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地图全图(上海奇瑞4s店)

2022-09-12 11:06:03 生活资讯 yemeh

广州市地图全图



本文目录一览:



导读

本期分享的学术成果——《广州的工业发展与城市形态演变》的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形态研究室2014届的硕士毕业生周逸影。本期推送内容是作者在学位论文研究基础上撰写,已被2012年第4届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高级学术研讨会收录。作者研究了广州五个时间段的城市工业发展及布局,认为工业发展深刻影响了城市的空间形态。


《广州的工业发展与城市形态演变》

作者简介:周逸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2014届毕业生田银生(通讯作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78)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课题(2011ZC10)


摘要

工业发展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形态。随着工业布局的展开城市的空间格局也随之变化。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对1840年以来工业的发展及其对城市形态的引领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通过晚清、民国、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二十年、新世纪以后等五个阶段,广州的工业发展及其布局深刻影响了广州的城市形态。


关键词

工业发展;城市形态;广州


就历史而看,王权、商业和工业是到目前为止城市发展的三个主要推动力,使城市发展跨上了三个台阶而成为目前的状态。相应地,王权、商业和工业也是各个历史时期城市形态最根本的塑造力量,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形态。


工业项目及其用地的选定,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局部上都极大地影响到城市形态,很多时候甚至起到引领乃至支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大型项目或项目集中的产业园区而言更是如此。十八世纪后,工业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城市形态的支配者的角色。


《雅典宪章》描述了现代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其中的“工作”实际上是最为核心和基本的,没有“工作”作为支撑,就没有人和物在现代城市中的积聚,就少有其它三项的需求。现代城市规划原理,就是依据四大功能进行用地的分区与联系,从而奠定了现代城市形态的基本特征。


比西方晚了约一个世纪,中国工业的全面发展起步于近代(十九世纪中叶)。但到1949年以后,工业却似浪潮一般席卷全国,以一种彻底的方式改变着中国城市的面貌,中国城市在一夜之间从性质到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一种有计划的发展,指导思想是“变消费性城市为生产性城市”,是对中央政府以建设工业化国家为目标的一系列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具体执行。从那时直到现在,工业发展一直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主旋律。


本文大致梳理了1840年以来广州的工业发展及其在空间上的布局,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些重要的工业项目或集中的工业用地引领了近代以来广州城市空间的基本格局。


1840年以来,广州的工业发展及用地布局的演变可以分为五个时期:晚清1840~1912年)、民国(1912~1949年)、建国初期(1949~1978年)、改革开放二十年(1978~2000年)、新世纪(2000年以后)。


1 晚清时期(1840~1912年)

晚清时期的1860年代,洋务运动在中国掀起了创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当时,广州也出现了广东缥丝局、广东机铸制钱局、广东兵器制造厂枪弹局等近代工业。


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这些工业大都布局在传统的城区之外,特别是西部和南部一带。由此拉动城市逐渐突破城墙的限制,向西、南扩张。其中,以纺织业为主的近代机器工业在西关兴起,在今金花、龙津街一带形成了纺织工业区[1]。

图1 晚清时期广州工业布局 作者自绘


2 民国时期(1912~1949年)

辛亥革命以后,广州近代工业的发展速度更快,广州地区的火柴制造、纺织针织、橡胶、机器制造、榨油、碾米、水泥、自来水、电力等近代工业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城市形态影响较大的一个变化,是集中成片的工业区代替了原来分散布局的传统手工作坊。1929~1939年,陈济棠主政时,在西村建设了硫酸厂、电解厂、肥田料厂及新的电力厂等,使西村成为当时广州重要的工业基地[2]。

图2 民国时期广州工业布局 作者自绘


1928 年12 月广州市城市建设委员会成立,1932年8月公布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历史上的第一部正式规划设计文件——《广州市城市设计概要草案》,把全市划分为工业、住宅、商业、混合等四种功能区,其中工业区主要在外围布置。在该文件的指导下,建立了西村工业区和河南纺织工业区[1]。

