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纳粹军官战后(纳粹德国将军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为什么会被盟军平反)

2022-08-27 18:41:06 体育资讯 yemeh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德国纳粹军官战后,以及纳粹德国将军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为什么会被盟军平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德国纳粹军官战后





约德尔,纳粹德国陆军一级上将,国防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整个二战期间一直都在希特勒的身边,是希特勒最宠信的几位将领之一。希特勒身边的将军换了一波又一波,可是国防军总司令凯特尔元帅和约德尔上将确是“雷打不动”,一直待到了希特勒和他的帝国灭亡。

战后盟军国际军事法庭逮捕了约德尔,这里有个插曲,起初盟军并没有将约德尔列入战犯名单中,但是苏联一方坚决要求将约德尔加入战犯名列,其中最关键的理由是约德尔在反人道的“政治委员命令(俘虏的苏军政治委员直接处死)”中签字,尽管他并不是这道命令的发起者,只不过是经他的*统帅部发出的。

最终国际军事法庭以反和平密谋罪、侵略计划实行罪、战争罪、危害人类罪将约德尔判处绞刑,约德尔本人直到死前也没有承认上述指控,他说到“即使在上帝、历史和我的人民面前,我也不认罪”。1946年约德尔被执行绞刑。

6年后约德尔被德国法庭和法国法庭宣判是无罪的,撤销了对他四项罪行的指控。原因是在当初盟军法庭决定约德尔的罪行时,西方的盟国并不同意对约德尔判处绞刑,只不过迫于苏联一方的坚决要求而最终判处了其死刑。1953年随着冷战的开始,西方国家和苏联走向了对立面,加上许多盟军将领为约德尔鸣不平,于是便撤销了对约德尔的原判决,将其改判为原罪。另一种说法是当时联邦德国正要再次组建国防军,为了不引起民众的反感,将发动战争的罪行都推到了党卫队那里,国防军是无辜的,所以身为国防军*将领的约德尔被改判无罪来撇清国防军同纳粹的关系。

纳粹德国投降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纽伦堡审判战争恶魔希特勒手下的军政要员们,其中有12位罪大恶极者被判处绞刑,并在1946年10月16日正式行刑(注:戈林在行刑前一天服毒自杀)。不过,令人深感意外的是,第8位被执行绞刑的战犯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却在死后7年被改判无罪,堪称纳粹德国最倒霉的将军。那么,约德尔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 他最终为何会被平反

01 发迹

约德尔,1890年5月出生在德国南部维尔茨堡一个贵族军人家庭,祖父和父亲长期为霍亨索伦王朝效力,在军界颇有威望。受家庭氛围的熏陶,约德尔自幼便以投身军旅为自己的志向,1910年从军校毕业后即加入德国陆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约德尔以炮兵少尉的身份参战,期间曾两度负伤。1916年,约德尔因颇有战功被晋升为中尉,但仅过了2年时间便尝到德国战败投降的苦果。

约德尔旧照

战争结束后,对前途感到心灰意冷的约德尔一度弃戎从医,但在军中同僚和上司的劝说下,最终在1920年初重返军界。然而,由于德国在战后被协约国集团严格限制国防建设,约德尔尽管有一身的才华却无处施展,因而晋升之路相当缓慢,用了10年时间才成为少校。不过,随着希特勒在1933年初的上台,约德尔开始踏上仕途升迁的“快车道”,仅用了6年时间便晋升为少将。

约德尔之所以得到希特勒的青睐,除了*的军事才能外,还缘于他对元首的无限忠诚。在希特勒开展的一系列军事夺权行动中,约德尔始终予以支持,并在日记中写道:“陆军内部只有一个目无军纪的因素--将军们,原因正是他们的傲慢导致。因为看不出元首的天才,他们既缺乏信心又没有纪律。他们仍将他看成是大战期间的下士,而不是自俾斯麦后出现的最伟大的政治家”。

