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来个脑洞大开的设想:山东体育学院能不能直接杀进CBA?别急着喷,这事儿咱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从校园篮球场直接走向*中国篮球的职业**,这路子听着够带劲,也够魔幻,对不对?
不过,咱得理性地看,这事儿有几个硬伤。CBA嘛,理所当然是职业联赛,队伍都是职业俱乐部,不管是山东男篮这样的职业队,还是其他球队,都是独立法人,有资金、有市场、背后有资本撑腰。山东体育学院虽然人才密集,但说实话,直接组建职业队,资金投入、商业运作、球员薪酬还有各种联赛管理规则,都是不是开个大学篮球队能解决的。
再说了,从青训体系说,山东体育学院更像是CBA的“人才温床”和“后备军”,他们给CBA输送了大量年轻新秀。其实CBA球员大多数基本都是通过学校、俱乐部的青训梯队培养出来的。换句话说,学生球员进CBA,超级正常,但整个学院变成职业球队?那得跟职业俱乐部抢资源,冲击联赛现有秩序,踢足球的才叫跨界,篮球这不是也是跨界吗?!
你可能会说,“那为什么不试试看?”这无疑是一个超级燃的点子,也能拉来一波流量和关注度。可现实是,建一个CBA球队需要稳定资金流、职业教练团队、管理体系、品牌赞助一整套操作。山东体育学院资金明显没法和职业俱乐部比;另外,职业联赛的资格审批也不容易,哪怕你的球员再强,CBA也不会大开绿灯让一个高校变身职业战队,毕竟联盟层面得维持公平竞争。
有网友戏称,“难道山东体育学院可以开个二队,叫‘山东体育学院小鲜肉’,让主队‘山东高速男篮’带着他们打季后赛?”这设想听着像二狗子打篮球队的段子,脑洞足够,但真落实到战绩上,可能就变成了“学渣打职业”的尬场面,估计票房和笑点齐飞。
咱再说说比赛逻辑,以前大学篮球代表队参加的是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那是纯学生赛事火爆场地。在CBA这个职业舞台上,比赛节奏快,身体对抗激烈,且竞争残酷,优质的外援加入又加重了对抗强度。山东体育学院的学生球员如果硬要撕开CBA的天花板?嗯,得是超级联赛级别的球员,得能放大招*职业选手,现实一点,就是拳打阿联,脚踢胡金秋,才能赢个回合什么的。
这里顺便提一句,CBA联赛官方对参赛资格管得比家长严,想进必须满足诸如公司性质、注册资本、青年培养体系以及商业开发能力等“一斤不落”的硬指标。山东体育学院是高校性质,体制中有自己的一套规定,想同CBA同级别运转?说白了,得先跳出学校体制,把团队正规化,资本化,再进行强力运作。校园风格和职业联赛的市场机制真是两条路,碰撞起来,尴尬又精彩。
其实,从另一角度看,山东体育学院的篮球氛围和实力对CBA是个超级加分项。这里可以产生大量技术流派和人才销路,CBA球队在关键时刻经常会从这里“淘宝”,解决战术补丁和球员需要。说白了,山东体育学院就是S级人才工厂,CBA球队都“争抢着要买”,这才是现实中的双赢。
说到底,这事儿就像你问“高校食堂能不能直接卖星巴克”——味道和环境本质不同。山东体育学院放飞自我当CBA队,最可能的就是:痛并快乐着的网络段子,晚上直播间“割韭菜”的话题,热搜上蹦蹦跳跳的话题起来,但最终还是“心里有梦,脚下得实”。
等等,我忽然想到,假如山东体育学院可以进CBA,是不是意味着CUBA和CBA要来个“校园对决”?随后裁判掏出卷子起来 打分,这球打得怎么样,不是三分线外有没有命中,而是课代表能不能批假条。大佬们,脑洞是不是已经突破天际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