图3 广州市城市设计概要草案 广州市城建档案馆.图说城市文脉——广州古今地图集


3 建国初期(1949~1978年)

建国初期,广州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确立了“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目标,以重建灾区(海珠桥、西堤、黄沙三大灾区)为起点,建设工业生产城市[3]。

图4 建国初期广州工业布局 作者自绘


1950年末,广州在珠江下游建设了黄埔港,并沿着珠江水系先后在西村、沙园、南石头、赤岗和白鹤沿等地建设起造船、造纸、钢铁和机械制造等一大批大中型工厂企业,形成了新的工业区[4]。


这个时期,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日趋明显。从1954年到1976年,广州根据国家及地方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先后编制了十三个总体规划方案。这些方案在城市的规模控制上几经变化,但都给了工业用地以足够的重视,在用地的发展方向上也前后基本一致,即确定城市沿珠江“向东成片发展”,并以“控制市区、发展郊区”的工业布局方针新辟工业区[5]。如第10方案提出采用组团式布局,确定城市向东、向南发展以增加工业和港区的用地,其中第三组团为黄埔地区,大力发展工业、港口、仓库等设施[6]。


依据规划,大型工业项目跳出城区布置在郊区。这个时期,西村和河南工业区的发展,使城市开始在市区外围沿交通线扩展。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广州着重建设了黄埔地区的吉山(以机电工业为主)、大田山(以石油化工为主)、文冲(以修造船为主)工业区,城市开始向东南部发展。至20世纪70 年代中,已在员村、车陂和黄埔等地区集聚了大量的工业项目,并沿广花公路、广深公路形成新的发展带,沿线相继建设了一批工业和仓库区[7]。


除“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政策外,“工作单位”、“区域专门化土地政策”及“(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也都成为这个时期工业布局演变的重要影响力[8]。


4 改革开放二十年(1978~2000年)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制度”和“产业发展政策”推动着工业布局的演变。在内推与外引合力作用下,工业布局加快了向城市周边原近郊区及其辖县扩散转移的步伐。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分布在海珠、番禺、白云等地区[9]。城市产业结构开始向多元化发展,第三产业集中在老城中发展起来,而工业重心却开始向边缘区转移[5]。“外溢”和“进园”成为一种模式。

图5 改革开放后广州工业布局 作者自绘


1984年广州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工业区位明显地向新城市区域集中。产业园区政策和发展规划,对工业布局影响突出。例如1984年以前形成的工业区主要集中在老城区的荔湾区、白云区南部、芳村区东部、海珠区西部和北部,老城区外围的天河区、黄埔区部分地区,而1984年以后,广州城市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开发区,工业布局重心向东南部倾斜[10]。到了90年代,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1990年以后,黄埔区、白云区北部及番禺区北部处于城市边缘和城乡结合部,成为接纳中心城区工业扩散的重要基地,由新建的工业区、居住区及工业镇等组成[11]。其中,城市东部分布着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大片新工业区。而就轻工业而言,市区集中了大部分轻工业生产,且近郊轻工生产也大部分分布在市区边缘,如南石头、芳村、赤岗、沙河、员村等地[12]。1990年后,海珠区建设了两个轻工业区:新洲区和睿包区[8]。


5 新世纪以来(2000年以后)

2000年,广州市进行了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制定了城市“南拓”的发展战略,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往南部搬迁,如广州钢铁厂等,同时还有一批新建项目落户南沙[9]。番禺和花都的撤市设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两地工业的发展。


2005年广州进行政区划大调整,在原南沙开发区及广州开发区的基础上分别设南沙、萝岗两个行政区,利用其自身所拥有的科技、经济实力将原本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快速带动起来。而地铁三号线(以天河客运站为起点,以番禺区市桥为终点)的通车,也诱导城市向南发展:在番禺南沙,建立起了一个以现代物流业、临港工业和资讯产业为重点的新的产业带。另外,芳村区随着地铁线路的规划与建设,带动了沿线房地产的开发,由之前主要以工业、农业用地为主转变为了住宅小区。荔湾区的大量工业、仓储用地也纷纷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居住用地转换[13]。