希特勒与将领们商讨作战计划

1938年,希特勒利用捏造的丑闻先后解除国防部长弗里希、陆军总司令布隆堡的职务,并强迫多名将军提早退役,由此彻底掌控军权。随后,希特勒宣布成立国防军*统帅部,由自己担任统帅,并任命凯特尔元帅为总参谋长,约德尔为作战部长。按照要求,约德尔每天都要亲自向希特勒汇报*统帅部各战区的战况,然后跟他讨论各种作战计划和命令。

02 助纣为虐

约德尔作为希特勒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在纳粹德国一系列关键战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1939年4月3日,希特勒下达代号为“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意在以“闪电战”的形式消灭波兰,而约德尔作为该方案的制定者之一,在同年6月26日即向希特勒呈交了一份“白色方案”的初步时间表,深得后者的赞许。由于表现极其出色,约德尔在1940年7月被破格晋升为二级上将,并兼任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

“白色方案”示意图

在担任作战部长的7年时间里,约德尔为统帅部制订一系列作战计划,除了入侵苏联、东南欧和非洲外,他同希特勒甚至认真地讨论起穿过伊朗或阿富汗入侵印度的问题,以实现征服全世界的目标。1941年仲夏之前,约德尔草拟了后续指令,推断在苏联被消灭之后,德国和意大利将控制整个欧洲,如有必要就使用武力征服土耳其、直布罗陀、埃及和巴勒斯坦,以便对英国予以致命的打击。

虽然约德尔制定的作战计划未能全部付诸实施,但他过人的胆略和智谋却深得希特勒的赞许,尤其是1940年入侵挪威的关键时刻,约德尔展现出的冷静和睿智,甚至连希特勒都自叹不如。由于备受希特勒的青睐,约德尔能坐在元首身旁同他一起进餐,这在纳粹德国可谓莫大的荣耀。与此同时,约德尔的地位也在不断攀升,到1944年1月时已晋升为大将。

希特勒与将领们的合影,站在他左边的便是约德尔

约德尔虽然助纣为虐,但并非对希特勒无条件服从,甚至还会因为观点不合跟后者发生激烈的争论。例如,1942年夏,约德尔调查A集团军在东线南段战败的原因,最终得出该集团军虽然执行希特勒的命令,但因遭到苏军强大抵抗而战败的结论。希特勒对此大为不满,严厉指责他有意包庇A集团军,而约德尔则据理力争,大胆指出元首在指挥上的错误。最终,理屈词穷的希特勒只能宽恕A集团军,这在纳粹德国史上实属罕见。

03 死亡

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后,纳粹德国兵败如山倒,希特勒见大势已去,遂在1945年4月30日服毒自杀,临终前任命海军元帅邓尼茨为总统。5月7日,约德尔接受邓尼茨的委托,在兰斯代表德军向西线盟军投降。在投降仪式上,约德尔向同盟国集团发出呼吁,恳请战胜国对德国人民与军队宽大为怀。投降仪式结束后,邓尼茨授予约德尔骑士十字勋章,以表彰他在兰斯的表现。

约德尔代表德国签署投降协议

德国投降后,约德尔被逮捕并移送至弗伦斯堡的战俘营,不久被移送至国际军事法庭以审理其罪行(即纽伦堡审判)。虽然约德尔一再声称自己在战争期间并未主动犯罪,其所有的行为不过是服从希特勒的命令而已,而服从上级的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但在苏联的强烈坚持下,国际军事法庭还是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道罪,判处约德尔死刑。

为维护作为军人的尊严,约德尔请求国际军事法庭对他实施枪决,但依然是在苏联的强烈坚持下,他最终被处以带有侮辱性质的绞刑,并在1946年10月16日正式行刑。约德尔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向你问候,我的德国。”说完后18分钟,约德尔即被处死。为防止其葬处成为新纳粹主义分子的集会地,约德尔的遗体在慕尼黑火化后,其骨灰被撒入伊萨尔河的一条支流。

