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和宁马是不是亲戚(宁马青马是什么意思)

2023-02-06 10:02:29 体育资讯 yemeh

请教西北马家军的历史及下场

历史:西北诸马的先人都是借镇压“回乱”而发家的,他们先后依附和效忠清政府、北洋军阀和蒋介石等历代统治者。核心权力采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方式。

马家军源于清末爆发的同治回乱,1872年,马占鳌等太子寺一战“黑虎掏心”大败湘军,之后力排众议,在马海宴、马千龄的支持下,挟胜而求抚,率众归降朝廷。

民国后,马占鳌子系在政争中淡出历史,马海宴子系和马千龄子系分据青海(青马)和宁夏(宁马),先后投靠北洋政府(冯玉祥)和国民政府(蒋介石),逐渐养大成为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

下场:1949年,马家军主要头目在与解放军的争斗中失败,马步芳,马步青与马鸿逵追随国民政府败退台湾,而后辗转至他国。

扩展资料:

马家军有一层很神秘的*色彩,更由于凶悍、残暴,战斗力很强,历史上红军吃过他们很大的亏。其实,马家军分宁马(宁夏马鸿奎、马鸿宾)和青马(青海马步芳、马步青)。

宁马的战斗力明显弱于青马,在同共军的交战史上没什么象样的胜仗。大家应记得,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陕北的最后一仗就是打马家骑兵,结果红军大获全胜。这打的就是宁马马鸿宾部。

青马部队士兵主要来自甘青两省交界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东乡族,即使后期融进了大量的汉族士兵后,浓厚的*观念意识也是整个青马部队强大的维系力量。

上层统治阶级利用*观念蒙蔽驱使下,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与仇杀,青马士兵在对外族和外族军队的征战中表现了很强的内聚力和奋勇精神以及残暴行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家军

彭老总横扫马家军,为1.3万红军报仇,徐帅逝世,骨灰撒祁连山

作者:常辰哲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一)究竟是“二马”还是“三马”,凶蛮的马家军是何来头?

近代军阀集团里,大多以封建宗族、师生关系和籍贯同乡维系。有一路军阀,自清末以来便纵横西北的始终以父子、兄弟继承协力,在甘肃、宁夏和青海三省愈坐愈强,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军政势力。这支军阀就是*的马家军。

平时我们常常听到“二马”“三马”的称呼,往往分不清楚,甚至张冠李戴,混淆了许多人物和史实。

“ 二马”通常是指派系,即“青(海)马”和“宁(夏)马”。“青马”代表是马步芳,“宁马”代表是马鸿逵。

“三马”的派系说法,是在“青马”和“宁马”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甘(肃)马”。但“甘马”早在二十年代冯玉祥进西北时就基本肃清了。

当然,“三马”在人物说法上,有“宁夏三马”和“西北三马”的区分。 “宁夏三马”是马福祥、儿子马鸿逵、侄子马鸿宾。“西北三马”是马鸿逵、马鸿宾和马步芳。

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

所以, “青马”的马步芳、马步青兄弟,“宁马”的马鸿逵、马鸿宾兄弟, 就组成了我们日常所讲的马家军主力。

(二)马家军野蛮狡诈而又极具西北特色的战法,让我军遭受重大损失

马家军最*的存在,莫过于制造了我军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次败仗。

马家军的战法,是西北独有地区的传统战法。河湟骑兵自古机动灵活,历史上但凡中原军队进西北,不加以深入研究,就会吃大亏。

“ 每值接仗,千群万骑,以相抗拒;一经击败,狼奔豕突,行走如飞。”

“ 贼剽锐殊甚,遇坚军则转瞬不见踪影,遇暇军则有隙即入,亦不即招架。”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兵力骤增,陕北的资源已经养不起那么多部队了。红四方面军兵力武器最强,再出去开辟一块新根据地,就成了当时的必然选择。

于是四方面军为了开辟新根据地,打通国际道路,向西走上了对抗马家军的道路。

骑兵的天敌是火炮和连发机枪,对于当时连步枪都配不齐的红军而言,打马家军的骑兵,谈何容易?