图6 广州市新、旧行政区划 网络


至2005 年,广州市工业布局的总体结构逐渐明显,基本上形成了东部工业组团、南部工业组团、西北部花都工业组团和中心城区工业组团四大工业组团。工业密度从城市中心到外围,先升后降,依次是城市中心工业空心化区(越秀)、中心城区工业区(荔湾、天河、白云、海珠)、重化工业区(萝岗、黄埔) 和外围工业区(花都、从化、增城)。就各制造行业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中心城区的都市型工业具有较高的专业程度;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外围地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制造行业基本上是初级加工业,如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等[14]。


至2006年,广州已形成了“一带三翼”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带”是以黄花岗科技园向东连接天河高新区、天河软件园、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科学城、新塘高新产业区等形成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三翼”指广州-新塘“东翼”、广州-南沙“南翼”和广州-花都“西北翼”组团[7]。

图7 2005年广州市工业布局总体结构 作者改绘

图8 2006年广州市产业空间布局 作者改绘


参考文献:

[1]姚燕华, 陈清. 近代广州城市形态特征及其演化机制[J]. 现代城市研究, 2005,(07)

[2]李振, 周春山, 张静静. 广州城市发展与规划[J]. 规划师, 2004,(07)

[3]李百浩, 彭昕. 广州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及其范型的历史研究[J]. 规划师, 2007,(02)

[4]牟凤云, 张增祥, 谭文彬, 刘斌. 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特征与时空演化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 2007,(05)

[5]阎小培, 郑莉. 广州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研究[J]. 城市规划, 1998,(01)

[6]王媛, 王柬罡, 崔海鹰. 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的历史特征[J].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2,(03)

[7]邓楠.1990年代以来广州城市空间拓展动力机制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06

[8]Piper Gaubatz, 王晓晓, 王楠, 林丹丹. 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形态改变过程看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的转变[J]. 现代城市研究, 2008,(04)

[9]叶昌东, 周春山, 刘艳艳. 近10年来广州工业空间分异及其演进机制研究[J]. 经济地理, 2010,(10)

[10]吕拉昌, 王建军, 魏也华. 全球化与新经济背景下的广州市空间结构[J]. 地理学报, 2006,(08)

[11] 谢守红, 宁越敏. 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及优化模式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04,(10)

[12] 王爱民,缪勃中,陈树荣. 广州市工业用地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热带地理, 2007,(02)

[13]陈淳, 肖玲, 张战锋. 轨道交通对广州城市形态的影响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01)

[14]何江. 我国大都市工业布局的实证分析——以广州市为例[J]. 珠江经济, 2008,(01)



原文信息:

周逸影,田银生. 广州的工业发展与城市形态演变[C]. //2012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第4届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2:111-118.

硕士论文信息:

周逸影. 广州工业发展与城市形态演变(1840~2000年)[D].华南理工大学,2014.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城市形态学研究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文案:周逸影

校核:姚蕴芳、朱知麟




上海奇瑞4s店

买奇瑞就到上海联海奇瑞4S店,20年品牌老店

服务好★价格优★福利多★专业有保障!!!

★【电话预约】电话预约到店试驾、购车享精美礼品!
★【线上报名】网上报名客户到店可凭打车凭据或小票可报销打车费!
★【免费接送服务】到附近地铁站可免费接送

★【贷款购车】贷款购车月供轻松还,购车可享2年0息、3-5年超低首付、超低月供政策。(可享受至高7000元金融补贴)为您私人订制购车方案,还可享受销售顾问一对一专业热情的服务!
★【二手车置换】任意品牌车辆均可置换,(可享受至高10000元置换补贴)专业二手车评估师给您意见!
★【安心保障】购奇瑞汽车享受发动机终身质保!

