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简史(阿根廷前身)

2023-01-03 6:03:02 体育资讯 yemeh

阿根廷的立法机构有哪些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

阿根廷议会概况

议会正式名称:阿根廷国民议会

【议会简史】从19世纪初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到1854年期间,阿根廷没有专门的议会机构,立法职能主要靠立宪会议行使。1812年民族独立的先驱何塞·圣马丁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第二年即召开立宪大会,准备宣布独立。与会者提出了两个宪法草案,大会最终在这两个草案的基础上制定了第三个宪法草案,主张建立“不可分割的完整国家”。因客观历史条件所限,会议未能如期批准独立和颁布宪法。尽管如此,大会仍通过了有关行政章程,颁布了关于国徽、国歌、铸币、废除贵族爵位和奴隶制度以及设立*长官制等重要法规。

1816年独立前夕,第二次立宪大会在图库曼举行,故名图库曼议会。在会议头几个月里没有什么进展,后在圣马丁的要求下,于7月9日通过独立宣言。阿根廷在正式宣告独立后,国家仍长期处于分裂列和动乱状态。1817年图库曼议会迁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并指定5名议员组成一外委员会来起草宪法。1819年立宪大会通过了阿根廷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从而结束了按临时法规治理国家的局面。但这部宪法主要体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一省的意志,确定了集权制的国家形式,因而遭到主张联邦制的内地省份的反对,遂于第二年失效。1824年至1827年间,阿根廷再次举行立宪大会,并于1826年底通过了一部新宪法,但该法仍坚持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因此又遭到各省的反对而未能生效。鉴于全国处于无政府状态,各省之间为保障和平抵御外来侵略签署了许多省际条约。这些条约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成为制约阿根廷各省关系的惟一准则,而且还成为以后制定新宪法的基础。1853年5月1日立宪大会批准了阿根廷第一部联邦制宪法。在国家结构方面,该法既主张联邦与各省关系平等,又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形成联邦制与单一制混合的制度。从此,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固定下来。1949年,庇隆政府为推行社会改革计划,提出修改宪法。这次修宪吸收了民族主义和国有化思想,并增加了社会正义的内容,规定财产和资本必须为民族经济服务,国家可以通过法律干预经济和垄断某种活动,规定矿产和其他自然资源为国家所有,公用事业由国家经营。此外,修改后的宪法将总统选举由间接改为直接选举。这一宪法被1956年通过政变上台的军政府废除。在从60年代到80年代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阿根廷由军人统治。军政府制定了超越宪法的章程和条例,使宪法基本失效,直至1983年阿根廷向民主制度过渡后,宪法的*法律地位才得以恢复,议会也随之恢复正常活动。1994年阿根廷召开立宪大会,再次修改了宪法。修改后的宪法规定,总统可以连选连任,但任期由6年缩短为4年,不限定总统候选人的*信仰;首都市长改由直接选举产生;在政府中设立内阁长官(相当于总理)职务,负责国内全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和政府同议会的关系,内阁长官由总统任命,但议会有权撤换其职位;总统可颁布必要的和紧急的法令,议会必须承认总统法令的有效性。此外还将16项保障人权的国际协议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尊重土著人权利,列入了宪法。

【议会权力】议会具有立法,监督政府,决定国家财政、税收、内外政策等职权。在政治方面,议会有权最终商定国界、确定省界、建立新省、确定位于各省范围之外的国家辖区的组织管理和政府;处理边疆安全事宜;建立*法院的下级法院;批准大赦;接受或拒绝共和国总统和副总统的辞职,宣布进行新的选举,统计选票,修正选举结果;对总统、副总统、各部部长及*法院或下属法院法官提出弹劾;批准或废除同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以及同罗马教廷签署的协定,决定同教会的关系;批准总统宣布战争或和平,在战争或和平时期定军队编制,制定军队管理条例和制度,授权各省或数省建立民团,用以镇压内乱和对付外侮;批准外国军队进入国家领土和本国军队开赴国外;遇内乱时,宣布紧急状态,批准或取消总统宣布的戒严令。在一般立法方面,议会有权批准一切基本立法,如民法、刑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教育法等,各省对这些法律只有执行的义务,没有立法的权利。在经济方面,议会有权制定海关法,规定进中税和出口税;建立国家银行,制定银行章程;决定偿还国家内外债务;决定国家行政支出的年度预算;通过或衡标准;制定内河航运、外贸和省际贸易规则;颁布旨在促进工业发展、移民、修建铁路、垦殖和转让国有土地、利用外资、矿产开采等法律。除上述议会两院共享的权力外,参众两院拥有各自特别的职权。如税假和征兵的立法权专属众议院。对总统、副总统、各部部长和*法院及其下属法院的法官的弹劾案只能由众议院向参议提出,但这类案件必须经三分之二到会的众议员通过才能成立。众议院可以召集关于法律问题的公民投票,如得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便可自行颁布法律。参议院的专属职权包括:有权对除征税法和征兵法以外的所有法律提出立法动议,负责对众议院提出的弹劾案进行公开审判,但如被告是国家总统,参议院有关会议应由*法院院长主持,参议院的判决须经三分之二到会参议员的通过才能成立,其判决只限于罢免被告职务或宣布被告不能在国内任荣誉职位或领取报酬的职位,给被告判罪取决于普通法院依法进行的审判的结果。此外,总统任命法官、*外交官和*将领以及遇到外来侵略时宣布紧急状态,都需要有参议院的同意和批准。从参议员的就任条件和参议院的特权看,阿根廷参议院或多或少继承了欧洲贵族院的一些职能。

【议会选举】阿根廷参众两院的选举方式不尽相同。众议员由各省和首都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最初每个众议员代表的居民人数为2万人,1898年改为3.3万人。由于人口逐步增加,众议员代表的居民基数也随之发生变化,如1920年为4.9万人,1958年为8.5万人,1973年为13.5万人,1983年为16.1万人。目前众议院的议员已增加到257名。凡年满25岁、享有4年以上公民权和所属选区出行或在该区居住满两年者,均有资格当选为众议员,任期4年,可以连选任。众议员缺额时,由有关选区组织补选。众议院每年改选一半议员,为此,第一届议员在议会会议后即抽签决定两年后应离任的议员。参议院由每省各两名参议员组成,各省参议员由该省议会以多数票选出,首都的两名参议员由选举人团用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参议员的任期为9年,每三年改选三分之一议员,可以无限期连选连任。各省参议员代表各省的利举办,各省在参议院中处于平等的地位,每个参议员都有一票表决权。凡年满30岁、享有6年以上公民权、享有一定数额的年金或年收入、出生在选举省或在该省居住两年以上者,均可当选为参议员。目前72人的参议院是由22个省、首都联邦区和火地岛共24个行政单位各自直接选举产生的3名参议员组成。在各省的3席中,两席属得票最多的政党,一席属得票数居第二位的政党。参议员的任期改为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仍可连选连任。参议员如缺额,由所属行政单位组织补选。

【议会组织机构】阿根廷议会的组织机构有两个层次。一是领导层,参众两院均设有领导委员会,是主持本议院会议和工作的*领导机构。众议院每年在议会开幕前4天举行预备会议,按多数选举制选出议长、第一副议长和第二副议长。众议院领导委员会由议长、第一和第二副议长、1名立法秘书(由资格最老的议员提任)和1名行政秘书组成。在参议院,议长由国家副总统提任,但每年按*多数选举规则选出1名临时议长、第一副议长和第二副议长、参议院领导委员会的构成与众议院相同,由临时议长、第一和第二副议长、1名立法秘书(由资格最老的议员担任)和1名行政秘书组成。参众两院还可在议员之外从议会工作人员中挑选两名秘书和代理秘书作为常设人员。二是常设机构,参众两院都有若干常设委员会、分别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各委员会成员由两院直接任命或根据领导委员会的建议任命,一般尽可能考虑各党派的代表性。众议院设宪法事务委员会、预算和财政委员会、外交和*事务委员会、普通立法委员会、土地立法委员会、劳动立法委员会、公共教育委员会、司法委员会、弹劾委员会、公共工程委员会、交通运输委员会、工业和贸易委员会、国防委员会、申诉和权限及规章制度委员会、国家辖区委员会、市政事务委员会、社会经济委员会、卫生和社会医疗委员会、刑事立法委员会等19个常设委员会。参议院设宪法事务委员会、外交和*事务委员会、普通立法委员会、预算和财政金融委员会、协议委员会、农工贸委员会、卫生和社会医疗委员会、陆军和海军委员会、司法和公共教育委员等9个常设委员会。各委员会负责对各自有关的事务和立法提出意见。在议会闭会期间它们仍继续工作。众议院的常设委员会委员的任期为两年,具有表决权,副议长可以参加其中某一个委员会。参议院的常设委员会委员任期为3年,临时议长和副议长可参加其中某一个委员会。各委员会只有在选出主席和秘书后才能正式成立。此外,议会在行使监督行政和司法权的职能时,可根据需要成立专门调查委员会,调查活动围绕提出议案、修改法律或追究政府官员责任等使命进行。调查委员会还有权对本院议员执行纪律。这类委员会可由参众两院别建立,也可由两院指定议员联合组成,其成员的任期一般到完成使命时为止。

