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脚蹼适合打腿式的游泳姿势,而且仅对自由泳比较有帮助,蛙泳不适合用脚蹼的,无论什么样的脚蹼。
(2) 仰卧打水:仰卧姿势,手握池槽,或由同伴帮助托其背部,做两腿交替打水,注意膝盖不要露出水面。(3) 滑行打水:练习时要求闭气,两臂伸直并拢,头夹于两臂之间。
先不要下水 在岸边练习手臂划水的动作、然后利用 浮板 在水里练习自由泳腿。然后有分解练习,就是游自由泳腿然后一只臂划水。
打腿的效率不好吧,记住脚面要绷直,内扣(感觉两只脚的大脚趾快贴上了),然后就是用大腿带动小腿就好了,记住小腿不要打水。自由泳最难的是平衡,您可以划水的时候稍微压一下水,再利用身体的转动换气。
自由泳讲究的是手脚的配合,感觉就像是在走路一样。一般不会的人首先应该进行手脚分解训练。
保持不了平衡是手和腿的动作不一致,又老抬头,头部和身体就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此身体失衡。人体在水中,如果没有急流,一般都是会浮在水面上的。在游泳池里自然可以浮起来。
通常情况下,练习1-2周左右就可以熟练掌握使用自由泳脚蹼的技巧。
如果是连续长时间游泳锻炼的话,有十几分钟戴手蹼或者脚蹼练就行。这可以防止戴手蹼产生的肩部疲劳过度和戴脚蹼产生的依赖感。
测试表明,运动员穿脚蹼训练一段时期后,踝关节的灵活性及运动幅度均显著提高,比普通运动员(不带脚蹼)踝关节的灵活性及运动幅度提高20一35 %。改进自由泳、仰泳及蝶泳打腿时,可借助脚蹼改进技术。
训练时,穿戴脚蹼的游距不宜过长,做好充分的热身和准备活动,刚开始时发力要轻,避免肌肉痉挛。因为穿脚蹼会影响足部对水的感觉,所以脱掉脚蹼后需要继续游上一段距离,寻找丢失的水感。
有两种脚蹼选择,一种是短的训练用脚蹼,蹼片长1到2英寸,一种是标准规格的脚蹼。标准规格脚蹼只适合蝶泳和学习波浪泳。短脚蹼最适合自由泳和仰泳的打水,因为短脚蹼容许正常打水的频率。
小时左右。一般4小时左右,千米17-18分钟的配速,千米25分钟就得4个多小时,以此类推。根据我国运动员等级标准20011,三级运动员200米蛙泳达标水平为3分43秒来推算:一名三级运动员用蛙泳游1000米最快也要19分钟以上。
1、对练自由泳有一定帮助。脚蹼的作用主要是加大推进力,省力,因为速度快,让人漂在水面上,便于练好手划动作;另外,对练仰泳和蝶泳也有一些帮助。
2、根本没有那个必要,反而对学习游泳有不好的影响 比如学习自由泳,脚打水的练习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如果戴了脚蹼是很快,但是有些动作细节你带了脚蹼根本无法体会到。
3、戴脚蹼可以让人更容易体会到鞭状打水,髋部发力的那种感觉。脚蹼能给游泳带来比较大助力作用,戴脚蹼游自由泳给我的感觉是嗖嗖地往前进啊,游蝶泳的时候也会觉得蝶的时候能更轻松。
4、带脚蹼游泳,能明显感觉到因提高游速而倍增的阻力。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因感受阻力的大小来寻找最适宜的身体位置,并不断改进技术,尽可能减少阻力,增大推进力。
5、脚蹼,为游泳、潜水提供强大的前进动力,脚蹼宽大的面积能提供强大的动力,不必靠划动双手以产生动力,使得双手能解放出来从事其他工作。脚蹼主要分为无跟和套脚型两种。套脚型脚蹼一般用于温暖水域或浮潜。
脚蹼分短脚蹼和长脚蹼。一般游泳锻炼用的是短脚蹼,适合自由泳,仰泳和蝶泳的打腿练习。脚蹼的作用是改善动作和力量训练 戴脚蹼可以让人更容易体会到鞭状打水,髋部发力的那种感觉。
有。是个很好的辅助器材。对爬泳腿部练习,特别是脚踝的动作效果有很大帮助。
测试表明,运动员穿脚蹼训练一段时期后,踝关节的灵活性及运动幅度均显著提高,比普通运动员(不带脚蹼)踝关节的灵活性及运动幅度提高25%—35%。因此当我们改进自由泳、仰泳及蝶泳打腿时,可借助脚蹼改进技术。
速度快时,多用6次腿、2次臂和1次换气进行完整配合;中等速度时可用4次腿、2次臂、1次换气。由于自由泳游速快,出发要求起动快、前冲有力、滑行短并尽快浮出水面,故多用爬台式平拍入水技术。
游泳带着脚蹼是加难法的原因:游泳带着脚蹼是加难法的原因是容易使脚皮肤、脚骨头受伤。训练时,穿戴脚蹼的游距不宜过长,做好充分的热身和准备活动,刚开始时发力要轻,避免肌肉痉挛。
学游泳用这些辅助工具好如下:泳镜 ,二泳帽,浮板,四拉力绳,脚蹼,手刨,踢腿板,中心浮标,肩部阻力带,游泳训练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