★购瑞虎8鲲鹏版

①现金礼:订车即享7000元现金红包

②金融礼:尊享3年0息,至高享受7000元金融购车补贴(1.5T车型至高6000元金融补贴)

③置换礼:本品置换享受10000元补贴(非本品置换至高8000元补贴)

④增购礼:增购享受3000元补贴

⑤免保礼:享受3年6次免费基础保养(1.6T/2.0T车型)

⑥流量礼:基础流量终身免费、娱乐流量首年免费(2G/月)

⑦升级礼:终身免费OTA升级(针对雄狮智云系统车型)

⑧质保礼:发动机终身质保

置换礼、增购礼、免保礼 三选一

工作的不顺心,生活的烦恼,是时候换辆车改变一下心情了,近期上海联海奇瑞店03.22-03.31,购车优惠0.7万元,期待您的光临

活动时间

2022年7月18日 至 2022年7月31日



广州市地图全图高清版

广州地铁简介

广州地铁(Guangzhou Metro) 为广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过20余年的不断建设,现全网已建成开通9条运营路线,拥有144座站点,277.5公里的地铁线路,目前日均客流已经突破680万人次,日客运量最高达到了900万人次,承担了广州市超过42%的公共交通客流运送任务。

广州地铁票价

起步4公里以内2元;4至12公里范围内每递增4公里加1元;12至24公里范围内每递增6公里加1元;24公里以后,每递增8公里加1元。同时,广州地铁APM线票价独立计费,统一为2元/程!

广州地铁线路图

点击下载广州2021年高清地铁线路图


广州地铁运营时间

广州地铁1号线 运营时间

起点站:广州东站 6:10-23:30 | 终点站:西朗 6:00-22:55

广州地铁2号线 运营时间

起点站:广州南站 6:00-23:30 | 终点站:嘉禾望岗 6:00-23:15

广州地铁3号线 运营时间

起点站:天河客运站 6:10-23:30 | 终点站:番禺广场 6:00-22:55

广州地铁3号线北延段 运营时间

起点站:机场南 6:10-23:00 | 终点站:体育西路 6:10-23:00

广州地铁4号线运营时间

起点站:黄村 6:00-23:15 | 终点站:南沙客运港 6:00-22:30

广州地铁5号线 运营时间

起点站:滘口 6:15-23:15 | 终点站:文冲 6:00-22:55

广州地铁6号线 运营时间

起点站:浔峰岗 6:00-22:50 | 终点站:长湴 6:10-23:15

广州地铁7号线 运营时间

起点站:广东南站 6:00-23:30 | 终点站:大学城南 6:10-23:15

广州地铁8号线 运营时间

起点站:凤凰新村 6:15-23:40 | 终点站:万胜围 6:00-22:55

广州地铁9号线 运营时间

起点站:飞鹅岭 6:00-22:30 | 终点站:高增 6:06-23:15

广州地铁13号线 运营时间


起点站:鱼珠 6:15-23:50 | 终点站:新沙 6:00-22:30

广州地铁14号线 运营时间


起点站:嘉禾望岗 6:00-22:50 | 终点站:东风 6:00-22:35

广州地铁14号线知识城支线 运营时间

起点站:新和 6:10-23:10 | 终点站:镇龙 6:00-22:00

广州地铁21号线 运营时间

起点站:镇龙西 6:10-22:55 | 终点站:增城广场 6:00-22:35

广州广佛地铁 运营时间

起点站:沥滘 6:00-23:00 | 终点站:新城东 6:08-22:30

广州地铁APM线 运营时间

起点站:林和西 8:00-23:00 | 终点站:广州塔 8:00-23:00




广州市地图全图高清版放大图片

清尊须醉曲栏前, 飞阁临秋一浩然。 五岭北来峰在地, 九州南尽水浮天。

——清·陈恭尹

读懂广州第十六期

视频加载中...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

广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一街一巷都有悠远的故事,一砖一瓦都有隽永的记忆。《粤韵周刊》,与您一起领略这座城市厚重的记忆,领略两千多年包容开放的精神传统,领略绵延不绝的文脉书香;与您一起在历史的光照下,读懂今天,读懂广州,由此坚定文化自信。