【议长的地位和议员的权利】议长是阿根廷议会两院的*领导人,他们的主要职权有:宣布议会开会,制定和宣布议程,主持讨论,提议表决和宣布表决结果,决定有关议会内警卫、维持秩序和秘书工作的设置,提请议院通过本议院的工资和开支预算,任命和撤换本议院的工作人员,监督有关人员遵守本议院的规章制度。议长在主持会议时不能对讨论的问题发表意见,但如果会议由副议长主持,议长可以在自己的议员席上发表意见。议长只有在表决无结果时才能参加表决。议长可代表议院讲话,但事先须经议院批准。在阿根廷,参众议员均享有提出法律动议、在辩论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任何议员不能因其在任职期间发表的观点、言论和演说而受到司法指控、询问或干扰。议员在任职期间不能被拘留,但犯有构成死刑、被剥夺公民权或最重刑罪者,或在作案现场被捕者除外。参众议员如在普通法庭受到书面控告,须经开庭审理核实,并取得所在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的同意,议院方能免除其职务,并将被告交付法官审判。议员还有权就国家*行政官员的工作或行为提出质询或弹劾的动议,参加对他们的质询和弹劾的讨论。议员每年从国库领取一份由法律规定的报酬。议员可参加议会党团活动。众议院规定,3人以上政治倾向相近的议员可以组成集团。若一个政党只有1名或两名议员,这1名或两名议员也可按集团方式活动。

【立法程序】根据阿根廷宪法,除归众议院负责的征税和征兵法律外,国家总统和参众议员都有对其他各种法律的提案权。某项法律草案经总统或议员提出后,先在一个议院辩论通过,然后交另一个议院讨论;一俟两个议院都通过,便交总统审查。如果总统批准则作为法律由总统颁布实施。任何法律草案交总统后10天内未被退回就被认为已获批准。一旦一个议院通过的一项议案被另一个议驳回,就不能在当年的议会会议上重新提出审议。如果另一个议院只作了修改和补充,可将议案退给原提案议院审议,经修改补充的法律草案被提案议院三分之二票数通过便可交总统审查。倘若这些补充或修改被原提案议院拒绝,有关议案将再次转交审议的议院,后者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后,再将该议案退给提案议院,提案议院对审议议院所作的修改和补充若无三分之二票数反对则被认为议案获得通过,然后再由总统批准颁布。一项法案如被总统全部或通过,然后再由总统批准倾布。一项法案如被总统全部或部分驳回,该法案须连同总统的意见一起退给提案议院复议,如得到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则再次交给另一议院审议;如审议议院予以通过,法案便成为法律,可交总统颁布实施,总统的否决便告无效。但在此情况下,两院采用记名投票方式,投票者的姓名、赞成或反对的理由,以及总统的异议都应予以公布。假如参众两院对总统的异议有分歧,有关法案便不得再列入当年的议会议程。

三分钟读懂阿根廷简史

提起阿根廷,你能想到什么?梅西、马拉多纳、马岛战争、《阿根廷别为我哭泣》,除此之外,似乎我们了解的并不多。

最近,俄罗斯发言人透露,阿根廷已申请加入金砖国家。这个国家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

与美洲许多国家一样,这片土地上的土著是印第安人。16世纪开始,陆续有欧洲人到来。随着欧洲的殖民和杀戮,印第安人不断逃离这个地区,土著人越来越少。

16世纪中叶,阿根廷以及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等地区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拿破仑 执掌法国期间入侵西班牙,翻了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任命自己的兄长约瑟夫为西班牙国王。于是,西班牙对南美洲的殖民地控制力越来越弱。

1810年5月25日,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 “五月革命” 爆发了,阿根廷成立了自己的政府委员会。

西班牙人不甘心失败,开始镇压各地的独立战争。1812-1813年,阿根廷民族英雄 圣马丁 (全名:何塞·弗朗西斯科·德·圣马丁·马托拉斯)率军击败了进犯的西班牙军队。1816年7月9日,阿根廷正式独立。

实际上,圣马丁不仅解放了阿根廷,他对智利和秘鲁的独立与解放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阿根廷、智利和秘鲁三国共同尊其为“祖国之父”。

阿根廷独立后,由于地广人稀,很快成为欧洲人热衷的移民目的地。

1861年到1920年的60年间,是移民阿根廷的高潮时代。 人数最多的是意大利人,约380万人,其次才是西班牙人,约150万人。

此外,德国、法国、波兰和俄罗斯移民也超过10万人,葡萄牙、希腊、乌克兰、克罗地亚、捷克、爱尔兰、英国、瑞士、荷兰、匈牙利和丹麦等国也都有相当数量的人移民到了阿根廷。

阿根廷在 历史 上所接受的移民数字高达660万人,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

阿根廷成为一个纯纯的白人国家。目前阿根廷4500万人中,白人和混血白人占比达到了 95% ,这一比例不但远远超过其它拉美国家,而且比美国和加拿大都高。

阿根廷在经历独立之后的内乱、政治体制变革等之后,凭借丰厚的资源、不断增长的人口、发达的农牧业和工业化,经济不断发展繁荣,一度成为富裕国家。

1929年美国大萧条之后,阿根廷的经济也受到巨大影响。经济上的停滞,导致了内乱和政局不稳,出现军、文人交替执政的局面。

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阿根廷战败,对国内局势无异于雪上加霜,军政府倒台。(马岛之战可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1983年,民选政府上台,但经济问题依旧没有很好解决。2001年,阿爆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和 社会 危机,时任总统德拉鲁阿被迫辞职。

阿根廷农牧业发达,能矿资源丰富,是世界粮食和肉类生产出口大国,有“ 粮仓肉库 ”之称。工业门类较为齐全,钢铁、 汽车 、核工业、生物柴油在拉美处于领先地位。

阿根廷是 拉美第三大经济体、全球重要新兴市场和二十国集团成员国。 如今,阿根廷申请加入金砖国家,他能如愿吗?我们拭目以待。

阿根廷简史(阿根廷前身) 第1张

关于阿根廷的礼仪文化

阿根廷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Argentine),简称阿根廷。是拉丁美洲南部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面积276万平方公里。人口3150万。白种人占97%.几乎全是欧洲移民的后裔。主要*天主教、教徒占全国人口的94%.宪法规定,正副总统必须是天主教徒。西班牙语为国语。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货币阿廷比索Argentin Peso.