红四方面军的战士多为四川人,此前碰到的骑兵最多就是在过草地时川军的骑兵团。马家军骑兵的规模和力量岂是零零散散的川军骑兵能比? 习惯了在南方钻山入林,突然在广袤的西北戈壁滩上同大批骑兵作战,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于是,马家军不与红军正面硬打,发挥骑兵特长, 天天将红军的后卫部队截取一部,从武威到嘉峪关,截取了相当一部分兵力。这种切尾的办法,红军只能忍痛,不可能回头护尾。红军如果凭城坚守,就大力围攻。 疲劳追击使红军的休整和给养都成了问题,守城也守不住。

这给红军的很多将领都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徐向前回忆“敌人骑兵多,运动快”;秦基伟回忆“我们辛辛苦苦走了一夜,本想找个村庄休息一下,可敌人骑兵用不了两个钟头,就走完了我们一夜的路程”。

马家军一见红军炊烟,疾驰而来,把来不及吃的饭锅挑翻就逃走。用着红军用过的游击战那一套,让红军苦不堪言。

(三)彭大将军用胡宗南的重炮复仇,先打兰州“青马”后打银川“宁马”

马家军身上残留的浓重旧军队的陋习,特别是“青马”,比“宁马”更加凶恶,使被俘红军指战员遭受了极其残忍的摧残。

直至解放战争时期, 我军各部对于马家军都是另眼相看,无论攻防,历来是死打硬拼, 有的部队甚至有时出现违反俘虏政策的情况。

马家军民团的低劣装备和野蛮作风,在当时已经壮大的 *** 看来,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是一帮烧砸抢能力的匪徒而已。

以骑兵为主的作战形式,在连发武器和炮火打击下,是一点优势都没有的。第一野战军由于解放区资源有限,虽然相比于其他野战军的规模较小,武器装备相对简陋, 但还有一定数量的炮兵,也装备了连发武器(前后通过打击胡宗南获得了11个旅的装备), 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红军的装备水平。

1949年8月,毛主席发布《歼灭马匪步芳之指示》,掀开了消灭马家军、解放大西北的序幕。

兰州战役发起前,彭德怀以1兵团和18兵团的62军先攻克“青马”老巢临夏,直捣西宁,断了马步芳退路。

1949年8月22日,向兰州外围马家军阵地试探性攻击, 习惯了和胡宗南部队拼刺刀、略有轻敌的一野官兵,突然碰上马家军挥舞马刀的亡命徒,竟然没能夺下外围阵地。

8月25日,兰州总攻开始。 *** 以缴获胡宗南的重炮开路,逐街逐屋的白刃巷战,当日打得马家军全线撤退。 2兵团第3军第7师得知黄河铁桥是敌人撤退过黄河的*通路,当即迂回攻击黄河铁桥,打爆桥头的敌人弹药车,烧出一道火墙,切断了敌人退路。

攻克黄河铁桥,也和平津战役中攻克天津金汤桥一样,成了解放战争的经典一幕。

攻下兰州坚城是一野在大西北的第一次城市攻坚战,虽然付出了9500人的伤亡,但进军新疆、宁夏的通道已经完全打开。

“青马”覆灭,“宁马”也大难临头。9月19日, *** 总攻银川,三天即攻克,“宁马”覆灭。

“宁马”的马鸿宾起义,马步芳和马鸿逵乘飞机(马鸿逵中途降落汕头还险些被三野抓获)逃走,先后客死他乡。

粟裕用十四年时间,指挥华野消灭王耀武,为红十军团1万名指战员和方志敏报了仇;

彭大将军指挥的第一野战军横扫河西走廊,同样为十三年前的西路军牺牲的1.3万名红军指战员和董振堂报了仇。

徐向前元帅逝世后,把自己的一半骨灰撒在了祁连山脉,和牺牲的红军英灵陪伴在一起。

元帅和士兵,英魂永驻大西北。这片广袤土地,在此横刀立马的,只有英雄的人民军队!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

骑兵(13)红军(28)兰州(2)

青马和宁马是不是亲戚?

你说的这个是大决战电影中的词吧,其实就是一个地方势力的名

青马和宁马是不是亲戚(宁马青马是什么意思) 第1张

宁夏的马氏军阀盘踞西北20年,究竟拥有多少兵力?

