补短板等可以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使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进一步加强基建对稳定经济、促进增长的作用。

三是财政面临收入压力,在支出力度增大且减税降费的背景下,需要有新的开源手段拓宽广义财政收入。而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发行审批更为灵活,这些特点或使其成为财政开源的关键手段。

四是疫情扰动频繁出现,拖累经济修复节奏,特别国债可以助力经济修复回升的节奏。

▍特别国债发行猜想。

如果2022年发行特别国债,方式上可能是定向+公募结合的模式:参照历史经验,针对7500亿到期债券的续作方式继续保持定向,而其余的特别国债则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境内商业银行发行。投向上预计将以基建为主,以支持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等为辅,进一步加强基建对稳定经济的作用,化解中小银行的潜在风险,提高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和投放意愿。规模上可能超过10000亿元,除了对冲到期规模以外,为了实现“稳增长”目标,还有可能新发一部分国债。

▍特别国债发行对经济影响。

如果特别国债发行后用于基建投资,假设投入基建的规模达到3000亿,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可提高约1.5个百分点。如果特别国债发行后支持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不仅可起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还可以增强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并以乘数效应扩大特别国债的政策效果。

▍后市展望:

考虑到今年共计约9500亿元国债到期,且在稳增长背景下发行特别国债用于基建补短板等可以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也在“减税降费”的同时为财政开源,我们认为2022年存在发行特别国债的可能性。对于债市而言,特别国债的发行可能在短期内增大流动性压力,并且进一步推动“宽信用”“稳增长”的效果落地,届时需警惕特别国债带来的利率上行压力。




融资买入是利好还是利空

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有一项额外的利润来源,当上市公司以高于净资产的价格向其他股东增发新股,或按照高于净资产的价格拆分某部分资产独立上市融资。对于原股东而言,新股东的投入导致自己持有的企业每股净资产增加,会提升回报率。我国股票市场,*发行新股上市或上市后增发新股,基本都是以远高于净资产的价格发行,给原始股东或者老股东带来巨大投资回报。但不是所有高于净资产的融资都会对老股东有利。举个例子:五粮液2018年市价50元的时候,每股净资产16元,总股本38.82亿股。假如五粮液意图向某新股东增发3亿股,每股价格60元(新股东投入180亿,总股本变成41.82亿股)。增发价为每股净资产的3.75倍,且高于市价20%。看起来蛮划算的,具体如何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a. 分红

新股东出资180亿,买入五粮液7.17%股份(3/41.82****= 7.17%)。五粮液2018~2021年分红368亿,新股东持股7.17%,可以通过分红获取368*7.17% = 26.39亿元。

b. 市值

截至2021年末,五粮液市值8360亿。新股东持有7.17%股份对应市值599亿。

综上,新股东2018年投入180亿,到2021年变成599 + 26.39 = 625.39亿。这些回报本属于老股东,却被新股东通过“高”价认购后*性的买走了。因此可以看出高于净资产或者高于当前股价的融资,不一定就是对老股东有利的,只有明显高于企业内在价值的融资才是对老股东有利的。




融资买入额增加意味着什么

融资余额是什么呢?融资余额其实是指投资者每日融资买进与归还借款间的差额的累积。一般来说,融资余额增加,表示市场趋向买方;反之则趋向卖方。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短时间涨好几倍的大牛股方大碳素,他启动前融资余额才8亿多,高点融资余额达到57亿,这50亿的真金白银至少可以在低位买入2亿股方大碳素股票,而方大碳素总股本17亿,去除大股东持有的,实际流通盘不足10亿,可见融资盘在其上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如果我们再考虑减去融券余额可能会更精确些,也就是看融资融券余额差值这个指标,不过大部分股票的融券余额都很小,大部分时候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一般情况看融资余额就够了。但这不表示融资余额增加股票就一定涨,融资余额减少股价一定就跌。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


一是股票的庄家(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主力)不一定非要融资买入股票,有些机构和大户自有资金很充沛,根本没有必要融资(因为融资要付利息的)。所以你有时候会看到,有的股票融资余额并没怎么变化,可是股价却一路上涨。之前的卫视通就是个最明显的例证!该股8月14日股价13.45元,对应融资余额11.85亿元。而截至周五收盘,股价暴涨到23.8元(大涨77%),可是融资余额基本没有变化(对应融资余额11.9亿元)。可以肯定的说,该股拉高用的资金肯定不是融资融券的钱。一句话可以做总结这个问题,那就是股票涨跌靠资金,融资的钱和不是融资的钱都可以让股票涨跌,你不能只看一个渠道就下结论。


二是融资余额虽然增加了不少,但是基数可能较低,对股价起不到什么作用。比如一个新纳入融资融券的股票上周融资余额是0,本周为1000万元,下周为4000万元,但是如果这是个流通市值过百元的股票,这点融资增量基本不会影响股价。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融资余额只是判断股票涨跌的其中一个因素,只能作为参考。比如近期有个股票涨了,同时融资余额也在大幅增长,我们可以验证有部分资金通过融资方式买进了该股,它是股价上涨的动力之一,当然你可以通过和L2资金进一步对比,看看融资流入大概占多大比例。


融资余额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用大盘总的融资余额判断大盘走势强弱,这种方式判断的准确率较高,因为他是综合了两市全部融资标的所有融资融券数据得出的数字,就有较强的普遍性。如果你看看股灾前后融资余额的变化就知道到为什么大盘会跌这么多了!股灾前两市融资余额*为2015年6月的22666 亿,股灾后的2016年5月仅剩下8100多亿,一大半都没了,因为大量的融资都已经撤离股市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融资买入》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融资买入、1万亿特别国债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