阿根廷具有发展经济巨大潜力。它是世界上谷物、肉类和羊毛的主要输出国,故称为“世界粮仓和冷藏库”。牧场和草原占全国土地的50%.加工制造业很发达。能源已接近自给自足。

阿根廷是拉丁美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1987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亿美元,当年的人均收入为2540美元,粮食、肉类出口均居世界前列,在拉丁美洲国家中,仅次于巴西及墨西哥,为拉丁美洲第三经济大国。

阿根廷政府实行总统制。总统由人民选举,任期4年。国会分参众两院。1972年2月19日与我国建交。

阿根廷的商务礼俗,必须穿保守式样的西装。若在餐厅吃晚餐,也要穿西装,结好领带,一副绅士模样。即使你是外地来的观光客,也绝不例外。

外国人经常以服装取人,如果衣履不整,他们就认为你这个为并不正派,服装就是他们据以做“人物评价”的基准。因此,到公司或机关访问,或到客商家做客,你都必须西装革履,整整齐齐才行。穿灰色西装去访问对方,印象一定会被大打折扣,不能不慎。

阿根廷人久别相见,男人互相拥抱,女人则握住对方双手并亲面颊。送礼不要送衬衫、领带之类贴身用的物品,阿根廷人喜欢别人夸奖他们的孩子、家里的陈设和他们的菜。避免谈论有争议的*、政治问题。可以谈谈体育,特别是足球以及当地的公园。

在阿根廷乘火车,你若在特等厢或头等厢脱下上衣,打算轻松一下,随车的车长会马上向你提出警告。据载,当年贝隆当政的时代,他曾经喊出一个口号:“脱下上衣,以更轻松的心情努力工作”。据说,不但效果全无,还引起了反感。保持体面,重视礼节——在这方面,阿根廷人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

在阿根廷,拜访*有必要事先约会。阿国商界流行以握手为礼,交换名片频繁。一般而言,谈生意的态度仍以保守谨慎,予人印象较佳。阿根廷许多商人会说英语,此外,意大利语和德语也是常用“外语”。椐当地人说,二次大战时,在一德国军舰被围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外拉普拉他河口,全舰官兵后来弃舰登岸,成为阿国德裔商界中的一股力量。

阿根廷人在饮食上习惯吃欧式西菜,以吃牛、羊和猪肉为主,尤以烤全牲为其传统的食品。阿根廷商人喜欢邀请你至家中做客,餐桌上免不了阿国正宗牛肉。到阿根廷人家里做客,可给女主人送上一束鲜花或一些糖果。翌日勿忘谴人送花给主人致意。阿国人对其“牛仔”文化亦感骄傲,不免称赞两句。注意一点,晚餐到晚上9-10点钟才开始,餐前会有尾酒会,也得到7-8点钟才会开始。对大多数阿根人来说,有一个习俗语十分有趣。这就是阿根人在过元旦时都习惯要在江河里洗一次澡,称之为“新年浴”,这是新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把一篮又一篮的鲜花撒在江河的水面上,然而后大家跳进这落英缤纷的“花海”中,用花搓全身。据说,这样可以洗掉污垢和霉气,换得吉祥和富贵。

商务活动,5-11月最宜往访。圣诞节与复活节前后两周不宜。1-3月为阿根廷“暑假”度假期。各大城市饮水安全。海关免税香烟8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半磅、酒4瓶。无货币管制。阿根廷禁止邮寄没有洗干净的旧针织品。

阿 根 廷 概 况

国名:阿根廷共和国(Republic of Argentina, Republica Argentina)

国名由来:西班牙语中,阿根廷与拉普拉塔两词意义相同,均为“白银”。1527年,班牙探险家塞瓦斯蒂安·卡沃托率领一支远征队到达南美大陆后,从一个宽阔的河口溯流而上,深入到内地。探险家们发现当地印第安人佩带着很多银制的饰物,以为当地盛产白银,便将这条河命名为拉普拉塔河,把这一地区称为拉普拉塔区。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后来又将拉普拉塔区改为省。19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省宣布独立,并将国名正式定为阿根廷。阿根廷一词源于拉丁文,不仅是指具体意义上的白银,同时寓意“货币”、“财富”。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虽不产白银,但有着肥沃的土壤,丰茂的草原,良好的气候,这使阿根廷成了“世界的粮仓和肉库”,财富滚滚而来。因此,把这个国家称之为“阿根廷”,真是再恰如其分不过了。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自上而下由浅蓝、白、浅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间是一轮“五月的太阳”。太阳本体酷似一张人脸,是阿根廷发行的第一枚硬币的图案,沿太阳本体圆周等距离分布着32根弯直相间的光芒线。浅蓝色象征正义,白色象征信念、纯洁、正直和高尚;“五月的太阳”象征自由和黎明。

每年6月20日为国旗日—— 1810年,阿根廷爆发了*的五月革命,推翻了西班牙总督,开始了伟大的独立战争。为了鼓舞士气,指引部队作战,领导独立战争的贝尔格拉诺将军亲自设计并指导制作了一面浅蓝色和白色相间的旗帜。这两种颜色分别象征着纯洁和虔诚。1916年9月9日,阿根廷共和国宣布成立时,升起的就是这面旗帜。从此,它被正式确定为阿根廷国旗。

国徽:为椭圆形。椭圆面上蓝下白,为国旗色,上端有一轮“五月的太阳”,寓意同国旗。椭圆形中有两只紧握着的手,象征团结;手中握有“自由之竿”,象征权利、法令、尊严和主权;竿顶为红色的“自由之帽”。椭圆形图案由绿色的月桂树叶环绕,绿色象征忠诚和友谊,月桂树叶象征胜利和光荣。

国树:赛波树

国花:灿若红霞的赛波花。赛波树属木本豆荚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美地区。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拉普拉塔地区的印第安人不断奋起反抗。传说,在一次战斗中,一位印第安部落酋长不幸阵亡,她的女儿阿娜依挺身而出,指挥战斗,与西班牙殖民者浴血死战,最后她也被俘。西班牙殖民者将阿娜依绑在一棵赛波树上,要用火烧死她。阿娜依在熊熊的大火中慷慨就义。此时,花期未到的树上突然盛开出满枝累串的、如火如血的红花。1942年,阿根廷通过一项法令,正式确定赛波花为阿根廷的国花。

阿根廷乌斯怀亚市的火地岛国家公园。阿根廷火地岛首府乌斯怀亚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被称为“世界尽头”。乌斯怀亚在印第安语中是“观赏落日的海湾”之意。

国鸟: 棕灶鸟

独立日: 7月9日(1816年)

国庆日: 5月25日(1910)

马岛战争老战士日:4月2日(1982年)

国家政要:总统内斯托尔·基什内尔(Nestor Kirchner),2003年5月任职。

自然地理: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为拉美第二大国,仅次于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同智利接壤,北界玻利维亚、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和乌拉圭为邻。地势由西向东逐渐低平。西部是以脉绵延起伏、巍峨壮丽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30%;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的农牧区;北部主要是格兰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亚高原。主要山脉有奥霍斯·德萨拉多山、梅希卡纳山,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为南美洲万峰之冠。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别德马湖。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的乌马瓦卡峡谷,曾是古老的印加文化传到阿根廷的通道,被称为“印加之路”。阿根廷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和银等。

景观壮丽的伊瓜苏大瀑布

人口:3780多万。主要民族是欧洲人和印第安人,其中白种人占97%,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及其他人种占3%。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居民87%信奉天主教,其余的信奉基督教新教及其他*。

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是拉美最繁华的都市之一,西班牙语意为“好空气”。该市位于拉普拉塔河西岸,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有“南美巴黎”之称。市内以街心公园、广场和纪念碑众多而*。城市建筑多受欧洲文化影响,至今还保留有几个世纪前的西班牙和意大利风格的古代建筑。有人口278万(2001年),包括近郊19个区的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共1383万人(2001年)。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4个行政单位。由22个省、1个地区(火地岛行政区)和联邦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组成。各省名称如下:布宜诺斯艾利斯、圣菲、科尔多瓦、门多萨、图库曼、恩特雷里奥斯、查科、科连特斯、萨尔塔、圣地亚哥德埃斯特罗、米西奥内斯、圣胡安、胡胡伊、里奥内格罗、福莫萨、丘布特、圣路易斯、内乌肯、拉潘帕、卡塔马卡、拉里奥哈和圣克鲁斯。

身着北部传统服装的舞蹈

简史: 16世纪前居住着印第安人。1535年西班牙在拉普拉塔建立殖民据点。1776年西班牙设立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的拉普拉塔总督区。1810年5月25 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掀起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第一个政府委员会。1812年起,阿根廷人民在民族英雄圣马丁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西班牙殖民军的大规模武装斗争,终于在1816年7月9日宣告独立。1853年制定第一部宪法,建立了联邦共和国,乌尔基萨当选为第一任总统。1862年巴托洛梅·米特雷担任总统,结束了独立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自20世纪30年代起出现军人与文人交替执政的局面。1983年,阿方辛民选政府上台,恢复宪制,大力推进民主化进程。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和英国因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问题,爆发了马岛战争,同年6月14日,英军击败了阿军,继续占领马岛。

政治:1853年制定第一部全国统一宪法。1994年8月22日,宪法经第四次修改后实施。修改后的宪法规定,阿根廷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代议制民主,内阁是政府执行机构。总统、副总统由普选产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执掌国家*行政权,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宪法还规定设内阁总理一职。总理、部长和总统府各国务秘书均由总统任命。议会是国家*立法机构,国会分参、众两院,拥有联邦立法权,参、众议员均由直选产生,可连选连任。