马鸿逵的地盘则是宁夏地区,因此被称为宁马。至于两个军阀的性格,有人评价说马步芳是“野马,”马鸿逵是“滑马。”马鸿逵盘踞宁夏地区将近20年时间,到底拥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西北地区军阀与中原各地军阀的差异。中原各地的军阀,分为了直系军阀、皖系军阀、桂系军阀、奉系军阀等等。认真的说,中原各地的军阀集团基本上是清朝灭亡之后才逐步建立的。在1840年之后,清朝为了挽救自己风雨飘摇的地位,先后组建了北洋新军和南洋新军。在彰德会操之后,鉴于两大新军的出色表现,清朝开始鼓励各地督抚们组建新军部队。1912年,已经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各地的新军部队成为了各路军阀争霸的主要家底。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再加上没有强有力的人物稳定局势。1916年之后,北洋集团的大首领去世以后,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逐步开始。各路军阀相互进攻,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集团。除了北方的奉系、直系、皖系、鲁系等等,南方地区还有桂系军阀、川系军阀、滇系军阀、黔系军阀等军服集团。与中原各地军阀的情况完全不同,西北三马军阀则是在清朝统治末期,就已经逐步形成了。在清朝咸丰、同治皇帝在位时期,清朝主要忙于镇压江南太平天国和中原地区的捻军。再加上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面临南北危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对西北地区的实际控制力逐步减弱。尤其是到了同治皇帝在位时期,西北地区的局势,已经发展到了不能再坏的程度,西北各大城市告急,此时的清朝焦头烂额。清朝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东西捻军之后,经过一系列的争论,左宗棠开始负责西征事务。认真的说,在清朝末期的历史上,左宗棠的西征值得大书特书。如果没有左文襄的这次西征,我们很有可能出了陕西省,就已经出国了。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西北各地的动乱被成功镇压。

关于左宗棠平定西北的故事,作者以后和大家慢慢聊,非常悲壮。其实,清朝对西北地区的实际控制力仍然薄弱。不过,这并不是个别现象,清朝对江南各省的控制力同样也在下降。所以说,早在清朝统治末期,西北青海、宁夏地区的马氏势力,已经逐步形成了半割据的局面。对于这样的局面,无论是清朝,还是后来的北洋集团,都有心无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西北逐步形成了三大马氏军阀。三马分别控制了青海、甘肃和宁夏,其中,马步芳主要控制了青海省,因此,又被称为青马。马鸿逵控制了宁夏地区,又被称为宁马。

从1912年清朝灭亡到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各路军阀忙着相互进攻、混战,根本没有能力和能力染指西北,因此只能对西北三马进行安抚和封官许愿。至于西北三马的军队,马步芳的常备军不超过3万,马鸿逵的情况也差不多。我们分析一下具体情况,一个地区能够供养多少军队,都是由限度的。因为一个地区每年的财政收入、粮食收入,都是限度的。如果各方面条件有限,根本不可能供养大量的军队。截止40年代末期,宁夏地区的总人口只有119万,还不到中东部地区一个地级市的人口。

依靠百余万人口,马鸿逵不可能拥有太多的军队。1932年,马鸿逵开始主政宁夏地区。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在西北地区,军队是军阀的后盾。马鸿逵先后担任了第4军军长、第17路军总指挥、第17集团军总司令等官职。请注意,虽然军队的编制很大,但军队的数量有限。因为宁夏地区的客观事实,不可能供养大量的军队。40年代末期,根据西北野战军的情报,四马的军队加在一起,大约有8万人左右。其中,马步芳和马鸿逵的势力比较强。

按照这个标准计算,马鸿逵的常备军不会超过3万人。不过,西北骑兵确实彪悍。当年的西路军,曾经损失很大,21000多名官兵,最终只有4700多人返回了陕北。当然,当年的西路军装备简单,火力不足,让西北骑兵钻了很大的空子。一转眼到了40年代末期,百万雄师过大江。第三、第四野战军向东南、华南等地进军,第二野战军挺进西南地区、第一野战军的主攻方向就是西北各地,鉴于西北野战军兵力、装备等问题,华北地区部队的两个兵团,专门划入了西北野战军指挥。

其实,三马内部一直在内斗,并非铁板一块。在西北野战军向西挺进的过程中,青马和宁马最终闹僵。在马步芳一败再败的时候,马鸿逵选择了坐壁上观。兰州战役中,马步芳的精锐损失很大,兰州、西宁等城市先后解放。随后大军进入宁夏地区,惊慌失措之下,马鸿逵带着搜刮来的大量财物(7吨黄金)和6个老婆,乘坐飞机逃跑。与马步芳不同,马鸿逵逃跑以后,长期生活在美国,最后在洛杉矶去世。

