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车辆保险怎么算
(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刚过去的2018年,英菲尼迪在华销量为47215辆,同比下滑2.4%,与其此前制定的10万辆年销目标相距甚远。自2014年国产之后,其在华年销量一直未能突破五万辆,始终处于中国豪华车的边缘位置。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英菲尼迪原地踏步的时候,其对手已经在中国狂飙突进。
2015年,捷豹路虎、雷克萨斯、沃尔沃、凯迪拉克等豪华车品牌在中国年销已陆续突破10万辆大关,豪华车品牌第二阵营之间的差距在日渐拉大。目前,同为日系豪华车的雷克萨斯年销量已经接近20万辆,几乎是英菲尼迪的五倍。
7年前的2012年,决意在中国大干一番的英菲尼迪将全球总部迁至中国香港,以显示对这个市场的重视。然而,七年之后,失意撤离中国市场的英菲尼迪,到底经历了什么?生于日本,成于美国的英菲尼迪,去年仍然在美国市场获得了超过14万辆的销量,不管是在造型设计还是驾驶感上,都堪称豪华车中的佼佼者,但在中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市场表现,让人费解。
“这么多年没有新车型,能发展起来真是奇怪了。”一位前英菲尼迪中层对经济观察报
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会如何?被外界认为充满迷茫的英菲尼迪没有给出答案。在总部回迁到日本之后,对其在中国的下一步发展并没有提出新计划。如何打破僵局,走出边缘,仍将是摆在英菲尼迪面前的老难题。
起起伏伏这七年
在诞生地北美市场取得成功后,英菲尼迪开始向全球扩张。2005年的“日产增值计划”中,中国市场在被列为英菲尼迪的重点市场。两年后的2007年,英菲尼迪第一次在中国阐述Infiniti品牌理念,并且在2012年将总部迁移至中国香港,以实现品牌的独立化和国际化。
在将总部迁移至中国后的七年中,英菲尼迪在华市场表现经历了两次大的起伏,与之相伴的是品牌运作的动荡调整。2014年至2016年,时任英菲尼迪中国及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戴雷主导了激进的营销策略,大手笔的营销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而与此同时,英菲尼迪的也大幅增加了渠道数量。
这种激进的策略短期内对销量的刺激效果明显,因此2014年至2015年英菲尼迪实现了高速增长。在2014年国产化元年,英菲尼迪销量相比2013年的1.71万辆翻倍增长至3万辆,迎来第一个增速高峰。2015年继续增长33%,在豪华车品牌增速第二,对于基数很小的英菲尼迪来说,这种增长几乎不算什么。而从经销商处反馈来说,英菲尼迪的销量增长也是通过增加经销商的库存而获得的。
事实证明,激进的营销策略并不适合根基尚未稳定的英菲尼迪,过低的营销投入产出比以及经销商的高库存压力,透支着英菲尼迪的元气。这也被认为是2016年英菲尼迪增速由2015年的33%暴跌至3.4%的主要原因,同期豪华品牌第二阵营销量增幅为21%。
2016年,戴雷出走英菲尼迪,其继任者陆逸在初期主导了完全相反的“保守型”营销策略,从此开启了英菲尼迪两年的品牌调整期。“当时英菲尼迪已经元气大伤,陆逸这两年守的很艰难,总部不授权,很多事情做不了。”一位内部人士称。
2014年,作为本土化的重要战略举措,英菲尼迪在北京设立了全球第四家设计中心。当时英菲尼迪的高层在现场曾表示,中国市场的需求将会被体现在全球设计之中,因为中国已快速成长为英菲尼迪全球第二大市场,而作为设计师,必须更加贴近这一市场及其文化脉搏。但是如今,缺乏总部支持的北京设计中心,仅剩下名号。
“(设计师)参与过设计概念车,中国这边好像好久没有作品了。我认识的(设计师)有几个离开了,去了其他品牌。”上述接近英菲尼迪的人士向经济观察报
根据规划,2016年英菲尼迪以稳定团队、重振渠道为主,2017年进行营销调整,正式发布了全新的“挑战者”品牌战略。在为期两年的调整下,2017年英菲尼迪累计销量达48408辆,增速回暖至16.4%。但缺乏资源的英菲尼迪在2018年销量再度下滑,这一年在华销量排名前十的豪华品牌中,仅有两个品牌销量出现下滑。
与此同时,英菲尼迪在华管理层再次变动,陆逸于2018年年底离职,而来自东风日产体系的毛力民接任这一职位。七年以来,经历了两次大起伏的英菲尼迪整体销量规模却一直未能突破5万辆。
已错过时间窗口?