求阿根廷的介绍。谢谢了啊。

国名:阿根廷共和国 Republic of Argentina

阿根廷首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

经纬度:33.29S 60W

国名由来:在西班牙语中,“阿根廷”与“拉普拉塔”两词意义相同,均为“白银”。

1527年,西班牙探险家塞瓦斯蒂安·卡沃托率领一支远征队到达南美大陆后,从一个宽阔的河口溯流而上,深入到内地。探险家们发现当地印第安人佩带着很多银制的饰物,以为当地盛产白银,便将这条河命名为拉普拉塔河,把这一地区称为拉普拉塔区。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后来又将拉普拉塔区改为省。18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省宣布独立,并将国名正式定为阿根廷。阿根廷一词源于拉丁文,不仅是指具体意义上的白银,同时寓意“货币”、“财富”。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虽不产白银,但有着肥沃的土壤,丰茂的草原,良好的气候,这使阿根廷成了“世界的粮仓和肉库”,财富滚滚而来。因此,把这个国家称之为“阿根廷”,真是再恰如其分不过了。

人口:3780多万。主要民族是欧洲人和印第安人,其中白种人占97%,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是南美洲各国白种人比率*的国家。城市人口占五分之四。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及其他人种占3%。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居民87%信奉天主教,其余的信奉新教及其他*。

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是拉美最繁华的都市之一,西班牙语意为“好空气”。该市位于拉普拉塔河西岸,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有“南美巴黎”之称。市内以街心公园、广场和纪念碑众多而*。城市建筑多受欧洲文化影响,至今还保留有几个世纪前的西班牙和意大利风格的古代建筑。有人口278万(2001年),包括近郊19个区的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共1383万人(2001年)。

国旗:阿根廷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自上而下由浅蓝、白、浅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间是一轮“五月的太阳”。太阳本体酷似一张人脸,是阿根廷发行的第一枚硬币的图案,沿太阳本体圆周等距离分布着32根弯直相间的光芒线。浅蓝色象征正义,白色象征信念、纯洁、正直和高尚;“五月的太阳”象征自由和黎明。 每年6月20日为国旗日——1810年,阿根廷爆发了*的五月革命,推翻了西班牙总督,开始了伟大的独立战争。为了鼓舞士气,指引部队作战,领导独立战争的贝尔格拉诺将军亲自设计并指导制作了一面浅蓝色和白色相间的旗帜。这两种颜色分别象征着纯洁和虔诚。1916年9月9日,阿根廷共和国宣布成立时,升起的就是这面旗帜。从此,它被正式确定为阿根廷国旗。

货币: 比索

国徽:阿根廷国徽为椭圆形。椭圆面上蓝下白,为国旗色,上端有一轮“五月的太阳”,寓意同国旗。椭圆形中有两只紧握着的手,象征团结;手中握有“自由之竿”,象征权利、法令、尊严和主权;竿顶为红色的“自由之帽”。椭圆形图案由绿色的月桂树叶环绕,绿色象征忠诚和友谊,月桂树叶象征胜利和光荣。

国歌:阿根廷的《祖国进行曲》,是拉丁美洲的第一首国歌。 1813年5月11日,阿根廷国会通过决议确定由比森特·洛佩斯·伊普兰内斯(Vicente López y Planes, 1785 - 1856)作词、布拉斯·帕雷拉普(Blas Parera,1777-1820)谱曲的《祖国进行曲》(Marcha Patriótica)为阿根廷国歌。1900年,胡里奥·罗卡(Julio Argentino Roca 1843-1914。1880-1886和1898-1904年为阿根廷总统)总统颁布法令规定每逢在法定节日,学校举行的仪式上需合唱国歌的第一和最后一小节。

歌词大意:大地的生民!听神圣的呼声:自由,自由,自由!奴隶的枷锁被打破,被打破;自由登上宝座。充满尊荣的宝座已经建成,胜利归南方各省联盟!全世界自由人民齐欢呼: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

新生的英雄们精神抖擞,好象武神一样雄赳赳。他们胸怀里充满豪情,阔步前进使大地发抖。印加人正从坟墓里苏醒,重新燃烧起满腔热情,鼓励他们的儿女去重建往昔祖国的赫赫令名,往昔祖国的赫赫令名!

山崖崩裂,城墙倒坍,轰隆隆地响声震天;复仇和战争的呼声四起,到处一片狂澜。凶恶的暴君包藏着妒忌心,吐出毒液来恶臭难闻,手昊挥舞着染血的军旗,挑起战争,残酷无人性,挑起战争,残酷无人性!

阿根廷人,侵略者向你们挑战,他们卑鄙而又傲慢,狂歌狞笑,践踏我们的土地,终将失败,注定无疑。一同慷慨地宣誓的勇士,为了自由而奔赴战场痛打这一群嗜血的虎狼,意志坚强如铁壁铜墙,意志坚强如铁壁铜墙!

勇敢的阿根廷人奔赴缰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战斗的号角随着炮声隆隆,响彻南方的战场上。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抗战的先锋,带领*的联盟城市,他们将挥起强壮的手臂,绞死傲慢的伊伯利亚之狮,绞死傲慢的伊伯利亚之狮!

胜利之神展开光辉的双翅,庇护阿根廷勇士。暴君看见了屁滚尿流,连忙夹着尾巴逃走。他交出军旗和武器来投降,赢得战利品,归功自由。人民鼓舞着光荣的彩翼,气概豪迈,扬眉昂首,气概豪迈,扬眉昂首!

从南极到期北极响彻号声,传送赫赫声名,它用美洲的名义向人们反复呼唤,生民,请听:充满尊荣的宝座已经建成,胜利归南方各省联盟!全世界自由人民齐欢呼: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

记住桂冠怎样得来,让它永远存在!我们生得有光彩,死也要死得有光彩。

国树:赛波树

国花:灿若红霞的赛波花。赛波树属木本豆荚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美地区。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拉普拉塔地区的印第安人不断奋起反抗。传说,在一次战斗中,一位印第安部落酋长不幸阵亡,她的女儿阿娜依挺身而出,指挥战斗,与西班牙殖民者浴血死战,最后她也被俘。西班牙殖民者将阿娜依绑在一棵赛波树上,要用火烧死她。阿娜依在熊熊的大火中慷慨就义。此时,花期未到的树上突然盛开出满枝累串的、如火如血的红花。1942年,阿根廷通过一项法令,正式确定赛波花为阿根廷的国花。

国鸟: 棕灶鸟

独立日: 7月9日(1816年)

国庆日: 5月25日(1910年)

马岛战争老战士日:4月2日(1982年)

国家政要: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2007年12月10日就职,任期4年。

地理

[编辑本段]

面积2780400平方公里,为拉美第二大国,仅次于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同智利接壤,北界玻利维亚、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和乌拉圭为邻。地势由西向东逐渐低平。西部是以脉绵延起伏、巍峨壮丽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地,纵贯南北3,000余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30%;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的农牧区;北部主要是格兰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亚高原。主要山脉有奥霍斯·德萨拉多山、梅希卡纳山,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为南美洲万峰之冠。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别德马湖。

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6-23℃之间。东北部降水丰沛,在1,000毫米左右,西北部和南部为250毫米;夏季雨水较多。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全长5,58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水系,主要支流有巴拉圭河、乌拉圭河等国际界河,南部安第斯山区多冰蚀湖。*的乌马瓦卡峡谷,曾是古老的印加文化传到阿根廷的通道,被称为“印加之路”。阿根廷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和银等。 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22%。沿海渔业资源丰富。

区划

[编辑本段]

全国划分为24个行政单位。由22个省、1个地区(火地岛行政区)和联邦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组成。各省名称如下:布宜诺斯艾利斯、圣菲、科尔多瓦、门多萨、图库曼、恩特雷里奥斯、查科、科连特斯、萨尔塔、圣地亚哥德埃斯特罗、米西奥内斯、圣胡安、胡胡伊、里奥内格罗、福莫萨、丘布特、圣路易斯、内乌肯、拉潘帕、卡塔马卡、拉里奥哈和圣克鲁斯。

简史

[编辑本段]