世人常说“沧海桑田”,世界变化波澜壮阔,却总有城市宛如沧海明珠,历经岁月淘洗,亘古至今熠熠生辉。把古时0.05平方公里的任嚣城,置于今天7434平方公里的广州来看,狭小得不值一提,但广州成为千年商都和贸易大港的征程,正是从这里拉开序幕。且让我们循着一张张珍贵的古地图和历史文献以及专家解读,一同认识广州城2200多年的嬗变。

①《永乐大典广州府境之图》。

古代广州·山水城市

秦汉·初始

任嚣城开启

广州建城史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

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岭南设南海郡,南海郡下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南海郡尉任嚣在番禺筑城,史称“任嚣城”(见图⑤),位置在现仓边路、越华路、中山四路、北京路一带,面积约0.05平方公里。这弹丸之地开启了广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任嚣对赵佗的临终遗言道出在此选址建城的原因:“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注:中原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史记》)。

⑤广州历史城区示意图(地图底图数据参考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的《广州城市地图集》,制图/周振丰)

赵佗立南越国,以任嚣城为核心扩城,兴建南越国宫署,再一次提升了广州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据历史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赵佗城(见图⑤)范围大致是东至现芳草街、西至现华宁里、南至现西湖路、北至现越华路一带,虽然规模仅为汉长安城的1%,但南越国控制的土地达秦朝国土面积的1/10以上。此后两千多年间,中山四路一带一直是广州的行政中心,历代官衙、署衙都建于此,这在世界城市史极为罕见。

据历史地理学家曾昭璇考证,当时番禺城(广州古称番禺)所在地为台地,山岗向南倾斜,其间有小河、干谷切开。番禺城的得名是从南海郡治番禺县而来的。为什么叫“番禺”呢?有的学者认为城里有番山和禺山(番山和禺山大概在今北京路东西两侧,现已湮灭);有的认为原意应为“岭外蕃(番)邦蛮夷之地”;有的认为“番”即古越语的“村”,“禺”即古越语的“盐”,“番禺”即“盐村”的意思,为南越人聚居地的名字(注:1921年广州正式建市,番禺县治与城市剥离分治,1932年,番禺县治从广州城区迁至新造。2000年番禺撤市改区,番禺成为现在广州市的市辖行政区)。

南越王宫署遗址内的月弯形水池与水闸遗址。图/广州日报·新花城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把岭南的首府设在苍梧郡(今广西梧州一带)的治所广信城,广州仍称南海郡。自南越国都城受到战火破坏后,在300多年里(至217年),古广州再无大规模的城池建设。

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地层关键柱剖面图

公元210年(东汉三国年间),交州刺史步骘来到番禺,“观尉佗旧治处,负山带海,博敞渺目,高则桑土,下则沃野 ”,深觉此处“宜为都邑”,便将交州治所从现梧州一带迁到广州,恢复了广州的岭南政治中心地位。步骘重新修城,并向北扩大。

(广州日报全媒体

唐宋·雏形

唐旧城改造

宋扩建三城

广州自建城以来,一直围绕着江河水系,寻求着城水共生共存之道,也不断突破着城市发展的边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所长孙永生表示,广州城墙和道路不像北京城那样方方正正,也不像巴黎沿中轴线那样呈点状分布,而是顺珠江岸线、水系变迁和地势而为,广州古时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山水城市,是“小城大港”。