“英菲尼迪的根本性问题是品牌运作、产品结构的问题。”一名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告诉经济观察报
如果与同为日系豪华品牌的雷克萨斯和讴歌进行对比,英菲尼迪的问题则更加清晰。这三个为北美市场而生的日系豪华品牌均在美国市场表现良好。2018年,雷克萨斯在美国销量位列豪华车品牌第三,讴歌位列第五名,英菲尼迪位居第六名。但在中国市场,唯一没有实现国产化的雷克萨斯一路高歌,但英菲尼迪和讴歌越来越边缘化。
根据三大品牌的官网显示,雷克萨斯、英菲尼迪和讴歌的在售车型数目分别为12款、10款和6款。先后于2014年和2016年国产的英菲尼迪和讴歌国产车型的数量分别为两款和三款。比产品数量更重要的问题是,雷克萨斯产品迭代的速度平均高达半年一款,而英菲尼迪和讴歌则相对迟缓。
尽管2018年中国豪华车市场仍保持了8%的增速,但已经告别增速高达20%以上的野蛮生长时期,英菲尼迪也似乎已经错过一轮最佳发展机遇。一直以来,国产化被认为是豪华品牌在华谋求高速增长的途径,但显然,不管是英菲尼迪还是讴歌都未奏效。
“豪华品牌总体规模不大,因此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目前第一梯队的豪华品牌显现头部公司的优势地位,第二梯队的豪华品牌出现了分化,而处在第三梯队的品牌则需要做出战略性的调整,包括大规模扩张或收缩、收购/并购/被收购、公司总部基地迁移、重要市场进入或退出、新兴领域的进入等。”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向经济观察报
为了挽救品牌于边缘地带,英菲尼迪对全球业务进行了重组。3月12日,英菲尼迪宣布重组计划,将聚焦北美和中国市场等增长型市场,同时计划于2020年退出欧洲市场,英国桑德兰工厂将于2019年年中停止生产Q30和QX30车型。为了更好地实现战略协同、缩减成本,将总部从中国香港撤回至日本也是英菲尼迪重组计划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英菲尼迪计划从2021年开始将对旗下产品进行电动化,停止提供柴油产品。在2019年CES ASIA上,日产汽车研发人员告诉
“肯定是投资力度不够,看联盟怎么增加力度了。”谈到英菲尼迪的出路时,一名汽车行业分析师告诉
有业内人士感叹,对于技术强劲的日本车企而言,要成功打造一个豪华品牌尚且如此艰难,中国自主品牌目前推出了多个定位豪华、高端的品牌,这意味着,等待中国自主的将是一场以十年、二十年为基础的持久战。
保险是每个车主买车后必须消费的项目,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车险项目,很多车主都不知从何下手。全部购买觉得不划算,不购买心里又不那么放心。因此,了解车险的作用以及购买需求就非常有必要了,这样就可以做到既省钱又放心。
一、必须购买的车险
1.交强险
交强险的全称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同时,交强险也是中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因此,交强险是车主必须购买的车险之一。
2.车辆损失险
车辆损失险是指保险车辆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自然灾害(不包括地震)或意外事故,造成保险车辆本身损失,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的规定给予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车辆损失险的费用是和车辆的价值挂钩,根据车辆购买价格不同,费用会有较大的差别。一些使用年限较长的车型,这个费用会稍微偏低一些。
3.第三者责任险
第三者责任险(简称三责险)是指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员在使用保险车辆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直接损毁,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责任,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因为交强险在对第三者的财产损失和医疗费用部分赔偿较低,可考虑购买第三者责任险作为交强险的补充。