16世纪前居住着印第安人。1535年西班牙在拉普拉塔建立殖民据点。1776年西班牙设立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的拉普拉塔总督区。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掀起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第一个政府委员会。1812年起,阿根廷人民在民族英雄圣马丁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西班牙殖民军的大规模武装斗争,终于在1816年7月9日宣告独立。1853年制定第一部宪法,建立了联邦共和国,乌尔基萨当选为第一任总统。1862年巴托洛梅·米特雷担任总统,结束了独立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自20世纪30年代起出现军人与文人交替执政的局面。1983年,阿方辛民选政府上台,恢复宪制,大力推进民主化进程。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和英国因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问题,爆发了马岛战争,同年6月14日,英军击败了阿军,继续占领马岛。

政治

[编辑本段]

1853年制定第一部全国统一宪法。1994年8月22日,宪法经第四次修改后实施。修改后的宪法规定,阿根廷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代议制民主,内阁是政府执行机构。总统、副总统由普选产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执掌国家*行政权,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宪法还规定设内阁总理一职。总理、部长和总统府各国务秘书均由总统任命。议会是国家*立法机构,国会分参、众两院,拥有联邦立法权,参、众议员均由直选产生,可连选连任。

经济

[编辑本段]

阿根廷物产富饶,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综合国力较强的拉美国家。工业门类较齐全,主要有钢铁、电力、汽车、石油、化工、纺织、机械、食品等。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核工业发展水平居拉美前列,现拥有3座核电站。钢产量居拉美前列。机器制造业具有相当水平,其生产的飞机已打入国际市场。食品加工业较先进,主要有肉类加工、乳制品、粮食加工、水果加工和酿酒等行业。阿是世界葡萄酒主要生产国之一,年产量30亿公升。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银、铀、铅、锡、石膏、硫磺等。现已探明蕴藏量:石油28.8亿桶,天然气7635亿立方米,煤炭6亿吨,铁3亿吨,铀2.94万吨。水力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左右。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国土面积的55%是牧场,农牧业发达,畜牧业占农牧业总产值的40%。全国牲畜的80%集中在潘帕斯大草原。阿是世界粮食和肉类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粮仓肉库”之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和葵花籽等。近年来,阿根廷已成为南美*的旅游国家,主要旅游点有巴里洛切风景区、伊瓜苏大瀑布、莫雷诺冰川等。

农牧业发达,为世界主要的农牧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牧场和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5%,耕地占12.7%。畜牧业有牛、羊、猪、马;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大麦、棉花、亚麻籽等。羊、牛的头数和小麦、玉米、大豆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工业产值超过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左右,工业部门齐全。有食品、纺织、皮革等农牧产品加工工业,近年来钢铁、汽车、化工、石油开采和提炼、电子、电力等部门发展甚速。交通发达,铁路全长约4.4万公里,公路105万公里。出口以农牧产品为主,其中肉类、小麦、玉米、大豆、亚麻籽、羊毛等占出口总值的75-80%,近年来工业品出口亦有大幅度增长。进口多为机器设备、工业原料、化学品等。

军事

[编辑本段]

总统为武装部队*统帅,下设国防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国防委员会由副总统、内政部长、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和经济部长组成。军事委员会由国防部长、三军联合参谋长和陆、海、空三军种参谋长组成。三军联合参谋长胡安·卡洛斯·穆尼奥洛(Juan Carlos Mugnolo)。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为一年。现总兵力为7.3万人。

文化

[编辑本段]

华丽高雅、热烈奔放的“探戈”舞源于阿根廷,被阿根廷人视为国粹。

阿根廷探戈发源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港口地区。大批源于非洲、北美甚至欧洲的移民滞留在港口,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外来社会群体。他们大多社会地位低下,生活不稳定,在酒吧里靠唱歌、跳舞来消磨时光.阿根廷探戈实际上是这种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其舞蹈是在米隆加、哈巴涅拉、坎东贝等拉美、非洲等多种民间舞蹈基础上演绎而成的。阿根廷探戈其实非常不同于我们看到国标舞中的探戈表演。它其实是一种唱多于跳的艺术形式。而且它的唱是清一色男性,且都是独唱,偶尔有几个小滑稽剧穿插。激昂的键盘手风琴是伴奏的主旋律,它特有的切分节奏总是给人以心灵的撞击。

阿根廷探戈有着自己的名称Milonga.

阿根廷探戈舞也不像国标舞中的探戈,阿根廷探戈是两个舞伴的身体并行直立,几乎贴在一起(就是因为这个贴身动作,在探戈被引进巴黎时曾引起轩然大波),并且快速旋转、踢腿,非专业人士很难将这些动作连贯起来。或许正因为太过难学和曲高和寡,阿根廷人对于探戈的态度,有些类似中国人对京剧的看法——年纪大的人喜之不尽,而年轻人却敬而远之。

阿根廷的探戈舞演员已经不止一次地把那飘逸、洒脱、典雅、含蓄的舞蹈和以独特切分音为鲜明特征、节奏明快的音乐带给我们,激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一提起探戈,人们也自然会想到在国内看到的国际标准舞的探戈,那种节奏感极强的舞步,与其他音乐不同的旋律。而国际探戈是从阿根廷融跳、唱及乐曲为一体的探戈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国际中的探戈已经规范化,而阿根廷的探戈则更加活泼、欢快,花样迭出。阿根廷是探戈的故乡。阿根廷人酷爱探戈。许多人都会跳探戈,平时到处都能听到探戈舞曲。阿根廷人把探戈看作是自己国宝,是民族的骄傲。阿根廷政府宣布探戈是阿根廷民族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外国人来说,探戈只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舞步,而对阿根廷人来说,它已是与生活密不可分。融化在血液里的文化。

探戈可唱可跳可演奏,它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歌唱和诗歌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由于它是拉普拉塔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更确切地说,探戈应该是乌拉圭的蒙得维地亚人和阿根廷的布宜诺斯人共同创造的艺术形式,是他们共同的文化财富。但因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个港口城市,无论从地理位置、人口及在欧洲的影响等方面,都处于优势,因此探戈后来在蒙特维特亚就逐渐衰落了。 由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年曾是大量移民流入的门户,所以探戈的音乐、舞蹈、诗歌、唱词等都受到过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欧洲文化和非洲文化的影响。

音乐方面,探戈最主要受到的是早在1850年左右西班牙水手们带来的安达卢西亚“探吉约”歌舞的影响。其次,是非洲黑人音乐的影响,探戈音乐中使用大量节奏明快的切分音就是这一影响的表现。再就是高乔人“米隆加”音乐的影响,吉他作为演奏探戈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就是这一影响的标志。到了1920年前后,大量意大利、西班牙等移民的涌入使探戈音乐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早期欢快的四二拍逐渐变成了适于表达忧伤情感、节奏较慢的四四拍。

内容方面,探戈音乐和即兴编出的唱词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完全是欢快、开朗、风趣、诙谐的。随着大批意大利和西班牙移民的到来,它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移民们担着开垦、致富的目的而来,最后只能定居下来,无法返回故土同亲人团聚,这就使探戈增添了表达移民思念故乡和怀念亲人的忧郁、伤感、凄凉的内容。此后,由于歌词作者大多是移民的后裔,因此无论是歌词内容还是在歌词中使用的大量外来俚语,都反映着外来文化的影响。

舞蹈方面,探戈的雏形源于阿根廷牧民男子粗壮有力的独舞,在形成过程中主要是受非洲黑人舞蹈的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贬卖黑奴在美洲很盛行。当时在拉普拉河流也出现了大量非洲黑奴。他们对探戈舞蹈中的折腰、扭摆等动作都源于非洲舞蹈的动作。此外,也有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影响。

阿足球以其自由洒脱的风格而风靡世界,代表人物有"球王马拉多纳","风之子卡尼吉亚,"优雅王子雷东多"勇夺2次世界杯*和多次获世界杯冠亚军。阿根廷的烤牛肉也是声名远扬。

教育:教育水平较高,实行义务初等教育。2000年文教经费为33.1亿美元。文盲率(10岁以上人口)为3.8%。6岁——14岁儿童入学率为99%。15岁——17岁入学率达80%。阿共有81所高等学府,其中公立大学36所,私立42所。*大学有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拉普拉塔大学、科尔多瓦大学等。

新闻出版:全国发行各类报纸2062种,杂志96种,还有250种外文出版物。首都及各省重要报纸35家。主要报纸有《民族报》,1870年创刊;《号角报》,1945年创刊;《纪事报》,1963年创刊;《新闻报》,1869年创刊。重要周刊有《市场》、《索莫斯》、《人物》等。美洲通讯社属总统府新闻国务秘书处领导。阿根廷新闻社和报联社均为私人通讯社。调幅电台101家,调频电台约1500家。开放式电视台46家,超高频电视台115家,微波电视台61家,有线和闭路电视台866家。

