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中国男篮vs伊朗
近日 河南郑州
紧张的车祸救援现场
被困男孩的一句话让不少网友破防
“我是癌症晚期,先救我爸!”
视频加载中...
男孩名叫小雨,今年20岁
去年,正在上高中的他被诊断出癌症
意外发生车祸后
父子俩被紧急送往医院
经过治疗,情况基本稳定
目前,小雨的哥哥被迫休学
在医院照顾爸爸和小雨
妈妈一个人在家看粮油店
维持全家的经济来源
不少热心人在了解到小雨家的情况后
自发来到粮油店
想要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视频加载中...
此外
老客户们都选择自己来提货
邻居们一大早都到店里帮忙
农贸市集也准备对小雨一家颁发补助
更令人感动的是
不少和小雨同龄的学生都主动报名志愿者
想要给小雨一些鼓励和帮助
各方力量汇聚成一股绳
这就是社会的大爱
希望小雨和爸爸早日康复
大家的爱心永远是你们最强的动力
加油!
转载请注明【河南都市频道】
姚明为丁彦雨航打气。
时隔8年,中国男篮终于重新站到亚运会的*领奖台,4年前在仁川失利的惨痛回忆,终于翻篇。
面对着亚洲“老对手”伊朗,中国男篮红队84比72逆转取胜,重夺亚运*。而在赛后,全场球迷一起高喊——“姚明”。
全场比赛,周琦拿下15分11篮板4盖帽,阿不都沙拉木三分球5投4中拿下20分,方硕和赵睿分别得到16分。
方硕和阿不都沙拉木,本场*功臣。
5场比赛,虽然未尝败绩,但男篮红队一路走来也并非坦途,客场的嘘声和鼓噪、大比分领先后的松懈,被对手反超时的奋力一搏,中国男篮在亚运会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不少。
作为领队,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在场边从表情严肃到会心一笑的细微变化,多少也说明这次“练兵”的效果达到了。
哈达迪是中国篮球最熟悉的对手。
暂停和转折点
在亚运会的历史上,中国队和伊朗队的交手次数不算多,两支球队5次对战,中国4胜1负。但就是那个刺眼的1负,留下了惨淡的一笔。
四年前在仁川,年轻的中国男篮面对着正值*的哈达迪和巴赫拉米,从开场就一直落后到结束,最终以67比75负于对手。
四年后,站在雅加达的赛场上,哈达迪已经33岁,巴赫拉米35岁,如今这对二人组被网友们戏称为伊朗的“玄冥二老”。这一次,面对着他们,周琦、王哲林和丁彦雨航都成长为了球队的核心。
哈达迪防守周琦。
从比赛一开始,周琦和哈达迪就针锋相对。当哈达迪命中了一记中投,周琦立刻还以一个背转身后仰投篮;当周琦隔着哈达迪完成暴扣,老迈的哈达迪也回敬一个转身切入扣篮。
不过,和四年前一样的是,伊朗依旧坚持着他们“球动人动”的欧式打法,他们通过更成熟的经验控制着比赛的节奏,一度将分开拉大到16分。
就在这时,李楠主教练立即喊下了一次暂停。在这次暂停里,李楠教练反复训斥着“强硬一点,防守迎上去,进攻被盖了也没关系,就是要强硬……”
丁彦雨航防守巴赫拉米。
这次暂停成了比赛的转折点。
伊朗没能将分差继续扩大,反而中国的年轻小将挺身而出——方硕在运动战中4投4中得到10分,22岁的阿不都沙拉木更是像对战菲律宾时那样,犹如神兵天降,内突外投得到11分。
下半场,体能上更加出色的中国球员展现出了优势,王哲林的背身进攻,赵睿的坚定三分……中国男篮终于找回了亚洲霸主的感觉。
还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
当周琦和王哲林都在第三节三犯下场后,姚明在他们身后亲自指导,面授机宜……
阿不都沙拉木在第二节关键时刻拯救了中国队。
年轻队员的心态成熟了
在雅加达赢回这枚男篮*,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首战对抗拥有NBA球员克拉克森的菲律宾队,中国男篮红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领先着对手。然而,当下半场克拉克森带领着菲律宾的一众小个子球员在外线频频命中三分球之后,中国队的优势被缩小了,甚至在最后时刻被反超。