同时,若经保险公司书面同意,被保险人因此发生仲裁或诉讼费用的,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以外赔偿,但最高不超过责任限额的30%。
二、可不购买的车险
1.盗抢险
机动车辆全车盗抢险的保险责任为全车被盗窃、被抢劫、被抢夺造成的车辆损失以及在被盗窃、被抢劫、被抢夺期间受到损坏或车上零部件、附属设备丢失需要修复的合理费用。可见,机动车辆全车盗抢险的保险责任包含两部分:一是因被盗窃、被抢劫、被抢夺造成的保险车辆的损失;二是因保险车辆被盗窃、被抢劫、被抢夺造成的合理费用支出。
因为,盗抢险有个20%的免赔额,而且车上的东西被偷以及停在有人值守的停车场、修理厂等区域被盗,保险公司都是拒赔的。所以小编建议,非特别贵重的新车,车主可以不购买盗抢险。
2.车上座位责任险
又叫车上人员责任险或车上责任险,是一种车辆商业险附加险。负责赔偿保险车辆交通意外造成的本车人员伤亡。
这个险种保费不高,但是赔偿额度也比较有限,通常是1-2万元。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如果是经常载人,又没有其他人身伤害之类保险,可以购买这个险种。
3.自燃险
全称为车辆自燃损失保险,它是机动车车辆损失保险的一个附加险种,车主只有在投保机动车辆损失保险的基础上,方可投保车辆自燃险。自燃险的保险金额一般按保险车辆的实际价值协商确定,费用不是太高,如果是二手车或行驶数年的车辆可以选择购买。
1-2年的新车就不需要购买自燃险了,因为这个应该由厂家负责。而二手车以及超过保修期的车辆,选择自燃险比较合适。
4.玻璃单独破碎险
即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保险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本车玻璃单独破碎的损失的一种商业保险。玻璃单独破碎,是指被保车辆只有挡风玻璃和车窗玻璃(不包括车灯、车镜玻璃)出现破损的情况。
经常跑高速的用户可以选择这个玻璃单独破碎险,以内小石头击坏玻璃情况比较多,比如裂纹是常见的,而玻璃单独破碎险是可以对这个情况赔偿的。保险公司对玻璃破碎通常按实际损失赔付,投保时不需要确定保险金额,但需要确定按国产还是按进口玻璃投保,以便理赔时确定按何种玻璃赔偿。
三、可以视情况买的车险
1.车辆划痕险
车主只有在投保了车损险的基础上,才能投保划痕险。划痕险的保险责任是“他人恶意行为造成保险车辆车身人为划痕”。
虽然这个保费是不高,但非高档车型不建议购买,一来增加了报案次数,会提升来年的保费。二来车辆划痕险无非就是油漆面被划伤,这个在车辆损失险项目中如果有其他事故,有时候是可以一并处理的。
2.车辆涉水险
顾名思义,就是指车辆在地势低洼、有积水的路面行车,在水中通行。一般发生在阴雨天气,排水设备欠缺导致路面有积水的道路低洼地段。
国内大多数城市排水措施不到位,常常会导致暴雨后水淹,如果经常要面对这种局面,那么车辆涉水险就很有必要,毕竟可以车主将损失降到更低。
总结:合理的购买保险,既能省钱又能很好的保证车主的损失和安全。相信,通过本文的讲解,新晋车主对于如何正确的购买保险都有一定的了解。
近日,日产中国公布了今年1至7月在华的销售业绩。
数据显示,2022年7月,东风汽车有限旗下乘用车事业板块(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的销量为86474辆,同比增长7.5%;1至7月累计销量为535280辆,同比下降18.4%。
其中,豪华品牌英菲尼迪7月销量459辆,1至7月累计销量4569辆,这些数据包括了英菲尼迪的进口销量。
英菲尼迪很早就布局中国市场,2010年在中国设立事业部,2012年还把全球总部搬到香港,在和雷克萨斯、讴歌组成的三大日系豪华品牌中,英菲尼迪也是最早走上国产化之路的品牌,早在2014年便由东风和日产共同成立东风英菲尼迪。
由于较早进入国内市场,英菲尼迪也吃到了合资品牌的红利,一直到2019年,其销量一直稳中有增,从2015年的2.5万多辆增长至3.5万多辆。
不过,自2020年开始,英菲尼迪的销量开始迅速下滑,去年全年销量仅剩8697辆。
在这中间,全新一代QX60发布前,东风英菲尼迪曾长达6年无国产新车问世,在二线品牌中,逐渐被凯迪拉克、沃尔沃,甚至一直依赖进口的雷克萨斯甩在身后。
对于英菲尼迪在华销量连年下滑,盖世汽车研究院总监王显斌告诉界面新闻,主要有三个原因:一线豪华品牌BBA及二线品牌如凯迪拉克、沃尔沃等品牌,近几年都在大幅度降价,特别是入门级车型产品;特斯拉及国内自主新能源产品的挤压;以及英菲尼迪本身产品配置性价比不高和电动化转型不足。
此外,他认为在国内英菲尼迪也存在品牌认知度不足的问题,“这个也跟日产中国在国内更注重日产品牌的投资和资源投入不足有关。”