自秦朝开始,广州就是中国的海上门户。唐代的广州港已发展成可容大小海船近千艘的港口,官方首设市舶使(中国最早掌管海外贸易的官职)于广州,并开辟了长达1.4万公里、通向波斯湾的航线(史称“广州通海夷道”),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航线。此时广州城区未有扩展,但城外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西城外,由于“海上丝路”的兴旺,12万外商涌到广州。唐代宰相陆扆曾惊叹:“番禺巨镇,雄藩夷之宝货,冠吴越之繁华。”(《授陈佩广州节度使制》)官府专门在城西建立了蕃坊(今光塔街一带)作为外国人聚集区。今天,我们重读刘禹锡“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的诗句,仍能感受到当年广州的繁荣。

唐朝年间,广州开始了大规模旧城改造。据《新唐书》记载,开元初,广州都督宋璟到了广州后,开始在民间普及烧陶瓦、砌土墙,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居“升级改造”工程。对这一项大规模民居改良工程的效果,《新唐书》用“越俗始知栋宇利而无患灾”一句话来总结。

南汉时期,番山和禺山被凿平,城市直接面向珠江。

宋代,随着广州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原来的古城“仅容府署仓库而已”,城市需要扩建。宋神宗(1068-1085)时期,广州的经济发展已经具备了扩建新城的物质条件。宋代是广州城垣发展的高峰期,对广州城进行扩建和修筑达20多次,最重要的工程是修筑子城、东城和西城,史称“宋三城”(见图②)。东城在今豪贤路、芳草街、文明路、文德路范围内,子城大致在今越华路、仓边路、大南路范围内;西城大致在今教育路、东风西路、人民路、大德路范围内。珠江沿岸形成沿江商业区,此格局一直延续到明清。

②广州“宋三城”示意图

此外,宋代广州官方对城市进行规划改造,纵横的街巷将城市分割得条块分明,奠定了今日广州老城区的格局:街道布局呈丁字形,面积最大的西城为商业区,呈井字形,聚集了大量外商。宋代地方官还修通了城市供水、排水系统——“六脉渠”,直到民国时期仍起着重要作用。延入城中的南濠、清水濠和内濠兼有通航、排涝、防火功能,东郊开辟鹿步滘,是海外商船避风港。

(广州日报全媒体

明清·繁盛

云山与珠水

格局初成形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对广州城进行扩建,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见图⑤)。朱亮祖还在越秀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层高楼,这就是现在著名的镇海楼。广州城从番、禺二山小尺度的山水格局发展到中尺度的“云山珠水”,城廓犹如悬挂的一口大钟。

雄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

这一时期,广州沿着珠江向西拓展城市功能,清初大儒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写道:“香珠犀象如山,花鸟如海,番夷辐辏,日费数千万金。”

此外,河南(珠江南岸)沿江一带在明代也逐步得到开发,主要为游览区和住宅区。

清代广州城在总体布局上演袭了明代城市布局形态。据《越秀史稿》记载,清顺治四年(1647年)建东西二翼城,各长二十余丈(约60米),各有一门,向南直通江边,被称为“鸡翼城”“雁翅城”。

根据古地图推断,清代城墙大致东至今越秀路,西至今人民路,南到今一德路、泰康路、万福路,北到越秀山,城区面积约5.11平方公里。在清代大清门外是天字码头,入大清门沿双门底往北一带分布的是书院、学宫、布政司、广州府、巡抚部院等官府衙门。

广州古今城区对比示意图 ③绘制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的《广州府舆图》,反映了康熙年云山珠水间广州城的样貌。

此时的珠江沿岸一带,从天字码头至东濠口(即东堤一带)十分繁华。东濠口靠近码头,形成了专为过往商贾服务的城外商业区,后因多次火灾,码头西移至沙面的潮音街一带,东堤一带日渐衰落,西堤成为城外繁荣的商业中心。古六脉渠逐渐失去交通运输功能,至清代末年,六脉渠水系逐渐被填塞或被改为地下暗渠,今天已难觅踪迹。