阿根廷美洲杯历届战绩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概况 世界杯 美洲杯 奥运会 世青赛

阿甲

请选择 : 请先添加栏目

文章导航

阿根廷足球队简史

本 栏 图 文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阿根廷足球网 历史长廊 概况

阿根廷足球协会成立于1893年,于1912年加入国际足联。

至1998年,阿根廷足球队共12次入围世界杯决赛圈。2次获得*,2次获得亚军。

在阿根廷,足球运动自从1867年英国海员和当地移民举行了第一场比赛之后就广为流行。在那之后英国教师亚历山大·沃森·赫顿创办了英语高等学校,布朗8兄弟曾在此就读。他们8人后来成为当时*的校友队的主力。20世纪初阿根廷创办了自己的职业足球联赛。在最初的联赛中,校友队取得了在12个赛季10次夺冠的骄人战绩。继校友队后,现已拥有百万名球迷的博卡青年队和河床队相继成立。

阿根廷足球队在40、50年代已称霸南美,队中拥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球员。但是他们在世界杯上的战绩使人们大失所望:在1958年瑞典世界杯和1962年智利世界杯上,阿根廷人因状态不济而未有上 佳表现;在1966年的英格兰世界杯赛中,又因动作粗野而引起争议,不得不退出比赛。

为了获得足坛*荣誉,阿根廷人不得不等了70年。这辉煌的一刻最终在1978年到来了。当时,阿根廷作为东道主,在主教练塞萨尔·梅诺蒂率领下*获得世界杯,球星肯佩斯获*射手称号。随后, 阿根廷人在86年墨西哥世界杯上再度捧杯,马拉多纳获*球员称号。

80年代,天皇*迭戈·马拉多纳独步天下,征服了整个阿根廷。他带领阿根廷青年队获得1979年在日本举行的20岁以下世界青年锦标赛的*。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赛上,他与队友捧起了世界杯。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上,人员不整的阿根廷队在他的努力下勉强打入决赛,但最终屈居亚军。

阿根廷的足球富有创造力,灵感和精湛的技术。此外,阿根廷队还以善罚点球著称,多次在世界杯关键的点球大战中获胜,被誉为“点球大战常胜军”。

阿根廷队历史上的名将有:何塞·曼努埃尔·莫雷诺、丹尼尔·帕萨雷拉、阿尔迪列斯、马里奥·肯佩斯、迭戈·马拉多纳、克劳迪奥·卡尼吉亚、加布里尔·巴蒂斯图塔、丹尼尔·奥尔特加、贝隆、克雷斯波、里克尔梅、巴勒莫等。

传统队服:蓝白相间的条纹上衣, 黑色短裤, 带蓝色条纹的白色球袜。

成绩统计:

世界杯参赛纪录:共12次入围世界杯决赛圈(1930,34,58,62,66,74,78,82,86,90,94,98)

世界杯*成绩:1978年、1986年2次获得*,1930年、1990年2次获得亚军。

美洲杯赛成绩:14次获得*(1921,25,27,29,37,41,45,46,47,55,57,59,91,93),为获*最多的队。

世界杯历史:

1930 - 亚军

1934 - 首轮被淘汰

1938 - 未参加

1950 - 未参加

1954 - 未参加

1958 - 首轮被淘汰

1962 - 首轮被淘汰

1966 - 四分之一决赛被淘汰

1970 - 预赛未出线

1974 - 第二阶段被淘汰

1978 - 获得*

1982 - 第二阶段被淘汰

1986 - 获得*

1990 - 亚军

1994 - 第二轮被淘汰

1998 - 四分之一决赛被淘汰

2002 - 小组赛被淘汰

世界杯数据统计:

参加世界杯总场次 57场

胜 29场

平 10场

负 18场

进球 100个

失球 69个

世界杯总积分 68分

球队参加世界杯纪录:

比分最悬殊的胜利:1978年 6:0战胜秘鲁

比分最悬殊的失败:1958年 1:6负于捷克斯洛伐克

世界杯射手王:巴蒂斯图塔,进9球

参加比赛最多的选手:迭戈·马拉多纳,21场

举办过的世界杯:1978年

*球星:

迭戈·马拉多纳

加布里埃尔·巴蒂斯图塔

马里奥·肯佩斯

丹尼尔·帕萨雷拉

乌瓦尔多·菲洛尔

奥斯卡·鲁杰里

路易斯·蒙蒂

阿根廷队世界杯参战全纪录:

年份 对手 结果

1930 法国 胜 1-0

墨西哥 胜 6-3

智利 胜 3-1

美国 胜 6-1

乌拉圭 输 2-4

1934 瑞典 输 2-3

1958 联邦德国 输 1-3

北爱尔兰 胜 3-1

捷克斯洛伐克 输 1-6

1962 保加利亚 胜 1-0

英格兰 输 1-3

匈牙利 平 0-0

1966 西班牙 胜 2-1

联邦德国 平 0-0

瑞士 胜 2-0

英格兰 输 0-1

1974 波兰 输 2-3

意大利 平 1-1

海地 胜 4-1

荷兰 输 0-4

巴西 输 1-2

民主德国 平 1-1

1978 匈牙利 胜 2-1

法国 胜 2-1

意大利 输 0-1

波兰 胜 2-0

巴西 平 0-0

秘鲁 胜 6-0

荷兰(加时赛) 胜 3-1

1982 比利时 输 0-1

匈牙利 胜 4-1

斯洛维亚 胜 2-0

意大利 输 1-2

巴西 输 1-3

1986 南韩 胜 3-1

意大利 平 1-1

比利时 胜 2-0

乌拉圭 胜 1-0

英格兰 胜 2-1

比利时 胜 2-0

联邦德国 胜 3-2

1990 喀麦隆 输 0-1

苏联 胜 2-0

罗马尼亚 平 1-1

巴西 胜 1-0

南斯拉夫 平 0-0 (罚点球后,比分为3:2)

意大利 平 1-1 (罚点球后,比分为4:3)

联邦德国 输 0-1

1994 希腊 胜 4-0

尼日利亚 胜 2-1

比利时 输 0-2

罗马尼亚 输 2-3

1998 日本 胜 1-0

牙买加 胜 5-0

克罗地亚 胜 1-0

英格兰 平 2-2 (罚点球后,比分为4:3)

荷兰 输 1-2

2002 尼日利亚 胜 1-0

英格兰 输 0-1

瑞典 平 1-1

阿根廷队和世界各队的交锋全纪录:

阿根廷 - 比利时

1982 - 阿根廷 :比利时 0-1

1986 - 阿根廷 :比利时 2-0

阿根廷 - 巴西

1974 - 阿根廷 :巴西 1-2

1978 - 阿根廷 :巴西 0-0

1982 - 阿根廷 :巴西 1-3

1990 - 阿根廷 :巴西 1-0

阿根廷 - 保加利亚

1962 - 阿根廷 :保加利亚 1-0

1986 - 阿根廷 :保加利亚 2-0

1994 - 阿根廷 :保加利亚 0-2

阿根廷 - 喀麦隆

1990 - 阿根廷 :喀麦隆 0-1

阿根廷 - 智利

1930 - 阿根廷 :智利 3-1

阿根廷 - 克罗地亚

1998 - 阿根廷 :克罗地亚 1-0

阿根廷 - 捷克斯洛伐克

1958 - 阿根廷 :捷克斯洛伐克 1-6

阿根廷 -民主德国

1974 - 阿根廷 :民主德国 1-1

阿根廷 - 萨尔瓦多

1982 - 阿根廷 :萨尔瓦多 2-0

阿根廷 - 英格兰

1962 - 阿根廷 :英格兰 1-3

1966 - 阿根廷 :英格兰 0-1

1986 - 阿根廷 :英格兰 2-1

1998 - 阿根廷 :英格兰 *2-2

* 阿根廷队在罚点球后胜出

阿根廷 - 法国

1930 - 阿根廷 :法国 1-0

1978 - 阿根廷 :法国 2-1

阿根廷 - 希腊

1994 - 阿根廷 :希腊 4-0

阿根廷 - 海地

1974 - 阿根廷 :海地 4-1

阿根廷 - 荷兰

1974 - 阿根廷 :荷兰 0-4

1978 - 阿根廷 :荷兰 3-1

1998 - 阿根廷 :荷兰 1-2

阿根廷 - 匈牙利

1962 - 阿根廷 :匈牙利 0-0

1978 - 阿根廷 :匈牙利 2-1

1982 - 阿根廷 :匈牙利 4-1

阿根廷 - 意大利

1974 - 阿根廷 :意大利 1-1

1978 - 阿根廷 :意大利 0-1

1982 - 阿根廷 :意大利 1-2

1986 - 阿根廷 :意大利 1-1

1990 - 阿根廷 :意大利 *1-1

* 阿根廷队在罚点球后胜出.

