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CBA季后赛,大家脑海里是不是马上浮现出那种“主场优势一拳超人”的画面?主场球迷狂喊,客场球员寸步难行,赢球加持蓝瘦香菇要变得容易好多?然而,最近CBA季后赛“取消主场”这种神操作横空出世,各路球迷炸开了锅:这到底是啥梗?难道以后比赛都去火星打了?咱们来细扒细扒,走起~
那取消主场的这一招,从技术角度来说,主场优势掰成两半——场地熟悉感没了,观众喊麦声变成了两边平等的“冷场”,球员们还得适应临时租来的“中立场”,谁还能像以前那样靠“观众一呼百应”增加气势?所以,季后赛的激烈度,理论上或许还会提升,毕竟全靠实力说话,不能再靠观众喊“加油加油”当辅助buff啦。
话说回来,这种“主场不分”模式可谓是把CBA的传统套路打了个措手不及,球迷们的吐槽和弹幕简直刷爆了网络。有网友戏称:“这就是篮球版 ‘吃鸡’,你站哪儿都得靠技术,不能开挂靠地利了!”还有球迷调侃说:“CBA季后赛变成了‘无主之城’,打得跟狼人杀一样,分清谁是‘自家人’比投篮还难!”掌声送给这位脑洞大师。
为什么CBA能做出这样的调整?结合国内外联赛惯例,一不小心就踩雷,但CBA这回是勇敢冲锋,省去了异地奔波和观众流动风险。跟NBA、欧洲联赛比比,疫情期间联赛都往“集中赛区”靠拢,CBA也是借鉴大佬们的玩儿法。反正大家都被疫情“逼疯”,不创新玩法怎么能让赛季接续下去?
不过话说回来,这操作对球队来说有啥实质影响呢?首先,球员们少了“沙发主场”的依赖,得靠*硬实力去拼。谁家训练好,谁手感稳,谁心理素质过硬,谁就能笑到最后。再加上不分主场,球队教练的战术布置压力倍增,如何快速调整状态适应“全中立赛场”,成了关键点。
说到球迷感受,*的痛点估计是现场气氛“低配”了不少。往日球迷热情似火,助威声震天动地,如今就像参加线上会议——虽有参与感,但缺少“爆棚现场”的燃爆氛围。更别说啦,街坊邻居们没法挤到体育馆聊八卦,赛后吹牛皮的话题也少了几分火力全开。
但别灰心,反正CBA这招也不是一招定江山,凭啥说以后季后赛一定得是“不分主场”?咱们看看历史上全球多地体育赛事,疫情期间没咋办的:集中营地赛、封闭泡泡赛区、观众“零”模式……感觉这波“不分主场”就是因为逼不得已。毕竟球迷的心,还是想回归“喊到嗓子哑,球飞出三分”的过去。
还有一个隐藏彩蛋:这波操作,间接促进了球员们对精神层面和团队磨合的考验。你得克服“陌生地带带来的不安感”,在几乎没有主场粉丝加油的情况下打出“尚方宝剑”的实力。想象一下,这不就是篮球版“魔鬼训练营”上线?这不火爆,才怪呢!
聊开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届CBA季后赛打球的感觉多少有点电竞氛围——搞得像LOL或DOTA一样,在一张地图里全靠操作和配合,主场buff全没了,“技术流”球员的时刻到了!要是有抽卡*系统,估计“皮肤”也得根据现有战场变换了。
最后一个梗,抛给大家思考——既然CBA季后赛都“不分主场”,那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所有体育比赛都能打包成‘中立场’标准套餐卖了”?想想足球世界杯、奥运会,某天是不是可以考虑“去哪儿吃饭”也算比赛地?球迷们陪跑的次数会不会从主场吹牛变成看“中立漂移”?哈哈哈,别急,我这就去给CBA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