清中叶以后,广州成为“一口通商”的口岸城市,城市的发展突破了原有城墙的限制,沿着珠江两岸和西关平原发展。十三行在城墙外的城西兴起,当时的珠江上百舸争流,江畔西式建筑林立,往来商人络绎不绝,也带动了西关、河南(南华西一带)的发展。

清朝晚期,沿珠江一线密密麻麻布满了建筑。1859年英法联合租用沙面,广州沿珠江向西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基本稳定。

(广州日报全媒体

近代广州·先锋城市

广州率先设市 城区向东扩展

辛亥革命后,广州开始向东扩展。

1921年,广州在中国首度设市,市政建设随之开启。广州东部岗台、丛林、田野和散落的村庄抓住了当时城市规划师的眼球,城市空间向东扩展的战略一锤定音。

1911年建成的广九铁路(广州大沙头至香港九龙尖沙咀)是撬动东山开发的支点。东山成为海外华侨、军政官僚和买办富商择地建宅的首选地。民国期间,广州城市东部区域出现了东山别墅群、五山高校群、黄埔港群,功能上互为依托,为城市向东发展构建了良好框架。

为何当时广州城市发展是向东而不是向南、向北?孙永生解释,盖因广州北部多山,没有建设腹地,向北发展受到地域限制。向南呢?当初广州曾规划往南发展,跨江发展可谓是当时广州官方的一个梦想。20世纪初,今日的工业大道沿线仍是沼泽和农田,但依托便利的水运条件,海珠岛的南石头地区开始出现了工业企业。而城市跨江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跨江桥梁的建设问题。1933年,广州首座跨江大桥——海珠桥建成通车,为城市向南拓展延伸打通了珠江“天堑”。随着海珠桥的开通,民国政府明确了将工业区放置在“河南”的策略。陈济棠主政广东期间,先后规划建设了三个工业区,即西村第一省营工业区、河南第二省营工业区和南石头第三工业区,后二者均在“河南”地区。

实际上,民国时期,广州计划在珠江上建设3座跨江大桥,除了海珠桥外,还有西堤铁桥和西南大桥,可惜后两座桥梁的建设计划没有实现。此后,抗战爆发,海珠桥被炸,城市南拓步伐不得不遗憾终止。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往西与佛山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样中止。

孙永生介绍,广州选择向东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还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建设南方大港的设想有关。1932年~1938年间,广州官方在鱼珠码头东侧建设了万吨级的深水码头和仓库,史称“黄埔新埠”,城区与港口之间“哑铃状”的空间格局逐步形成。此后,广州不断修建港与城之间的东西向道路,其中,农林下路到黄埔的中山公路(后更名为中山大道)的建设,带动了东部地区的发展。

(广州日报全媒体

当代广州·国家中心城市

优化城市框架 古老广州向海而生

“是历史选择了广州,在广州建城得天独厚。广州地处三江(北江、西江、东江)交汇地带,为秦代岭南交通枢纽、军事要塞;与此同时,秦朝从广西开拓灵渠,从西江直抵广州城,令广州成了当时的中心。”孙永生虽然不是广州本地人,但缘于在广州求学、工作多年,说起广州城的历史变迁如数家珍:“古人选址建城充满智慧。赵佗城所在之处,是被越秀山、番山和禺山拱卫着的台地。台地基岩乃坚硬的沉积岩,保护古城少受地震破坏;‘北山南水’的城市格局犹如一道‘屏风’,可有效减少风灾。水道既是天然的护城河,又提供了充足的淡水资源。为了防止海潮倒灌,南越国在江岸边修建了木构水闸(现光明广场负一层),是世界上目前已被发现的保存最完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水闸遗址。”

孙永生说,从历史上看,广州城市的发展方向经历了一个先向西拓展,然后再折返东进的过程。民国之前,广州城区之所以没有向东发展,原因在于东山岗阜连片,搞建设非当时技术能力所及。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城市拓展仍然是“一路向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重点在于完善东山区的城市功能,建设大沙头对外交通枢纽、增加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新村和邮电新村的建设是东部建设又一个新起点,引导市民迁入东部地区;后来又为归国华侨建设了华侨新村,引进了友谊商店为外宾和华侨、港澳台同胞及其亲友服务,为广州东部再次注入国际色彩。