那一刻,球馆里的菲律宾球迷声嘶力竭地叫喊着:“loser,loser(失败者)……”雅加达的篮球馆并不大,菲律宾球迷的鼓噪声格外刺耳。
伊朗球员包夹王哲林。
幸运的是,中国的年轻球员们顶住了压力。刘志轩和赵睿的轮番压迫控制住了克拉克森,而赵睿在最后时刻的连续得分也帮助男篮红队以2分险胜对手。
不过,以这样的一场激战拉开亚运之旅,对于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中国男篮红队是一件好事。
“很多人看着我们,这是压力也是动力,但我们管不了那么多,只是专心打好比赛。”如今的周琦显得很成熟,他和队友们在亚运赛场上提到最多的也是“心态”这个词。
阿不都沙拉木、王哲林拉起队友赵睿。
其实,这一路走到决赛,中国男篮红队总是起起伏伏——次战面对实力平平的哈萨克斯坦,中国队上半场比赛只领先了1分;四分之一决赛对阵东道主印尼,男篮红队有两个半节的时间,仅仅和对方打了个平手。
但不论何时,带着胜利走下赛场后,球员们都在强调,他们的“心态更加坚决”。
王哲林就说,“我们不断调整好心态,更加注重细节,而不是只关注胜负。”
场边焦急的李楠指导。
李楠指导的“人生考试”
重新站上亚运会*领奖台,对于年轻的主教练李楠来说,这也是一次经历。
决赛开始前,李楠在社交网络上还火了一把,原因是他在比赛暂停时训斥球员的视频在网上不胫而走。
事实上,中国赢了东道主印尼35分,也在“复仇“中国台北的比赛中赢了23分,但是当比赛进入“垃圾时间”之后,如果李楠教练看到球员在场上的执行力下降,或是出现精力不集中的情况,他马上会在暂停时提出批评,甚至爆粗。
作为年轻的本土教练,李楠辅佐过邓华德、扬纳基斯、宫鲁鸣等多位中国男篮主帅,他经历过中国男篮“阵痛期”的急速跌落,也见证了他们在3年前的亚锦赛上战胜伊朗重回亚洲*的辉煌。
场边的姚明。
但和过去不同,他现在以主教练的身份,带着可以说是“半支”国家队在征战亚洲杯。而李楠教练确实一直在调整,不管是在场上还是场下。
当对手的内线薄弱时,李楠教练就祭出“双塔”;当对手开始重点防守内线时,他又不断调兵遣将,激发出锋线球员的外线投射。在对阵菲律宾的关键时刻,他敢于使用状态不太稳定的赵睿;而在最后一场,他也信任此前手感不佳的方硕……
其实,亚运会对于李楠同样是一场“大考”。在中国男篮分为“红蓝二队”之后,李楠和杜峰之间的“竞争”也在展开,只不过,姚明提出的这种竞争方式,的确良性促进了两位教练的成长。
当然,雅加达只是一场“试炼”,明年的男篮世界杯和后年的奥运会,才是真正的“大考”。但这枚*足以成为中国男篮的年轻人们,加速进步的动力。
尹军花拿下女子拳击57公斤级的*。
我们坐等“杭州八分钟”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其余中国军团的表现。
孙梦雅、邢松/李强组合,以及李悦/周玉组合分别在各自的划艇项目上夺金。冉静蓉/伍少红在女子双人桥牌项目夺冠。拳击赛场,常园和尹军花则分别拿下了女子拳击51公斤级和57公斤级的*。
女子双人皮艇500米决赛,中国组合夺冠。
在大部分比赛结束后,2日的闭幕式,将成为雅加达亚运的最后演出。
闭幕式上,中国代表团的旗手将由轮滑运动员郭丹担任。她是*位同时参加了冬季奥运会和夏季亚运会的运动员,在雅加达也取得了轮滑女子20公里项目的银牌。
作为一个“两栖运动员”,郭丹在轮滑和速滑两个赛场同时作战。轮滑项目上,她拿过世锦赛*,还创造过速度轮滑女子500米世界纪录。
而从2015年开始,她又开始练习速度滑冰,今年初的平昌冬奥会,她出战了速滑女子集体出发项目。
她的经历可谓是国内体育界“跨界跨项”选材的标杆,得知自己成为闭幕式旗手,她坦言自己“备感荣幸”,“激动得晚上都没睡好。”
当然,闭幕式上不可错过的还有“杭州八分钟”的文艺表演。
“杭州时间”文艺演出艺术总监陈维亚表示,“这是一场高科技和文艺表演相结合的演出。这将是一件具有杭州特色的艺术精品。”
据了解,该演出会有许多“智能化”的技术加入,也会有重磅嘉宾登场。目前消息来看,孙杨以及艺人易烊千玺都会出现。
乘搭公共交通的出行体验,不能因为车速被盲目“一刀切”而变得更糟糕。/图虫创意
大城市里的公交车,就只剩下一个“慢”字了吗?