阿根廷 - 牙买加

1998 - 阿根廷 :牙买加 5-0

阿根廷 - 日本

1998 - 阿根廷 :日本 1-0

阿根廷 - 墨西哥

1930 - 阿根廷 :墨西哥 6-3

阿根廷 - 尼日利亚

1994 - 阿根廷 :尼日利亚 2-1

阿根廷 - 北爱尔兰

1958 - 阿根廷 :北爱尔兰 3-1

阿根廷 - 秘鲁

1978 - 阿根廷 :秘鲁 6-0

阿根廷 - 波兰

1974 - 阿根廷 :波兰 2-3

1978 - 阿根廷 :波兰 2-0

阿根廷 - 罗马尼亚

1990 - 阿根廷 :罗马尼亚 1-1

1994 - 阿根廷 :罗马尼亚 2-3

阿根廷 - 南韩

1986 - 阿根廷 :南韩 3-1

阿根廷 - 苏联

1990 - 阿根廷 :苏联 2-0

阿根廷 - 西班牙

1966 - 阿根廷 :西班牙 2-1

阿根廷 - 瑞典

1934 - 阿根廷 :瑞典 2-3

阿根廷 - 瑞士

1966 - 阿根廷 :瑞士 2-0

阿根廷 - 美国

1930 - 阿根廷 :美国 6-1

阿根廷 - 乌拉圭

1930 - 阿根廷 :乌拉圭 2-4

1986 - 阿根廷 :乌拉圭 1-0

阿根廷 - 联邦德国/德国

1958 - 阿根廷 :联邦德国 1-3

1966 - 阿根廷 :联邦德国 0-0

1986 - 阿根廷 :联邦德国 3-2

1990 - 阿根廷 :联邦德国 0-1

阿根廷 - 南斯拉夫

1990 - 阿根廷 :南斯拉夫 *0-0

* 阿根廷队在罚点球获胜

阿根廷所属半球、国家、人种、语言、*、气候类型是什么

阿根廷国旗国名:阿根廷共和国 La República Argentina 英文为The Republic of Argentina ,阿根廷首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经纬度:33.29S 60W国名由来:在西班牙语中,“阿根廷”与“拉普拉塔”两词意义相同,均为“白银”。以阿根廷为名字的电影,描述的是切·格瓦拉,一个20世纪的传奇…… 1964年,联合国大会在瑞士召开,切·格瓦拉作为古巴的代表,率团参加了联合国大会。面对以美国为首国家的质难,他心里很明白,这一次大会上的演讲,是他确立古巴在全球地位的重要事宜。

中文名称: 阿根廷共和国

英文名称: The Republic of Argenti

简称: 阿根廷

所属洲: 南美洲

首都: 布宜诺斯艾利斯

主要城市: 布宜诺斯艾利斯

国庆日: 5月25日(1910)

国歌: 《祖国进行曲》

官方语言: 西班牙语

政治体制: 联邦制

人口数量: 3780多万

国土面积: 2780400平方公里

目录

简介国名

国名由来

人口

首都

国旗

货币

国徽

国歌

国树

国家语言

国家格言

国花

国鸟

独立日

国庆日

马岛战争老战士日

国家政要

地理

区划

阿根廷名人

简史

政治

历任政要历任阿根廷总统

历任阿根廷总理

经济

军事

文化

外交

体育

饮食

旅游

景点览胜

电影[阿根廷]

新闻出版

贴吧相册 简介 国名

国名由来

人口

首都

国旗

货币

国徽

国歌

国树

国家语言

国家格言

国花

国鸟

独立日

国庆日

马岛战争老战士日

国家政要

地理

区划

阿根廷名人

简史

政治

历任政要 历任阿根廷总统

历任阿根廷总理

经济

军事文化外交体育饮食旅游景点览胜电影[阿根廷]新闻出版贴吧相册 展开 阿根廷

编辑本段简介

阿根廷属于南美洲

国名

阿根廷共和国 La República Argentina 英文为The Republic of Argentina 代码AR

国名由来

在西班牙语中,“阿根廷”与“拉普拉塔”两词意义相同,均为“白银”。 1527年,西班牙探险家塞瓦斯蒂安·卡沃托率领一支远征队到达南美大陆后,从一个宽阔的河口溯流而上,深入到内地。探险家们发现当地印第安人佩带着很多银制的饰物,以为当地盛产白银,便将这条河命名为拉普拉塔河,把这一地区称为拉普拉塔区。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后来又将拉普拉塔区改为省。18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省宣布独立,并将国名正式定为阿根廷。阿根廷一词源于拉丁文,不仅是指具体意义上的白银,同时寓意“货币”、“财富”。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虽不产白银,但有着肥沃的土壤,丰茂的草原,良好的气候,这使阿根廷成了“世界的粮仓和肉库”,财富滚滚而来。因此,把这个国家称之为“阿根廷”,真是再恰如其分不过了。

人口

阿根廷人口增长迅速,1850年人口只有110万,1900年467.3万,1930年1493.6万,2000年3780多万,2010年4000多万。主要民族是欧洲人和印第安人,其中白种人占97%,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是南美洲各国白种人比率*的国家。城市人口占五分之四。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及其他人种占3%。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居民87%信奉天主教,其余的信奉新教及其他*。

首都

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是拉美最繁华的都市之一,西班牙语意为“好空气”。该市位于拉普拉塔河西岸,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有“南美巴黎”之称。市内以街心公园、广场和纪念碑众多而*。城市建筑多受欧洲文化影响,至今还保留有几个世纪前的西班牙和意大利风格的古代建筑。有人口278万(2001年),包括近郊19个区的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共1383万人(2001年)。

国旗

阿根廷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 阿根廷国旗

自上而下由浅蓝、白、浅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间是一轮“五月的太阳”。太阳本体酷似一张人脸,是阿根廷发行的第一枚硬币的图案,沿太阳本体圆周等距离分布着 阿根廷货币—比索

32根弯直相间的光芒线。浅蓝色象征正义,白色象征信念、纯洁、正直和高尚;“五月的太阳”象征自由和黎明。每年6月20日为国旗日——1810年,阿根廷爆发了*的五月革命,推翻了西班牙总督,开始了伟大的独立战争。为了鼓舞士气,指引部队作战,领导独立战争的贝尔格拉诺将军亲自设计并指导制作了一面浅蓝色和白色相间的旗帜。这两种颜色分别象征着纯洁和虔诚。1816年7月9日,阿根廷共和国宣布成立时,升起的就是这面旗帜。从此,它被正式确定为阿根廷国旗。

货币

比索,汇率:1美元=3.5524比索 (2009年3月1日)

国徽

阿根廷国徽为椭圆形。 阿根廷

椭圆面上蓝下白,为国旗色,上端有一轮“五月的太阳”,寓意同国旗。椭圆形中有两只紧握着的手,象征团结;手中握有“自由之竿”,象征权利、法令、尊严和主权;竿顶为红色的“自由之帽”。椭圆形图案由绿色的月桂树叶环绕,绿色象征忠诚和友谊,月桂树叶象征胜利和光荣。

