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CBA,你脑海里是不是第一时间蹦出那些两米开外的大个儿?其实啊,篮球场上不仅仅是“高高的人”主宰,有一群矮个子球员同样在“打江山”,尤其那些身高170多的“小巨人”们,个个都是联盟里的灵活炸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身高在170多厘米段,却能在CBA掀起风云的玩家,保证让你看到他们的不服输和*灵活。
你知道吗?我们亚洲男性平均身高就这样,再加上篮球又不是光靠身高,操作和大脑同样重要。网传不看身高看实力,这帮170多球员们根本就诠释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完美境界,他们就像篮球界的小巧思考机,拿球如行云流水,让人看着都忍不住竖大拇指。
举个例子:辽宁队的郭艾伦,身高约1米88,虽然比170多高,但他在球场上的速度和控球灵活,让人想到矮个传奇的精神象征。再缩小个头,比如四川队的赵率舟,身高大约175左右,灵巧的身姿和诡异的投篮轨迹,在CBA给防守方制造大麻烦。有趣的是,这些170多身高的球员往往身材更结实,肌肉线条分明,也不像高个子那么容易被当做“软柿子”压制。
数据说话!根据近10季的CBA数据统计,虽然球队中的170-179cm球员数量占比不如大个儿多,但在场均助攻、快攻得分、抢断等“机动”数据上,这群“小个子”们往往占据优势。别忘了,篮球是团队运动,控场细节才是胜负关键,而这群170多的家伙们就是细节大师。
FYI,CBA中有名的“矮个子能打”案例还数不胜数:南京同曦队的周琦“影子”——张帆,身高177cm,不仅突破快,三分也准;福建队的小飞侠——许钟豪,身高约175,控球如丝,横扫千军。这些家伙有时候干脆比那些身材庞大的“巨人们”还要难缠,现场看过比赛的球迷都深有体会。
有趣的是,这些170多球员经常被调侃为“小矮人”,但是他们不服就出去秀实力,跑位和挡拆配合比谁都默契,甚至有时会看到他们做一些“鸟类特技”,空中变向吊篮得分,那动作帅得飞起。每场比赛不仅仅是实力的比拼,更是“颜值”与“速度”的双重享受,跟看电视剧一样精彩。
说到战术运用,这帮170多身高的家伙们简直就是教练的“宠儿”。他们完美契合各种“跑轰战术”,短兵相接时,他们能快速切入,带给对手猝不及防的细节打击。快攻节奏就是他们的主场优势,几乎刷新你的篮球观感:那速度,那灵气,仿佛NBA的“小乔丹”们都得自愧不如。
但咱也不吹,这个身高优势是有局限的,面对2米1高个顶防,那就得靠智商和快腿了。170多的球员们基本神操作就是“贴身缠斗”,漂亮的擦板投篮和贴身助攻,有时候还能来点“老奸巨猾”的假动作,忽悠得防守者眼花缭乱。场下他们或许看起来“平凡”,但进了球场就是CBA里的“隐秘宝藏”。
不信你看,当年广东宏远的小外援“李维斯”,173cm,每次背身单打,行云流水的脚步配合腰部转动,杀伤力不输大块头;江苏南钢的外援“史蒂芬”,也不过175,抢断和篮下反击威胁十足,球迷称他“矮个鼠标”,操作*到位。
还有个亮点,这些球员身高虽不是*,但爆发力和弹跳一旦爆发,瞬间成了令对手头疼的“电光火石”。为什么?因为170多的灵活身段加上猛如虎的爆发力,能在瞬间完成“*突破”。场上形象往往是“矮小但致命”,让你在几秒之内被虐到怀疑人生。
是不是觉得170多的CBA球员简直逆天?脑子转得快,手脚更快,投篮出手快得让你连眼睛都来不及眨。别看他们不高,有的还是球队的“精神*”和“核心后卫”,带队打出高水平。要说偶像,行走江湖可不只靠身高,还得靠“骚操作”养眼。
最后给你个脑筋急转弯:如果170多cm的球员能把球场跑成迷宫,那高度优势还会重要吗?答案似乎早就藏在他们快速穿梭的每一次传切里,神不神奇,得你自己去球场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