南京人洪伟发现,自己平时出行坐的公交车越来越慢了。
“两年前搭公交车*时速能开到(每小时)50公里,后来降到47,现在最快只能开到40左右。”洪伟向《新周刊》吐槽道。
“尤其是这个月第一天刚开始,公交车的时速变得和蜗牛一样,全程(*时速)甚至连40都没有,乘车体验非常糟糕。”
洪伟的吐槽并非个例。互联网上的一则短视频显示,一辆南京公交车行至一个十字路口时,周边并没有其他车辆;当公交车缓慢驶过路口后,一辆小车迅速将其超越。
另一则短视频画面则显示,一辆南京公交车在马路上行驶,接连被旁边的电动车、自行车超越,让留在车里的乘客无所适从。
上班族慌了:想下来推推。/新浪微博@河南都市频道 视频截图
两则视频迅速在互联网上爆火。有本地媒体向南京公交集团求证,答复称此为8月1日开始实施的限速措施。
“南京公交集体降速后还没自行车快”的话题在舆论场上沸沸扬扬。许多南京人万万没想到,自己城市的公交车有朝一日居然冲上了热搜前十。
惊讶之余,很多南京人吐槽自己的出行效率被大大降低。有搭公交通勤的上班族到站下车后被迫“百米冲刺”,只为保住全勤奖。更有人在新闻下方的评论区里吐槽道:“走路都比坐车快,甚至想(下车)帮忙推车。”
面对舆论质疑,南京公交集团8月3日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称,新的限速规定系结合公交车辆运行特点、针对路口交通事故易发情况而制定,目的是提升公交安全运营水平。
与此同时,南京公交就新规定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偏差,给市民乘客造成的影响深表歉意,并称将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举措。
南京公交的致歉声明。/新浪微博@南京公交
一周后,有南京市民搭车时发现,车速比月初的时候“稍微快了一点”。然而与公交限速有关的讨论,并没有就此划上句号。8月9日,广东佛山顺德一公交公司出台新规限速每小时15公里,也引起了不少讨论。
“公交车慢到连(二轮)电动车都跑不过了。”/微信视频号@广东公共DV现场
一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也是展示一个城市综合形象的*表现。公共交通讲究安全天经地义,但当公交车比自行车还要慢,这难免会让人产生质疑:大城市里的公交车,就只剩下一个“慢”字了吗?
限速规定从何而来
按照南京公交集团的新规,路口直行车速控制在每小时20公里,左转弯限速每小时15公里,而右转弯需停车且车速控制在每小时10公里;新规还注明,如果司机超过4次违规,将直接解除劳动合同。
这一新规并非如今才有。据南京本地媒体报道,有关降速规定早在2020年就已公布实施,只不过有关规定并没有纳入驾驶员的日常考核当中。用洪伟的话来说,这次的限速规定“比以前还要狠”。
事实上不只南京,中国很多大城市都对公交车执行严格的限速规定。而制定限速标准的初衷,都与安全问题相挂钩。
毕竟在过去,很多城市的公交车开得格外“凶猛”。最*的莫过于至今仍然大名鼎鼎的武汉521路公交,“所有521路的驾驶员都是F1赛车手”的网络段子成了不少人对武汉的第一印象。
直到如今,与武汉521路公交的江湖神话依然被人津津乐道。/
公交车车速飞快,小部分乘客觉得既野又狂,但绝大多数正常搭车的乘客可不一定这么想。有网友回忆起曾经在深圳搭310-315环线,刚上车还没坐稳,司机便一脚油门踩到底,直接硬生生地从座位上摔了下来。
但更让人感到心惊肉跳的不止于开得飞快的速度。在运营监管秩序尚不规范的年代,一些城市的公交车在马路上左穿右插、随意闯红灯,常常视心情急刹起步,让不少乘客谈之色变。为了拉到更多乘客,有的驾驶员甚至开“斗气车”,不时酿成严重交通事故,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痛定思痛后,不少城市开始对公交运营秩序进行改善,其中一个方式便是实施限速措施。曾经风驰电掣的武汉521路公交,从2012年开始在公交车上装设GPS进行实时定位、规范运营速度,同时每月对司机进行考核,将装满水的一次性塑料杯放置在驾驶台上,要求司机在30公里行驶途中不能溅出一滴水。
与此同时,多座城市的公交车开始实施“5321”礼让斑马线的操作规范,带头礼让斑马线给行人通过,维护城市交通秩序之余,提升城市的文明形象。
不少城市的公交行业事实上一直都在带头礼让斑马线。/视觉中国
除了公交行业依照法律法规自行制定的运营规定外,车辆的*时速在设计上也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根据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GB2758-2017),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客车——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城市公交车——*设计时速不得超过每小时70公里,并应具有限速功能或配备限速装备,从源头上规范城市公交车的*行驶速度。
公交车被“失宠”
都说“十次车祸九次快”,保障出行安全而将车速降到合理水平,这一点天经地义。而那些曾经斗气逐利的公交车运营秩序变得规范了不少,事故率确实随之降低。