改革开放后,广州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几代广州人的奋斗下,现代化建筑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广州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美丽之城。

广州古今城区对比示意图 ④今日广州市中心城区地图(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一个体育中心可以带旺天河区。”孙永生说。1984年,广东为举办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兴建天河体育中心,拉开了天河商圈建设的序幕。此后,随着六运小区、广州东站和珠江新城的相继建设,城市核心再次东移。最能让人们直观感受到广州东进节奏的是城市制高点的不断东移。从爱群大厦到广州宾馆、白云宾馆,再到广东国际大厦和中信大厦,一直到现在珠江新城的东塔西塔,广州的地标建筑“一路往东”。此外,跨江发展也是广州一直以来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1950年海珠桥重建通车,广州继续在珠江南岸发展工业,既解决了城市均衡发展问题,也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

时光荏苒,广州市行政区划经历了数次调整,目前市辖11区,全域总面积7434平方公里。《广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这样描述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再上新水平,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持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不断彰显,省会城市服务保障全省发展大局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大都市建设扎实推进,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取得重大成就。” 广州将对年度投资3640亿元的780个市重点项目实施“攻城拔寨”行动: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超9000亿元,建成南沙四期自动化码头、近洋汽车码头等项目,推进龙穴岛疏港道路和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建设;建成佛莞城际、广佛环线佛山西至广州南段、7号线一期西延线,开工建设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广州东站改造工程等轨道项目;推进3个国铁、8个城际、11个地铁、9个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

(资料图片)去年上半年,正在建设中的海心桥在蓝天白云下十分美丽。图/广州日报·新花城

2200多年沧海桑田,我们循图展望广州的未来,古老的广州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广州日报全媒体

明·孙蕡《广州歌》

广南富庶天下闻,

四时风气长如春。

长城百雉白云里,

城下一带春江水。

少年行乐随处佳,

城南桥畔更繁华。

当代广州

现辖11个行政区 面积7434平方公里

近代

城市东扩

在东部区域出现东山别墅群、五山高校群、黄埔港群

明清

古城北扩

“宋三城”合一,且向北扩展,将北城墙建在越秀山上

唐宋

“宋三城”

东城在今豪贤路、芳草街、文明路、文德路范围内,子城大致在今越华路、仓边路、大南路范围内;西城大致在今教育路、东风西路、人民路、大德路范围内。

南越

赵佗城

大致东至现芳草街、西至现华宁里、南至现西湖路、北至现越华路一带

秦代

任嚣城

现仓边路、越华路、中山四路、北京路一带

广州好,凭眺越王台。千里江山来眼底,十年生息入诗裁。云海一天开。

广州好,月上试凭栏。银汉繁星燎夜宇,珠江渔火照明澜。俯仰几回看。

2200多年来形成

三条城市中轴线

经过2200多年沧海桑田的变迁,广州以珠江为东西向的城市景观主轴线,在各历史时期形成了3条南北向城市中轴线,分别为古代中轴线、近代中轴线和新中轴线。

中轴线是城市繁华的中心,中轴线之于城市,如同灵魂之于生命。

古代城市中轴线以北京路为中心,北起越秀山,经官署衙门(今省财厅)、商业区,终于珠江北岸的天字码头。

近代广州城市中轴线:越秀山—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起义路—海珠广场,南北长3.3公里。

当代广州城市中轴线:燕岭公园(瘦狗岭)—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广州塔—海珠湖,南北长12公里。

统筹/读懂广州工作室:倪明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

海报制作/广州日报·新花城

海报文案/广州日报·新花城

广州日报·新花城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广州市地图全图》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广州市地图全图、上海奇瑞4s店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