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安利一下,这届冬奥短道速滑决赛不仅火药味十足,连重赛都来回开了两趟,简直比连续剧还精彩!是不是对“重赛两次”这个操作有点懵?赶紧坐稳扶好,今天咱们就揭开这个冰上迷雾,带你瞅瞅啥情况能把速度与激情玩成“重赛循环”模式。
这次决赛为什么连重赛两次?从多篇报道扒来看,简直可以用“戏多”两个字形容。第一轮冲刺的那帮小伙伴,激烈程度跟吃鸡现场一样,撞得不可开交,现场视频回放一顿操作猛如虎,判定裁判旗帜鲜明:比赛终止,宣布重赛。各位网友表示:“这重来一局,和我电脑卡掉重新开机一样,能接受!”
但是,噱头来了,第一次重赛刚刚开始没多久,又有人摔个四脚朝天。现场的氛围瞬间尴尬,选手们都成了冰上花式杂技演员,网友纷纷调侃:“这冰难道是抹了蜂蜜吗?”这下子裁判老师们集体开会,决定再来一次重赛,毕竟不能让比赛变成摔跤表演,还是得保证公平竞技。
实际上一场能重赛两次的比赛,背后得有多大瓜?理论上说,短道速滑的裁判们手握“FIS国际滑冰联盟”规定,在出现争议犯规、选手妨碍他人正常比赛或者异常事故导致成绩无法确定时,都有权利召回比赛重来。尤其是碰撞致使部分选手严重受阻,重赛变成了“不得不为”的操作。
大家可能好奇,这种重赛有没有先例?当然有,短道速滑史上像这样连续重赛的场面,可谓“数不胜数”。比方说往年冬奥会和世锦赛中,因路径受阻、判罚不明甚至设备故障,全国网友都见过“重新来过”或“重跑一局”的戏码。只是这次居然重了一次接一次,堪比连续抽中“全服第一手气”的感觉。
别以为短道速滑只是比快,实际上这项运动的判决频率相当高,因为冰面滑行瞬息万变,身体接触频繁,随时有“人挤人”、“手划脚踢”的状况出现。裁判不仅要看眼睛,更靠慢动作和多角度回放,有时候一条犯规动作就藏在毫厘之间,判定难度比破天荒还高。
说到这,大家是不是想问,那重赛两次选手们的心态咋整?别说,这些小哥哥小姐姐可是硬核精神选手,有人说“这次摔倒我肯定复仇”,有人则幽默调侃“冰场真是我命里的克星,但不服就是干!”网友们看得热血沸腾,一边吃瓜一边喊“虐我千万遍,滑我无怨尤”。
要知道,短道速滑的赛道实际上只有111.12米,绕圈多,弯道急,速度快到赛手们直接当冰面上的飞车党。除了身手敏捷,心理素质必须杠杠的,遇到重赛,还得重新烧起精神的“小宇宙”,爸妈的“加油”声还得接着唱。边滑边打心理战,真不是盖的。
而且这冰面真的很讲究,裁判们一边给裁判出示黄牌红牌,一边搞定冰面状态。冰质变化微乎其微,但对选手来说差别山大。一旦赛道湿滑度、冰面硬度稍有偏差,摔倒概率蹭蹭上涨。谁见过连续两次重赛的不止是精神涣散,还有体力燃烧殆尽的尴尬画面吗?有的网友吐槽“奥运冠军就是会连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