毕竟城市的公交车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交通运输部今年2月发布的《2021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共有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75770条,全年客运量共计489.16亿人,在各类城市客运方式中占比49.2%。
在地铁和网约车还没有盛行的年代里,乘坐公交车就是最公平、最普惠、最绿色的出行方式。城市的体态一直都在流动发展,公交车也在同步拓宽城市所能抵达的广度,一定程度上,也包容接纳了各种人群。
城市不断扩大的同时,马路上的汽车也变得越来越多,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率越来越快。今年7月,中国的车辆保有量已经超过3亿辆,2.15亿个车主中拥有超过3辆及以上车的就达到约200万人。
拥堵成了大城市的代言词。/图虫创意
小汽车越来越多,马路比以前更堵了,过去连接城市中心和远郊的长线公交车变得不再划算,通向四面八方的地铁成了中国大城市的交通主动脉。“地铁为主,公交为辅”的公共交通设计思路,逐渐被大城市所接纳、吸收,并付诸实践——人们更期待家门口的地铁线路什么时候开通,马路上涂装各异的公交车反而逐渐沦为“失宠”的代表,已经不怎么得到关注了。
广州人阿言发现,身边的朋友已经对公交车感到非常陌生。“无论去哪儿都考虑选择地铁,哪怕是坐地铁需要绕一个大圈,换乘的时候走很久的路,都不愿意坐公交直达。”
这已经成了一个具象化的现象。《2021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城市轨道交通和巡游出租汽车(网约车同属巡游出租汽车类别,作者注)合计占2021年全国城市客运量的50.8%。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抛弃公交车,转而钻进地底改乘“无堵车风险”的地铁,或者拿出手机打上一辆网约车。
当地铁、网约车、私家车、共享单车分流了原本的公交乘客,公交车上背靠背的景象已经一去不返;而当客流锐减之后,公交线路的撤销、合并、改线越来越频繁。
在很多大城市,公交挤成沙丁鱼已经成为过去。/视觉中国
这其中,不乏一些开通很久的老线路,运行数十年后难以抵挡客流的急剧变化,最后在某个夜晚功成身退。
阿言对这些“最后一晚”的场景并不陌生。2011年5月27日,有着近60年历史的广州22路发出最后一趟车,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里播放的新闻直播画面;十年后的2021年8月27日,同样有着60多年历史的广州13路即将成为历史,已经成年的阿言和不少广州市民一起从不同地方赶到文德路总站,和13路告别。
2021年8月27日,13路公交运营的最后一天,广州市民与13路公交合影留念。/《新周刊》
和地铁多处重叠的13路往返文德路总站和海珠客运站之间,并穿过广州最古老的跨江桥梁海珠桥,平时载客量并不起眼。但在最后一天,这趟车的乘客却满满当当——就和十年前的最后一趟22路一样。阿言回忆,有不少市民在文德路总站和最后的13路合影留念,本地媒体也派员采访,记录这条线路的最后一刻。
末班车驶离,人尽散去,只留下网友们的自制视频,给这些消失的线路在互联网里留下记忆。尽管如此,并非所有被撤销的线路都能得到高度关注——更多的时候,这些默默无闻的线路只会悄悄地从地图上被抹去,几乎不会被人再次提起。
城市交通怎样更高效
但公交车终究是维系一座城市交通出行最基本的组成元素。毕竟大城市的地铁线网即使再密集,也总有到达不了的地方,而公交车就是连接这些地铁站和远郊居民点的*工具。
广州最*的地铁换乘站嘉禾望岗,三条地铁在这里交会,*峰时日均客流量高达78万/人次,稳居广州前三。而在这座地铁站100米外的配套公交枢纽站,同样人潮涌动:每天清晨,从周边居民区出发的公交车满载打工人前往嘉禾望岗,换乘地铁进城;到了晚上,从地铁站里涌出来的人们在这座枢纽站里排起长队,搭乘公交车姗姗归家。
三线换乘的嘉禾望岗,被网友戏称为广州的北部“宇宙中心”。/图虫创意
这是无数“广漂”认识广州的第一站。得益于周边城中村的低廉房价,嘉禾望岗成了“广漂”们的第一个家——尽管这里离市中心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
不同于市中心,这里的晚高峰持续得要久得多,往往到了晚上10点都还没有结束。也正如此,从嘉禾望岗出发的公交车在夜间往往都座无虚席,拥挤程度不亚于地下的地铁三号线。后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更开行了多条从这里始发的“夜”字头夜班公交,让更多的都市夜归人能够坐上夜班车离开地铁站,安全回到家中。
当下中国大城市的修地铁势头变得越来越激烈,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今年8月,广州发布的《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就提出,日后全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0%。
怎样优化公交车在城市之中的角色,是所有大城市都在面临的难题,毕竟直接和地铁抗衡,并不是*的解决方案。
一些大城市看准了乘客的日常通勤需求,开通了一系列“一人一座、点对点直达”的定制公交,推出之后迅速广受关注——比起每天挤在无法动弹的地铁里,“一人一座”的卖点着实吸引得多。
2015年8月27日,武汉定制公交正式开通。/视觉中国