据英菲尼迪官网显示,目前其在售车型仅有3款,Q50L、QX50以及全新一代QX60,不少车型已经停售。
近年来,日系、韩系汽车在华销量下滑明显。另一家日系豪华品牌讴歌,今年4月已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广汽本田整合广汽Acura品牌资源,加入到电动事业化中,并表示,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及销售Acura品牌的现有产品。这意味2023年起讴歌将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英菲尼迪是否会步讴歌的后尘?在王显斌看来,英菲尼迪产品进展太慢,他判断未来其会被中国消费者遗弃,“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
据报道,英菲尼迪品牌首款纯电车型要到2025年才推出。
姜智文
东风英菲尼迪独立发展面临规模小、成本过高,以及零部件体系无法形成有效共用等问题。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纳入东风日产体系后,英菲尼迪能够借助大的体系能力,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2022年第二个工作日,英菲尼迪迎来重磅消息。昨日(1月5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将东风英菲尼迪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业部纳入东风日产的管理体系。这意味着,继日产和启辰后,英菲尼迪成为东风日产的第三个品牌。据悉,东风英菲尼迪的转型已于2022年1月1日开始。
“这属于典型的资源整合,有利于英菲尼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东风英菲尼迪独立发展面临规模小、成本过高,以及零部件体系无法形成有效共用等问题。纳入东风日产体系后,英菲尼迪能够借助大的体系能力,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2014年,东风集团与英菲尼迪成立50∶50股比的合资公司“东风英菲尼迪”。当年,英菲尼迪在华累计销售超过3万辆,同比增长76%,并于2017年达到4.84万辆的巅峰。然而,随着高管层面频繁的人事变动,以及国产化后劲不足等原因,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戛然而止,至今未能超越年销5万辆的大关。
作为日产旗下的豪华品牌,英菲尼迪也希望改变窘状。2021年上海车展,英菲尼迪轿跑SUV车型——QX55中国首秀,并宣布全新QX60即将国产。英菲尼迪方面强调,“英菲尼迪坚定不移地把中国作为重要市场之一,并致力于通过深耕中国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客户服务、产品设计和性能追求融为一体。”
聚焦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成为高端品牌普遍谈及的话题。其中,奔驰、宝马、奥迪均推出了国产纯电动车型;二线高档如沃尔沃,雷克萨斯也提供电动化车型可选。此外,造车“新势力”更是在电动化方面取得声量,“蔚小理”2021年销量均突破9万辆。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比自主和德系品牌等,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发展比较落后。与此同时,背靠日产的独特优势,英菲尼迪没有将e-POWER技术快速引入中国市场,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对此,英菲尼迪将充分利用东风日产全价值链在研发、制造和管理,从规划到执行无缝连接上的优势,探索新的出行业务模式,为英菲尼迪在电动化、自动驾驶、移动互联和共享出行服务等方面贡献力量,同时进一步挖掘豪华汽车市场的机遇。(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英菲尼迪是哪个国家的》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英菲尼迪是哪个国家的、车辆保险怎么算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