马鸿逵的常备军最多不超过3万,但是面对西北野战军的时候,马鸿逵自然也不甘心失败,上演了二丁抽一。一时之间,总兵力达到了10万以上。但即便如此,也没有挡住西北野战军的脚步。我们顺便聊聊对付西北骑兵的办法,西北骑兵彪悍,突击力和机动性强(让我想到了当年的西夏铁鹞子)。但是在现代战争中,骑兵最怕飞机和火炮轰击。在自身没有飞机的情况下,西北野战军装备了为数不少的轻型火炮。再加上其他轻重火力,远非14年前的水平。最后,马氏军阀们引以为傲的西北骑兵折戟沉沙。

中华民国成立后,有众多军阀并立,请梳理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北洋军阀——袁世凯

直系军阀(北洋军阀嫡系分裂而成)——冯国璋、曹锟、吴佩孚

皖系军阀(北洋军阀嫡系分裂而成)——段祺瑞

奉系军阀(北洋军阀旁支)——张作霖

直鲁联军(奉系军阀分支)——张宗昌

东北国民军(奉系军阀分裂而成)——郭松龄

东北军(由奉系军阀直接易帜而成)——张学良

国民军系(直系军阀分化演变而成)——冯玉祥、胡景翼、孙岳

五省联军(直系军阀分支)——孙传芳

西北军(以国民一军为主体组成的集团)——冯玉祥

晋绥军(由清末新军第八十五、八十六标起义后建成)——阎锡山

傅作义集团(由晋绥军分出)——傅作义

商震集团(由晋绥军分出)——商震

甘马集团(原马占鳌家族武力)——马廷骧

青马集团(原马海晏家族武力)——马步芳、马步青

宁马集团(原马千龄家族武力)——马鸿逵、马鸿宾

马仲英集团(马步芳堂弟,但非青马一脉)——马仲英

滇系军阀(由清末新军第十九镇发展而来)——蔡锷、唐继尧、顾品珍、龙云、卢汉等

桂系军阀(西南派系之一)——陆荣廷、陈炳琨、沈鸿烈等

川军集团(西南派系之一)——刘存厚、熊克武、刘湘、刘文辉等

黔军集团(西南派系之一)——刘显世、王文华、袁祖铭、王家烈等

粤东军阀(广东革命政府分出)——陈炯明

新桂系(由旧桂系脱胎而出)——李宗仁、白崇禧、黄绍弘、黄旭初

粤军(由北伐第四军发展演变而成)——李济深、陈铭枢、陈济棠、张发奎等

湘军(由旧湘军演变而成)——谭延闿、唐生智、程潜等

镇嵩军(豫西各路豪杰加盟组成)——刘镇华

毅军(为清末旧军)——赵倜

安武军(为清末旧军)——倪嗣冲

定武军(为清末旧军)——张勋

新定武军(倪嗣冲收编定武军后组成)——张文生

新疆军阀(地方军阀)——杨增新、盛世才等

孙殿英集团(豫西绿林武装)——孙殿英

建国豫军(民初河南民众武装)——樊钟秀

中央军(由北伐第一军发展而来)——蒋介石

你这问题太大了,不太好回答。我给你些主要军阀的由来,及首领。。

青马和宁马的覆灭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准备发动全面内战,他极力拉拢西北三马为打内战而效命,先后任命马鸿逵、马鸿宾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长官为张治中)。然而马步芳与马鸿逵矛盾重重,使得马步芳领导的青马部队和马鸿逵领导的宁马部队无法协调统一作战,使得马家军在西北的实力锐减。 1949年8月20、21日,解放军发起兰州战役,但是遭到青马反击而失败,没有得到一个阵地。被称为兰州战役的“试功”阶段。 8月25日,解放军发起兰州战役的总攻。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进行攻击窦家山、古城岭、营盘岭、沈家岭等地,青马则是依靠骑兵冒着解放军猛烈炮火漫山遍野的冲过来,以整连整营的密集队形一次一次地反冲锋。26日中午,战斗基本结束,兰州解放,同时也结束了马家军、胡宗南在西北长达40余年的统治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