也有的城市,选择直接从公交车型上下功夫。
今年元旦刚过,不少深圳人发现平时常坐的公交车变小了,而且变得更加“精致”。根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介绍,这些“迷你”公交车虽然很小,但各方面的设施都非常完善,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之余,也能满足市民对公交舒适性、便利性、智能性、安全性等各方面的需求。
深圳一个本地论坛上,有人将其和20年前“招手即停”的小巴作对比,下面的评论则称这些“迷你”公交车是“公交小型化”的开端。尽管如此,不少人却吐槽它们遇上高峰期就成了鸡肋,特别是在一些本就客似云来的线路,整辆车挤得满满当当,仿佛变成了一座“围城”,对客流的疏导作用极为有限。
“网红大市”杭州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今年7月,杭州开始推行“公交站点响应式停靠”服务,即司机如果遇到站内没有乘客、车厢里也没有乘客要下车、站台没有其它公交车的情况,可以减速越站通过,不再需要站站停靠。乘客搭乘此类线路,下车前则需按铃告知司机。
这是提高公交车运行效率的措施之一。有杭州公交车司机测算过,比起过去“逢站必停”的服务规范,如今一趟车开下来节省了将近10分钟——如果按照正常行驶速度来计算的话。
毕竟城市马路上的参与者,当然不只是公交车;每条路的道路状况千差万别,也在随时变化。而保障公交车的行车安全,不是只有限速那么简单。
公共交通安全为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实现这一目标能以盲目牺牲效率和乘客体验为代价。/图虫创意
倘若都以同一套标准要求“一刀切”地来制定行车标准,而忽略了实际路况,那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会衍生出其他问题,给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了困扰,甚至影响整座城市的高效运转。
说到底,公交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协助城市的发展,这是每座大城市的管理者和参与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洪伟、阿言均为化名。)
2022年7月29日,鼎和保险河南分公司携手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走进中凯华府开展“喜迎二十大,幸福进万家”社区文化活动。
鼎和保险河南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许健与郑东新区祭城路办事处鑫苑花园社区领导一同出席该活动。
活动现场,河南文艺界明星嘉宾与小区业主联手上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鼎和保险工作人员现场解答了业主关于保险知识的问答,并向二十多位老党员赠送了爱心礼品。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业主生活,还提高了业主对保险知识的了解,为促进保险业务开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活动在一首我和我的祖国中落下帷幕。
鼎和保险河南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许健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鼎和携手都市频道举办的“喜迎二十大幸福进万家”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们就是要真诚、踏实的把爱心;把温暖;把安全;把幸福送到千家万户,为千家万户的安全保驾护航,为百姓的平常生活赋能添彩,这不但是鼎和的责任也是保险行业的责任,未来鼎和保险河南分公司还将持续开展类似活动,更好的为广大客户广大业主贴心服务。
采编:井源 实习生: 徐靖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河南都市频道节目回放》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河南都市频道节目回放、中国男篮vs伊朗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女排世锦赛比赛时间表2022年女排世锦赛比赛时间表:9月28...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竞走*王丽萍教跑步王丽萍教练组处理结果...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18年辽宁男篮夺冠新闻发布会81岁蒋兴权...
战天狼都谁牺牲了《战天狼》牺牲的角色如下:温涛、张新奎:...
亚运会历届奖牌榜第7届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中国仅次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