国歌

阿根廷的《祖国进行曲》,是拉丁美洲的第一首国歌。 1813年5月11日,阿根廷国会通过决议确定由比森特·洛佩斯·伊普兰内斯(Vicente López y Planes,1785 - 1856)作词、布拉斯·帕雷拉普(Blas Parera,1777-1820)谱曲的《祖国进行曲》(Marcha Patriótica)为阿根廷国歌。1900年,胡里奥·罗卡(Julio Argentino Roca 1843-1914。1880-1886和1898-1904年为阿根廷总统)总统颁布法令规定每逢在法定节日,学校举行的仪式上需合唱国歌的第一和最后一小节。 歌词大意:大地的生民!听神圣的呼声:自由,自由,自由!奴隶的枷锁被打破,被打破;自由登上宝座。充满尊荣的宝座已经建成,胜利归南方各省联盟!全世界自由人民齐欢呼: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 新生的英雄们精神抖擞,好象武神一样雄赳赳。他们胸怀里充满豪情,阔步前进使大地发抖。印加人正从坟墓里苏醒,重新燃烧起满腔热情,鼓励他们的儿女去重建往昔祖国的赫赫令名,往昔祖国的赫赫令名! 山崖崩裂,城墙倒坍,轰隆隆地响声震天;复仇和战争的呼声四起,到处一片狂澜。凶恶的暴君包藏着妒忌心,吐出毒液来恶臭难闻,手昊挥舞着染血的军旗,挑起战争,残酷无人性,挑起战争,残酷无人性! 阿根廷人,侵略者向你们挑战,他们卑鄙而又傲慢,狂歌狞笑,践踏我们的土地,终将失败,注定无疑。一同慷慨地宣誓的勇士,为了自由而奔赴战场痛打这一群嗜血的虎狼,意志坚强如铁壁铜墙,意志坚强如铁壁铜墙! 勇敢的阿根廷人奔赴缰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战斗的号角随着炮声隆隆,响彻南方的战场上。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抗战的先锋,带领*的联盟城市,他们将挥起强壮的手臂,绞死傲慢的伊伯利亚之狮,绞死傲慢的伊伯利亚之狮! 胜利之神展开光辉的双翅,庇护阿根廷勇士。暴君看见了屁滚尿流,连忙夹着尾巴逃走。他交出军旗和武器来投降,赢得战利品,归功自由。人民鼓舞着光荣的彩翼,气概豪迈,扬眉昂首,气概豪迈,扬眉昂首! 从南极到期北极响彻号声,传送赫赫声名,它用美洲的名义向人们反复呼唤,生民,请听:充满尊荣的宝座已经建成,胜利归南方各省联盟!全世界自由人民齐欢呼: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 记住桂冠怎样得来,让它永远存在!我们生得有光彩,死也要死得有光彩。

国树

赛波树

国家语言

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部分人会说英语

国家格言

En Unión y Libertad(西班牙语,处于团结和自由之中)

国花

灿若红霞的赛波花。赛波树属木本豆荚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美地区。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拉普拉塔地区的印第安人不断奋起反抗。传说,在一次战斗中,一位印第安部落酋长不幸阵亡,她的女儿阿娜依挺身而出,指挥战斗,与西班牙殖民者浴血死战,最后她也被俘。西班牙殖民者将阿娜依绑在一棵赛波树上,要用火烧死她。阿娜依在熊熊的大火中慷慨就义。此时,花期未到的树上突然盛开出满枝累串的、如火如血的红花。1942年,阿根廷通过一项法令,正式确定赛波花为阿根廷的国花。

国鸟

棕灶鸟 棕灶鸟

独立日

7月9日(1816年)

国庆日

5月25日(1910年)

马岛战争老战士日

4月2日(1982年)

国家政要

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2007年12月10日就职,任期4年。

编辑本段地理

位于南美洲南部,面积27804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00余公里,为拉丁美洲(除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其他美洲国家的统称)的第二大国,仅次于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同智利接壤,北接玻利维亚、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和乌拉圭为邻。地势由西向东逐渐低平。西部是以绵延起伏、巍峨壮丽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地,纵贯南 阿根廷

北3,000余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30%;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的农牧区;北部主要是格兰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亚高原。主要山脉有奥霍斯·德萨拉多山、梅希卡纳山,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为南美洲万峰之冠。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别德马湖。 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中部属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6-23℃之间。东北部降水丰沛,在1,000毫米左右,西北部和南部为250毫米;夏季雨水较多。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全长5,58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水系,主要支流有巴拉圭河、乌拉圭河等国际界河,南部安第斯山区多冰蚀湖。*的乌马瓦卡峡谷,曾是古老的印加文化传到阿根廷的通道,被称为“印加之路”。阿根廷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和银等。 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22%。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的农牧产品出口国。 阿根廷领土居世界第八位。

编辑本段区划

全国划分为24个行政单位。由22个省、1个地区(火地岛行政区)和联邦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组成。23个省和一个自治市(标*): 1 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首都) * (Buenos Aires, Ciudad Autónoma de Buenos Aires [autonomous city] ) 2 布宜诺斯艾利斯省 (Buenos Aires [provincia/province] ) 3 卡塔马卡省 (Catamarca) 景观壮丽的伊瓜苏大瀑布

4 查科省 (Chaco) 5 丘布特省 (Chubut) 6 科尔多瓦省 (Córdoba) 7 科连特斯省 (Corrientes) 8 恩特雷里奥斯省 (Entre Rios) 9 福尔摩沙省 (Formosa) 10 胡胡伊省 (Jujuy) 11 拉潘帕省 (La Pampa) 12 拉里奥哈省 (La Rioja) 13 门多萨省 (Mendoza) 14 米西奥内斯省 (Misiones) 15 内乌肯省 (Neuquén) 16 里奥内格罗省 (Río Negro) 17 萨尔塔省 (Salta) 18 圣胡安省 (San Juan) 19 圣路易斯省 (San Luis) 20 圣克鲁斯省 (Santa Cruz) 21 圣菲省 (Santa Fe) 22 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省 (Santiago del Estero) 23 火地岛省 (Tierra del Fuego, Antártida e Islas del Atlántico Sur) 24 图库曼省 (Tucumán)

编辑本段阿根廷名人

圣马丁 里瓦达维亚 胡安·庇隆 庇隆夫人 切·格瓦拉 阿格里奇 阿空加瓜山

马拉多纳 肯佩斯 巴蒂斯图塔 梅西 博尔赫斯 卡洛斯·伽达尔 伊瓜因

编辑本段简史

16世纪前居住着印第安人。1535年西班牙在拉普拉塔建立殖民据点。1776年西班牙设立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的拉普拉塔总督区。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掀起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第一个政府委员会。1812年起,阿根廷人民在民族英雄圣马丁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西班牙殖民军的大规模武装斗争,终于在1816年7月9日宣告独立。1853年制定第一部宪法,建立了联邦共和国,乌尔基萨当选为第一任总统。1862年巴托洛梅·米特雷担任总统,结束了独立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自20世纪30年代起出现军人与文人交替执政的局面。1983年,阿方辛民选政府上台,恢复宪制,大力推进民主化进程。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和英国因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问题,爆发了马岛战争,同年6月14日,英军击败了阿军,继续占领马岛。

编辑本段政治

1853年制定第一部全国统一宪法。1994年8月22日,宪法经 阿根廷乌斯怀亚市的火地岛国家公园

第四次修改后实施。修改后的宪法规定,阿根廷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代议制民主,内阁是政府执行机构。总统、副总统由普选产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执掌国家*行政权,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宪法还规定设内阁总理一职。总理、部长和总统府各国务秘书均由总统任命。议会是国家*立法机构,国会分参、众两院,拥有联邦立法权,参、众议员均由直选产生,可连选连任。

编辑本段历任政要

历任阿根廷总统

见“阿根廷总统”条

历任阿根廷总理

1995.7-1996.3 爱德华多·鲍萨Eduardo Bauzá, 1939- 1996.3-1999.12 豪尔赫·罗德里格斯 Jorge Rodríguez, 1944- 1999.12-2000.10 罗多尔福·特拉尼奥 Rodolfo Terragno, 1943- 2000.10-2001.12 克里斯蒂安·科隆博 Christian Colombo, 1952- 2001.12.21-12.23 温贝托·夏沃尼 Humberto Schiavoni, 1958- 阿根廷海军

2001.12.23-12.31 路易斯·卢斯基尼奥斯(代理) Luis Lusquin~os, 1951- 2001.12-2002.1 安东尼奥·卡菲耶罗 Antonio Cafiero, 1922- 2002.1-2002.5 豪尔赫·卡皮塔尼奇 Jorge Capitanich, 1964- 2002.5-2003.5 阿尔弗雷多·阿塔纳索夫 Alfredo Atanasof, 1949- 2003.5-2008.7 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 Alberto Fernández, 1959- 2008.7-2009.7 塞尔希奥·马萨 Sergio Massa, 1972- 2009.7- 阿尼瓦尔·费尔南德斯 Aníbal Fernández, 1957-

编辑本段经济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