约德尔接受审判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约德尔死后没多久,由于冷战爆发导致美苏关系急剧恶化,美国军界开始为约德尔“打抱不平”,强烈要求重新审理他的死刑案。正因如此,慕尼黑主审法院在1953年2月28日重新审理约德尔的主要罪行,最终认定他是无罪的,并将自1946年收押的财产归还给其遗孀。如此一来,约德尔死后7年才“沉冤得雪”,重新恢复名誉。

参考文献

威廉·夏伊勒(美):《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2015年版。

理查德·奥弗里(英) :《第三帝国图文史》,金城出版社2013年版。

利德尔·哈特(英):《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

本山大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人没了,钱没花完!但对于阿尔弗雷德来说,最“痛苦”的恐怕就是“因有罪而死后又被无罪平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弗雷德曾先后担任德军*统帅部作战部部长、希特勒的主要军事顾问等角色;*的“巴巴罗萨计划”、在纳粹入侵丹麦、挪威等国的军事行动中,阿尔弗雷德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仅凭他的这些头衔,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将其归进“助纣为虐”的黑名单中;也是因此,战争结束后不久,阿尔弗雷德就站在了纽伦堡的被告席上。他被指控在战争期间犯有包括协助策划发动战争、反人道等在内的多项罪名;最终被处以绞刑!

1945年10月16号,阿尔弗雷德与自己曾经的上司:德军*统帅部总长威廉-凯特尔一起被押赴刑场;两人原本希望可以被枪决,但最终还是被行以带有强烈侮辱性质的绞刑。据现场人员透露,阿尔弗雷德临刑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向您问候,我的德国!”

原本以为阿尔弗雷德死后一切就该尘埃落定,但事件的转折却在他死六年后出现:慕尼黑法院重新审理了对阿尔弗雷德的指控,最终认定其无罪!但人死不能复生,法院*能做的就是将阿尔弗雷德被没收的财产归还给他的爱人露易丝。

那么,阿尔弗雷德当初为何会被判处死罪呢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能忽视苏联从中起到的作用!其实在审判阿尔弗雷德期间,同盟国组成的陪审团就曾对最终的量刑尺度存在争议;但苏联却强烈要求将包括阿尔弗雷德在内的德国被告判处死刑。

彼时,站在被告席上的除了阿尔弗雷德以外,还有戈林、亚尔马、邓尼茨、卡尔登勃鲁纳以及凯特尔;法庭当时对他们使用的是美国司法部部长、纽伦堡法庭法官罗伯特-杰克逊倡导的“集体犯罪论”。

根据这一理论,前述人员分别成了纳粹德国各自领域的“代言人”,他们依次代表纳粹空军、工业、海军、党卫军以及总参谋部受审;阿尔弗雷德则代表陆军。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人当中,只有戈林、卡尔登勃鲁纳、凯特尔和阿尔弗雷德被判处死刑;而这些人所代表的部门或武装都曾是对苏联伤害*的!

但客观而言,阿尔弗雷德并不能算是德国陆军的权威代表,要么是布劳希奇、要么就是希特勒;但布劳希奇只是在战前和战争初期担任陆军总司令,从1942年开始至战败则一直由希特勒亲自担任,前者槽点不多,后者饮弹自尽,所以阿尔弗雷德很大程度上就成了苏联的一个发泄点。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

没有屠杀战俘和平民的罪行,也就是没有反人类罪。再说,他只是打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嘛。

约德尔是作战局长,负责制定作战计划,他就是战犯,判死刑一点儿不冤枉。

没有反人类罪行,不需要为反人类罪行买单,他是军人,军人执行统帅命令是必须的,没有屠杀平民百姓,


今天关于《纳粹德国将军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为什么会被盟军平反》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德国纳粹军官战后的详细内容...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